仰卧起坐运动辅助装置-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752019发布日期:2023-10-16 16:4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运动辅助装置领域,具体为仰卧起坐运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2.仰卧起坐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目的为增强腹部力量,仰卧,两腿并拢,两手上举,利用腹肌收缩,两臂向前摆动,迅速成坐姿,上体继续前屈,两手触脚面,低头;然后还原成坐姿,如此连续进行,仰卧起坐辅助装置是一种辅助使用者的器械,仰卧起坐辅助装置可以纠正使用者的动作,可以保护使用者的腰部,避免腰腹部肌肉拉伤,使得使用者的训练效果达到最佳。
3.虽然现有的仰卧起坐辅助装置可以纠正纠正使用者的动作,可以保护使用者的腰部,避免腰腹部肌肉拉伤,使得使用者的训练效果达到最佳,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使用仰卧起坐辅助装置较长时间后,使用者一般会分泌大量的汗水,大量的汗水聚集在使用者与器械的接触面,可能会出现使用者舒适度降低的问题。
4.为此,我们提出了仰卧起坐运动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出仰卧起坐运动辅助装置。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仰卧起坐运动辅助装置,包括海绵垫、第一支撑板、垫子、支撑架、第一支撑杆、把手、圆筒型海绵垫、第一连接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海绵垫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海绵垫的底端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海绵垫的内部设置有吹气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端设置有压力机构,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垫子,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内部固定固定安装有把手,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把手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圆筒型海绵垫,所述第二支撑杆远离圆筒型海绵垫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通过设置主体,在使用者准备运动时,使用者握住把手,坐到海绵垫上,随后使用者躺在第一支撑板上,将腿放置在垫子上,然后将脚掌勾住圆筒型海绵垫的底端,配合吹气机构吹出的气体,烘干使用者的背部,避免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使用仰卧起坐辅助装置较长时间后,使用者一般会分泌大量的汗水,大量的汗水聚集在使用者与器械的接触面,可能会出现使用者舒适度降低的问题,使得使用者长时间运动后,不会有较多的汗液残留在皮肤表面,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7.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压力杆、第二压力杆、第二连接杆、第一齿条和齿轮,所述第一支撑板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一压力杆,所述第一压力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压力杆,所述第二压力杆远离第一压力杆一端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一侧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的底端设置有回复机构,所述齿轮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内壁与齿轮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转动机构,在使用者躺倒在第一支
撑板上市时,第一支撑板发生一定的形变,推动第一压力杆向下运动,第一压力杆推动第二压力杆向下运动,第二压力杆带动第一齿条向下运动,第一齿条带动齿轮沿着齿轮的轴心转动,配合回复机构和杠杆机构,为气室充气,再配合固定机构和连接机构可以将气体吹向使用者,烘干使用者背部的汗液,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8.优选的,所述回复机构包括移动板、第二齿条、第三支撑板和第一弹簧,所述齿轮的底端啮合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固定安装在移动板的顶端,所述移动板远离齿轮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远离移动板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的底端,所述移动板远离齿轮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板的内壁;通过设置回复机构,在使用者脚掌挤压圆筒型海绵垫时,配合连接机构和杠杆机构顶起第一转动杆,第一转动杆推动第二弹簧向上压缩,压缩到预定位置时,第一弹簧推动移动板向远离第三支撑板的一侧运动,使得移动板的位置回归预定的位置。
9.优选的,所述吹气机构包括气孔、出气管道、第二气室和出气孔,所述海绵垫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气室,所述第二气室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有多个,所述出气孔的顶端为圆椎体,所述出气孔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出气管道,所述的另一端穿过的顶端;通过设置吹气机构,在气体被挤压到第二气室内时,继续挤压会迫使气体经过出气孔进入到出气管道内,最后通过气孔吹向使用者,出气管道为角度小于九十度的圆管,使用者的汗水会汇集到出气管道的弯折出,不会进入到出气孔内,避免了气室进入汗水,提高了装置的耐用性。
