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美发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旋转变径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旋转变径装置的卷发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可变直径卷发器在使用的过程中,相邻加热板之间的间隙会随着加热组件直径的变大而增加,容易使异物通过缝隙进入加热组件内,影响卷发器的正常使用;另外,相邻加热板之间缝隙的存在会使绕设于加热组件的头发不能均匀受热,影响造型效果。
3.综上所述,如何避免加热结构在变径时产生周向间隙,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旋转变径装置,当导热件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直径逐渐增加时,填充件可沿径向移动至相邻两导热件沿周向的间隙处,以避免杂质通过间隙进入筒状结构内部。
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旋转变径装置的卷发器。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旋转变径装置,包括:
8.安装组件;
9.至少两个导热件,所述导热件沿周向围设成筒状结构,并相对于所述安装组件沿所述筒状结构的径向可移动;
10.至少两个填充件,设置于相邻所述导热件之间,并相对于所述安装组件沿所述筒状结构的径向可移动,且所述导热件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直径逐渐增大时,所述填充件由位于所述筒状结构内的位置移动至相邻所述导热件沿周向之间的间隙处;
11.调节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并可带动所述导热件、所述填充件沿径向移动,以调节所述导热件所围设的筒状结构的直径。
12.可选地,所述导热件沿径向移动时,所述导热件沿周向的两端始终与填充件的外表面接触。
13.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旋转部,所述旋转部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安装组件,且所述旋转部的转动轴线与所述导热件所围设成的筒状结构的中心轴线重合;
14.所述旋转部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导热件配合的第一导槽以及用于与所述填充件配合的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均具有沿所述旋转部径向和周向的延伸。
15.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槽的数量与所述导热件的数量相同,所述导热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导槽配合的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凸柱与所述第一导槽一一对应设置;
16.所述第二导槽的数量与所述填充件的数量相同,所述填充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导
槽配合的第二凸柱,所述第二凸柱与所述第二导槽一一对应设置。
17.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均为弧形导槽,且存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导槽的弯曲半径小于所述第二导槽的弯曲半径。
18.可选地,第一导槽和所述第二导槽均为直线型导槽,且相同的径向尺寸范围内,所述第一导槽在周向的延伸角度大于所述第二导槽在周向的延伸角度。
19.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安装组件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沿其径向设置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导热件沿所述第一滑槽可移动,所述填充件沿所述第二滑槽可移动。
20.可选地,所述填充部垂直于径向的最大宽度尺寸大于或等于相邻所述导热件沿周向的最大间隙。
21.可选地,所述导热件的外表面和所述填充件的外表面均为弧面。
22.一种卷发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变径装置。
23.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组件带动导热件和填充件沿筒状结构的径向移动,以使导热件所围设成的筒状结构的径向尺寸增加,并且在相邻导热件沿周向的间隙尺寸增加的过程中,填充件会在调节组件的带动下移动至相邻导热件沿周向的间隙处,以对相邻导热件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避免外界杂质等通过此缝隙进入导热件所围设的空间内部。
2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中的填充件可以对相邻导热件沿周向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可有效避免旋转变径装置在变径的过程中产生周向间隙。
25.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旋转变径装置的卷发器,可避免杂质进入导热件所围设的空间内影响导热件的正常工作,提高造型质量。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的具体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的导热件所围成的筒状结构外径最小时的具体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的导热件所围成的筒状结构外径最小时的导热件与填充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的导热件所围成的筒状结构外径最小时的具体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31.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的导热件所围成的筒状结构外径最小时的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32.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的导热件所围成的筒状结构外径增大过程中具体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3.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的导热件所围成的筒状结构外径增大过
程中导热件与填充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的导热件所围成的筒状结构外径增大过程中的具体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35.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的导热件所围成的筒状结构外径增大过程中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36.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的导热件所围成的筒状结构外径最大时的具体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7.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的导热件所围成的筒状结构外径最大时的导热件与填充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的导热件所围成的筒状结构外径最大时的具体实施例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39.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的导热件所围成的筒状结构外径最大时的具体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40.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41.图1-14中:
42.1为导热件、11为第一凸柱、2为填充件、21为第二凸柱、3为调节组件、31为旋转部、311为第一导槽、312为第二导槽、32为固定部、321为第一滑槽、322为第二滑槽、4为中间杆、41为卡接轴、5为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4.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旋转变径装置,当导热件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直径逐渐增加时,填充件可沿径向移动至相邻两导热件沿周向的间隙处,以避免杂质通过间隙进入筒状结构内部。
45.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旋转变径装置的卷发器。
46.请参考图1-14。
47.本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旋转变径装置,包括:安装组件;至少两个导热件1,导热件1沿周向围设成筒状结构,并相对于安装组件沿筒状结构的径向可移动;至少两个填充件2,设置于相邻导热件1之间,并相对于安装组件沿筒状结构的径向可移动,且导热件1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直径逐渐增大时,填充件2由位于筒状结构内的位置移动至相邻导热件1沿周向之间的间隙处;调节组件3,设置于安装组件,并可带动导热件1、填充件2沿径向移动,以调节导热件1所围设的筒状结构的直径。
48.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例中提到的多个导热件1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填充件2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49.在导热件1沿径向移动且导热件1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直径逐渐变大的过程中,优选的,可以使导热件1沿轴向的两端始终与填充件2的外表面接触,并使导热件1与填充件2
贴合,使导热件1与相邻的填充件2之间在周向完全不存在间隙,填充件2将相邻导热件1之间的间隙进行有效填充,以避免杂质等进入筒状结构的内部。
50.当然,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可以使填充件2与导热件1之间存在尺寸较小的间隙,可以有效避免较大尺寸的杂质进入筒状结构的内部。
51.在使用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组件3带动导热件1和填充件2沿筒状结构的径向移动,以使导热件1所围设成的筒状结构的径向尺寸增加,并且在相邻导热件1沿周向的间隙尺寸增加的过程中,填充件2会在调节组件3的带动下移动至相邻导热件1沿周向的间隙处,以对相邻导热件1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避免外界杂质等通过此缝隙进入导热件1所围设的空间内部。
5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中的填充件2可以对相邻导热件1沿周向之间的间隙进行封堵,可有效避免旋转变径装置在变径的过程中产生周向间隙。
53.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调节组件3包括旋转部31,旋转部31可转动的设置于安装组件,且旋转部31的转动轴线与导热件1所围设成的筒状结构的中心轴线重合;旋转部31设置有用于与导热件1配合的第一导槽311以及用于与填充件2配合的第二导槽312;第一导槽311和第二导槽312均具有沿旋转部31径向和周向的延伸。
54.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导热件1与对应的第一导槽311配合,填充件2与对应的第二导槽312配合,转动旋转部31,第一导槽311与第二导槽312绕旋转部31的转动轴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由于第一导槽311和第二导槽312均具有沿旋转部31径向和周向的延伸,第一导槽311带动导热件1沿第一导槽311在径向移动,第二导槽312带动填充件2沿第二导槽312在径向移动,以实现导热件1和填充件2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直径的变化。
55.本具体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旋转部31便可以实现对旋转变径装置直径的调节,调节过程方便,容易操作。
56.在一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导槽311的数量与导热件1的数量相同,导热件1设置有与第一导槽311配合的第一凸柱11,第一凸柱11与第一导槽311一一对应设置;
57.第二导槽312的数量与填充件2的数量相同,填充件2设置有与第二导槽312配合的第二凸柱21,第二凸柱21与第二导槽312一一对应设置。
58.如图1所示,导热件1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凸柱11,填充件2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凸柱21,可以设置两个旋转部31,其中一个旋转部31位于导热件1长度方向的一端,另一端旋转部31位于导热件1长度方向的另一端。