10.优选的,所述出气管道有四个,沿着出气孔的轴心呈阵列分布;通过设置四个出气管道,在使用者运动时,气体可以沿着出气管道吹向使用者,其中出气管道为角度小于九十度的圆管,使用者的汗水会汇集到出气管道的弯折出,不会进入到出气孔内,避免了汗水进入到气室内,四个出气管道可以吹出更大的风量,快速烘干使用者的背部,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11.优选的,所述压力机构包括第三连接杆、第一转动杆、第二弹簧和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远离第一支撑板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移动板的槽孔内,所述槽孔开设在移动板上,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底端滑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设置有气室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底端设置有杠杆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侧壁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支撑板的侧壁;通过设置压力机构,在移动板向第三支撑板运动时,第二弹簧到达第一转动杆的顶端,第二弹簧释放储存的弹性势能,第二弹簧推动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向下运动,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在第一转动轴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配合气室机构完成充气,利用杠杆原理,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向下运动较短的距离,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就可以向上运动较大的距离,避免了气室补充不到足够的气体,提高了吸入气体的量。
12.优选的,所述气室机构包括输气管、第二支撑板、第一气室、移动杆和方形板,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移动板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方形板,所述方形板的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气室,所述第一气室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气室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到第二气室的内部;通过设置气室机构,在第一转动杆靠近移动杆的一端向上运动时,第一转动杆带动移动杆
运动,移动杆带动方形板运动,方形板上升,第一气室通过输气管吸取空气,在第一转动杆靠近移动杆的一端向下运动时,第一转动杆带动移动杆运动,移动杆带动方形板运动,方形板下降,第一气室通过输气管吹出空气,将气体吹向使用者,烘干使用者背部的汗液,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13.优选的,所述杠杆机构包括第二转动杆和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远离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底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轴;通过设置杠杆机构,在第一转动杆靠近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向上运动时,第一转动杆带动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向上运动,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在第二转动轴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在第一转动杆靠近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向下运动时,第一转动杆带动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向下运动,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在第二转动轴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利用杠杆原理,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向上运动较短的距离,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就可以向下运动较大的距离,避免了压缩气室时,无法挤压出足够的气体,将气体吹向使用者,烘干使用者背部的汗液,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14.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绳、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转动杆远离移动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机构,所述连接绳远离所述连接绳的顶端转动安装有第一滑轮,所述连接绳为软绳,所述连接绳沿着第一滑轮的外壁完成转向,所述连接绳远离第一滑轮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所述连接绳沿着第二滑轮的外壁完成第二次转向;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在第二转动杆转动时,拉动连接绳运动,连接绳沿着第一滑轮合第一压力杆的外壁改变方向,拉动第三压力杆运动,配合固定机构向上推动第一转动杆,再配合气室机构将气体吹向使用者,烘干使用者背部的汗液,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15.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三压力杆和槽孔,所述连接绳远离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压力杆,所述第三压力杆外壁滑动连接有槽孔,所述槽孔为圆筒型海绵垫开设的槽孔;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在使用者脚掌用力时,圆筒型海绵垫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推动第三压力杆在槽孔内运动,第三压力杆拉动连接绳,配合杠杆机构和气室机构,将气室内的气体吹向使用者,烘干使用者背部的汗液,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置转动机构,在使用者躺倒在第一支撑板上市时,第一支撑板发生一定的形变,推动第一压力杆向下运动,第一压力杆推动第二压力杆向下运动,第二压力杆带动第一齿条向下运动,第一齿条带动齿轮沿着齿轮的轴心转动,配合回复机构和杠杆机构,为气室充气,再配合固定机构和连接机构可以将气体吹向使用者,烘干使用者背部的汗液,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17.本发明通过设置压力机构,在移动板向第三支撑板运动时,第二弹簧到达第一转动杆的顶端,第二弹簧释放储存的弹性势能,第二弹簧推动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向下运动,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在第一转动轴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配合气室机构完成充气,利用杠杆原理,第一转动杆的一端向下运动较短的距离,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就可以向上运动较大的距离,避免了气室补充不到足够的气体,提高了吸入气体的量。
18.本发明通过设置杠杆机构,在第一转动杆靠近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向上运动时,第一转动杆带动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向上运动,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在第二转动轴的作用下向
下运动,在第一转动杆靠近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向下运动时,第一转动杆带动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向下运动,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在第二转动轴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利用杠杆原理,第二转动杆的一端向上运动较短的距离,第一转动杆的另一端就可以向下运动较大的距离,避免了压缩气室时,无法挤压出足够的气体,将气体吹向使用者,烘干使用者背部的汗液,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内部结构侧面整体剖切图;图4为本发明图3中a处放大图;图5为本发明图2中b处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图3中c处放大图;图7为本发明固定机构侧面剖切图;图8为本发明透气孔侧面剖切图;图9为本发明气室机构侧面剖切图。
20.图中:1、海绵垫;2、第一支撑板;3、垫子;4、支撑架;5、第一支撑杆;6、把手;7、圆筒型海绵垫;8、第一连接杆;9、第一压力杆;10、输气管;11、连接绳;12、第二压力杆;13、第二连接杆;14、第三连接杆;15、移动板;16、第一气室;17、第二支撑板;18、齿轮;19、第一转动杆;20、第一弹簧;21、第二弹簧;22、第二转动杆;23、第三支撑板;24、第一转动轴;25、移动杆;26、方形板;27、第二转动轴;28、第一滑轮;29、第二滑轮;30、槽孔;31、气孔;32、出气管道;33、第二气室;34、出气孔;35、第一齿条;36、第二齿条;37、第二支撑杆;38、第二压力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22.请参阅图1,图示中主体包括海绵垫1、第一支撑板2、垫子3、支撑架4、第一支撑杆5、把手6、圆筒型海绵垫7、第一连接杆8和第二支撑杆37,海绵垫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海绵垫1的底端设置有转动机构,海绵垫1的内部设置有吹气机构,第一支撑板2的底端设置有压力机构,第一支撑板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杆8,第一连接杆8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垫子3,第一连接杆8远离第一支撑板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37,第二支撑杆37的内部固定固定安装有把手6,第二支撑杆37远离把手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圆筒型海绵垫7,第二支撑杆37远离圆筒型海绵垫7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架4,支撑架4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5。