59.可以使第一导槽311和第二导槽312均为弧形导槽,且存在至少一个第一导槽311的弯曲半径小于第二导槽312的弯曲半径;具体的,可以将全部第一导槽311的弯曲半径设置为相同,将全部第二导槽312的弯曲半径设置为相同,第一导槽311的弯曲半径小于第二导槽312的弯曲半径;也可以将第一导槽311的弯曲半径设置为不同,将第二导槽312的弯曲半径设置为相同,且第一导槽311中最大的弯曲半径小于第二导槽312的弯曲半径;或者将第一导槽311的弯曲半径设置为相同,将第二导槽312的弯曲半径设置为不同,使第二导槽312中最小的弯曲半径大于第一导槽311的弯曲半径;或者将第一导槽311的弯曲半径设置为不同,将第二导槽312的弯曲半径设置为不同,使第二导槽312中最小的弯曲半径大于第一导槽311中最大的弯曲半径。
60.当然,可以将第一导槽311和第二导槽312均设置为直线型导槽,且相同的径向尺寸范围内,第一导槽311在周向的延伸角度大于第二导槽312在周向的延伸角度。
61.或者,第一导槽311和第二导槽312中均既存在弧形导槽又存在直线型导槽,或者所有第一导槽311均为直线型导槽或弧形导槽,所有第二导槽312中既存在弧形导槽又存在直线型导槽,或者第一导槽311中既存在弧形导槽又存在直线型导槽,第二导槽312均为直线型导槽或弧形导槽,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62.进一步,可以使第一导槽311和所述第二导槽312均沿旋转部31的周向均匀分布。
63.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如图3所示,当导热件1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直径尺寸最小时,此时填充件2位于导热件1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内部;如图7所示,当导热件1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直径增大的过程中,填充件2沿径向的移动速度大于导热件1沿径向的移动速度,并逐渐移动至相邻两导热件1端部的之间的位置;如图11所示,当导热件1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直径尺寸最大时,此时填充件2的外表面凸出导热件1所围成的筒状结构;因此,可以使第一导槽311的弯曲半径小于第二导槽312的弯曲半径;旋转部31转动相同的角度,导热件1沿第一导槽311在径向移动的距离小于填充件2沿第二导槽312在径向移动的距离,以使导热件1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直径尺寸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填充件2可以由筒状结构内移动至外表面凸出筒状结构的位置。
64.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调节组件3还包括固设于安装组件的固定部32,固定部32沿其径向设置有第一滑槽321和第二滑槽322,导热件1沿第一滑槽321可移动,填充件2沿第二滑槽322可移动,以限制导热件1与填充件2在径向的移动方向。具体的可以设置两个调节组件3,分别位于导热件1长度方向的两端,在实际装配的过程中,第一凸柱11依次穿过第一滑槽321、第一导槽311,第二凸柱21依次穿过第二滑槽322、第二导槽312。
65.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使填充部垂直于径向的最大宽度尺寸大于或等于相邻导热件1沿周向的最大间隙,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填充部完全凸出导热件1所围成的筒状结构,保持导热件1、填充件2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表面的平整性。
66.优选的,可以将导热件1的外表面和填充件2的外表面均为设置为弧面。
67.如图1所示,设置有三个导热件1和三个填充件2,导热件1的两端通过第一凸柱11穿过第一滑槽321、第一导槽311;填充件2的两端通过第二凸柱21依次穿过第二滑槽322、第二导槽312;安装组件包括中间杆4,中间杆4的两端设置有卡接轴41,卡接轴41与旋转部31配合连接,固定部32固定设置,中间杆4与旋转部31可同步转动,中间杆4的一端设置有底座5,导热件1的第一凸柱11和填充件2的第二凸柱21均穿过底座5;旋转部31的转动可以由与其连接的结构带动转动,也可以通过电机等动力部件带动中间杆4转动,从而带动旋转部31转动,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68.如图2-4所示,为导热件1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直径最小时的状态,此时,如图3所示,填充件2完全位于导热件1所围成的筒状结构内,如图5所示,此时,第一凸柱11位于第一导槽311最接近旋转部31转动中心的端部,第二凸柱21位于第二导槽312最接近旋转部31转动中心的端部,并且第一凸柱11与旋转部31转动中心的距离为a1,第二凸柱21与旋转部31转动中心的距离为b1;如图6-8所示,为导热件1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直径逐渐变大时的状态,此时,如图7所示,填充件2位于相邻两导热件1之间,且此时填充件2的外表面并没有凸出导热件1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外周侧面;如图9所示,此时,第一凸柱11位于第一导槽311
的延伸方向的中间位置,第二凸柱21位于第二导槽312延伸方向的中间位置,并且第一凸柱11与旋转部31转动中心的距离为a2,第二凸柱21与旋转部31转动中心的距离为b2;如图10-12所示,为导热件1所围成的筒状结构的直径最大时的状态,此时,如图11所示,填充件2位于相邻两导热件1之间,并且相邻两导热件1的沿周向的端部与填充件2的周向的两端接触,如图13所示,第一凸柱11位于第一导槽311最远离旋转部31转动中心的端部,第二凸柱21位于第二导槽312最远离旋转部31转动中心的端部,并且第一凸柱11与旋转部31转动中心的距离为a3,第二凸柱21与旋转部31转动中心的距离为b3。
69.如图14所示,p1、p2具有连线l1,e1、e2具有连线l2,p2与旋转部31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连线与l1之间的夹角为a,e2与旋转部31的旋转中心之间的连线l2之间的夹角为b,且p2与l1的垂线与第一导槽311的外周交接点设有切线,此切线与l1之间的夹角为c,e2与l2的垂线与第二导槽312的外周交接点设有切线,此切线与l2之间的夹角为d;且夹角a与夹角c的角度之和大于夹角b与夹角d的角度之和,a c》b d。
70.除了上述旋转变径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实施例公开的旋转变径装置的卷发器,该卷发器的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
71.本技术文件中提到的第一凸柱11和第二凸柱21,第一导槽311和第二导槽312,第一滑槽321和第二滑槽322中的“第一”、“第二”仅仅是为了区分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72.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7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旋转变径装置及卷发器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