23.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主体,在使用者准备运动时,使用者握住把手6,坐到海绵垫
1上,随后使用者躺在第一支撑板2上,将腿放置在垫子3上,然后将脚掌勾住圆筒型海绵垫7的底端,配合吹气机构吹出的气体,烘干使用者的背部,避免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使用仰卧起坐辅助装置较长时间后,使用者一般会分泌大量的汗水,大量的汗水聚集在使用者与器械的接触面,可能会出现使用者舒适度降低的问题,使得使用者长时间运动后,不会有较多的汗液残留在皮肤表面,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24.工作原理:在使用者准备运动时,使用者握住把手6,坐到海绵垫1上,将腿放置在垫子3上,然后将脚掌勾住圆筒型海绵垫7的底端,使用者开始运动,背部压在海绵垫1上,海绵垫1发生形变,海绵垫1推动第一压力杆9向下运动,第一压力杆9带动第二压力杆12向下运动,第二压力杆12带动第一齿条35向下运动,第一齿条35带动齿轮18沿着齿轮18的轴心转动,齿轮18带动第二齿条36向远离第二压力杆12的一端运动,第二弹簧21到达第一转动杆19的上方,释放弹性势能,推动第一转动杆19的一端向下运动,第一转动杆19的另一端在第一转动轴24的作用下向上运动,第一转动杆19拉动移动杆25向上运动,移动杆25拉动方形板26向上运动,第一气室16内开始储存气体,使用者坐起来时,脚掌对圆筒型海绵垫7进行挤压,圆筒型海绵垫7发生形变,圆筒型海绵垫7推动第三压力杆38在槽孔30内滑动,第三压力杆38拉动连接绳11,连接绳11拉动第二转动杆22的一端向下运动,由于第二转动轴27的作用,第二转动杆22的另一端向上运动,第二转动杆22的另一端顶起第一转动杆19,第一转动杆19的另一端在第一转动轴24的作用下向下运动,第一转动杆19推动移动杆25向下运动,移动杆25推动方形板26向下运动,挤压第一气室16内的气体,第一转动杆19上升,顶起第二弹簧21,第二弹簧21回到原来位置,第一弹簧20释放储存的弹性势能,推动移动板15回到原来位置,第一气室16内的气体受到挤压,沿着输气管10进入到第二气室33内部,继续挤压,气体将沿着气孔31吹出吹向使用者,烘干使用者的背部。
实施例2
25.请参阅图5和图4,图示中转动机构包括第一压力杆9、第二压力杆12、第二连接杆13、第一齿条35和齿轮18,第一支撑板2内部滑动安装有第一压力杆9,第一压力杆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压力杆12,第二压力杆12远离第一压力杆9一端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第一齿条35,第一齿条35的一侧啮合有齿轮18,齿轮18的底端设置有回复机构,齿轮18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连接杆13,第二连接杆13的内壁与齿轮18固定连接。
26.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转动机构,在使用者躺倒在第一支撑板2上市时,第一支撑板2发生一定的形变,推动第一压力杆9向下运动,第一压力杆9推动第二压力杆12向下运动,第二压力杆12带动第一齿条35向下运动,第一齿条35带动齿轮18沿着齿轮18的轴心转动,配合回复机构和杠杆机构,为气室充气,再配合固定机构和连接机构可以将气体吹向使用者,烘干使用者背部的汗液,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27.请参阅图5和图4,图示中回复机构包括移动板15、第二齿条36、第三支撑板23和第一弹簧20,齿轮18的底端啮合有第二齿条36,第二齿条36固定安装在移动板15的顶端,移动板15远离齿轮18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第三支撑板23,第三支撑板23远离移动板1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2的底端,移动板15远离齿轮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第一弹簧2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移动板15的内壁。
28.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回复机构,在使用者脚掌挤压圆筒型海绵垫7时,配合连接机构和杠杆机构顶起第一转动杆19,第一转动杆19推动第二弹簧21向上压缩,压缩到预定位置时,第一弹簧20推动移动板15向远离第三支撑板23的一侧运动,使得移动板15的位置回归预定的位置。
29.请参阅图8和图9,图示中所述吹气机构包括气孔31、出气管道32、第二气室33和出气孔34,所述海绵垫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气室33,所述第二气室33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出气孔34,所述出气管道32有多个,所述出气孔34的顶端为圆椎体,所述出气孔34的一侧皆固定安装有出气管道32,所述出气管道32的另一端穿过出气孔34的顶端。
30.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吹气机构,在气体被挤压到第二气室33内时,继续挤压会迫使气体经过出气孔34进入到出气管道32内,最后通过气孔31吹向使用者,出气管道32为角度小于九十度的圆管,使用者的汗水会汇集到出气管道32的弯折出,不会进入到出气孔34内,避免了气室进入汗水,提高了装置的耐用性。
31.请参阅图8和图9,图示中所述出气管道32有四个,沿着出气孔34的轴心呈阵列分布。
32.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四个出气管道32,在使用者运动时,气体可以沿着出气管道32吹向使用者,其中出气管道32为角度小于九十度的圆管,使用者的汗水会汇集到出气管道32的弯折出,不会进入到出气孔34内,避免了汗水进入到气室内,四个出气管道32可以吹出更大的风量,快速烘干使用者的背部,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33.请参阅图5和图4,图示中压力机构包括第三连接杆14、第一转动杆19、第二弹簧21和第一转动轴24,第一支撑板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三连接杆14,第三连接杆14远离第一支撑板2的一端滑动连接在移动板15的槽孔内,所述槽孔开设在移动板15上,第三连接杆14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弹簧21,第二弹簧21的底端滑动安装有第一转动杆19,第一转动杆19的一端设置有气室机构,第一转动杆19的底端设置有杠杆机构,第一转动杆19的侧壁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轴24,第一转动轴2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三支撑板23的侧壁。
34.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压力机构,在移动板15向第三支撑板23运动时,第二弹簧21到达第一转动杆19的顶端,第二弹簧21释放储存的弹性势能,第二弹簧21推动第一转动杆19的一端向下运动,第一转动杆19的另一端在第一转动轴24的作用下向上运动,配合气室机构完成充气,利用杠杆原理,第一转动杆19的一端向下运动较短的距离,第一转动杆19的另一端就可以向上运动较大的距离,避免了气室补充不到足够的气体,提高了吸入气体的量。
35.请参阅图2、图4和图5,图示中气室机构包括输气管10、第二支撑板17、第一气室16、移动杆25和方形板26,第一转动杆19远离移动板1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移动杆25,移动杆25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方形板26,方形板26的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一气室16,第一气室1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板17,第一气室16的底端固定安装有输气管10,输气管10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到第二气室33的内部。
36.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气室机构,在第一转动杆19靠近移动杆25的一端向上运动时,第一转动杆19带动移动杆25运动,移动杆25带动方形板26运动,方形板26上升,第一气室16通过输气管10吸取空气,在第一转动杆19靠近移动杆25的一端向下运动时,第一转动杆19带动移动杆25运动,移动杆25带动方形板26运动,方形板26下降,第一气室16通过输气
管10吹出空气,将气体吹向使用者,烘干使用者背部的汗液,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37.请参阅图3和图6,图示中杠杆机构包括第二转动杆22和第二转动轴27,第一转动杆19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第二转动杆22,第二转动杆22远离第一转动杆19的一端设置有连接机构,第二转动杆22的底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转动轴27。
38.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杠杆机构,在第一转动杆19靠近第二转动杆22的一端向上运动时,第一转动杆19带动第二转动杆22的一端向上运动,第二转动杆22的另一端在第二转动轴27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在第一转动杆19靠近第二转动杆22的一端向下运动时,第一转动杆19带动第二转动杆22的一端向下运动,第二转动杆22的另一端在第二转动轴27的作用下向上运动,利用杠杆原理,第二转动杆22的一端向上运动较短的距离,第一转动杆19的另一端就可以向下运动较大的距离,避免了压缩气室时,无法挤压出足够的气体,将气体吹向使用者,烘干使用者背部的汗液,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39.请参阅图3和图6,图示中连接机构包括连接绳11、第一滑轮28和第二滑轮29,第一转动杆19远离移动板1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绳11,连接绳11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机构,连接绳11远离连接绳11的顶端转动安装有第一滑轮28,连接绳11为软绳,连接绳11沿着第一滑轮28的外壁完成转向,连接绳11远离第一滑轮2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滑轮29,连接绳11沿着第二滑轮29的外壁完成第二次转向。
40.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在第二转动杆22转动时,拉动连接绳11运动,连接绳11沿着第一滑轮28合第一压力杆9的外壁改变方向,拉动第三压力杆38运动,配合固定机构向上推动第一转动杆19,再配合气室机构将气体吹向使用者,烘干使用者背部的汗液,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41.请参阅图7,图示中固定机构包括第三压力杆38和槽孔30,连接绳11远离第二转动杆2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压力杆38,第三压力杆38外壁滑动连接有槽孔30,槽孔30为圆筒型海绵垫7开设的槽孔30。
42.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固定机构,在使用者脚掌用力时,圆筒型海绵垫7产生一定程度的形变,推动第三压力杆38在槽孔30内运动,第三压力杆38拉动连接绳11,配合杠杆机构和气室机构,将气室内的气体吹向使用者,烘干使用者背部的汗液,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
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
”‑“
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