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吹风用风嘴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4312936发布日期:2023-05-31 22:24阅读:18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电吹风配件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吹风用风嘴。


背景技术:

2.卷发器附件设置于吹风机或卷发棒等毛发护理电器,其通过对毛发进行弯曲、加热等操作,使得毛发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弯曲状态,提升美观效果。
3.在现有技术中,安装于吹风机上的卷发器附件(即风嘴),它底部设置有供吹风机插入的进口,侧面有出风口;用户将头发绕在风嘴的侧面,通过吹风机吹风,风流能够从出风口吹出,且吹出的风流能够沿风嘴侧面流动,从而吸附缠绕在风嘴侧面的毛发,进而实现卷发功能。发明人在研发时发现,由于出风口结构简单,出风角度过大,从而导致吹出的风流难以沿风嘴侧面进行流动;一旦风流不沿着风嘴侧面流动时,则会影响到卷发效果。
4.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吹风用风嘴,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出风口的出风角度过大导致风流难以沿着风嘴侧面进行流动的技术缺陷。
6.一种电吹风用风嘴,包括有风嘴本体以及阻风件;风嘴本体具有中空的安装腔以及设于风嘴本体侧面的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能够与安装腔连通;安装腔的壁面设置有能够降低风流出风角度的第一导风凹位,第一导风凹位位于第一出风口的侧旁,以使风流能够流经第一导风凹位并从第一出风口流出;阻风件可转动安装于安装腔内,阻风件能够遮挡第一出风口的左侧或者右侧,以使风流自第一出风口的右侧或者左侧流出。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电吹风用风嘴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在安装腔的壁面上设置第一导风凹位,让风流从第一出风口流出前,风流能够通过该第一导风凹位进行导流之后再从第一出风口流出,从而能够降低风流流出时的角度,让风流从第一出风口流出的角度变低,进而能够保证流出的风流能够贴着风嘴本体的侧面进行流动,这样用户将头发缠绕在风嘴本体上时,能够让贴着风嘴本体侧面流动的风流吸附缠绕的毛发,从而提高风嘴卷发效果;
8.同时,在安装腔内可转动安装阻风件,能够切换风流从第一出风口的左侧或右侧流出,从而实现风流换向的效果,以便于用户按需选择不同的吹风方向,更进一步地提升用户的使用便捷性。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阻风件包括有中空的风腔以及设于阻风件侧面并与风腔导通连接的第二出风口,转动阻风件的壁面遮挡第一出风口的一侧时,阻风件的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的另一侧连通。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二出风口左右两侧设置有导风斜面,每一导风斜面能够与安装腔的壁面围构出风狭窄口,转动阻风件能够调整出风狭窄口的大小以调节风流自第二
出风口流向第一出风口的风流流量。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风嘴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能够与风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风腔内自下而上间隔安装有多个阻风壳,风流能够流经各个阻风壳并从第二出风口、第一出风口流出。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阻风壳均设置有能够将风输入风腔的通风孔,靠近第一进风口的通风孔直径大于远离第一进风口的通风口直径,多个阻风壳的通风孔均向第一进风口一方延伸,多个阻风壳的通风孔底部平齐设置。
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出风口具有沿风嘴本体径向等间距阵列的多排,每一排具有多个沿风嘴本体轴向设置的多个;第二出风口具有沿阻风件径向等间距阵列的多排,每一排具有沿阻风件轴向设置的多个。
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风嘴本体设置有多个加强筋,每一加强筋位于每两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之间,第一出风口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风弧形坡面。
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阻风件相对风嘴本体转动能够使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形成固定高度为的出风狭窄口,风流能够从出风狭窄口向第一出风口流出并沿风嘴本体的壁面流动;或者,阻风件相对风嘴本体转动时能够使第二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形成宽度为的出风狭窄口,风流能够从该出风狭窄口向第一出风口流出并不沿风嘴本体的壁面流动。
1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风嘴本体的横截面为圆形,且所述风嘴本体的底部向其顶部逐渐缩小以构成下端大上端小的柱状体。
1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有可转动安装于风嘴本体的第一旋钮,第一旋钮能够驱动第一阻风壳旋转;风嘴本体顶部设置有第一轴孔,第一旋钮设置有能够插入第一轴孔并与第一阻风壳连接的第一转轴;第一旋钮设置有第一限位弹臂,第一限位弹臂设置有第一限位凸点;风嘴本体的顶部设置有能够与供第一限位凸点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凹槽。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吹风用风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21.图3是图1所示的一种电吹风用风嘴的分解图;
22.图4是图3中b处局部放大图;
23.图5是是图1中阻风件以及阻风壳的剖视图;
24.图6是图1中风嘴本体以及阻风件的横截面剖视图;
25.图7是图6中c处局部放大图;
26.图8是图3中第一旋钮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27.图9是图6中风嘴本体一侧抵紧第一阻风凸部另一侧与阻风件直径延伸线o-o贴齐时流体附壁流动示意图;
28.图10是图6中风嘴本体一侧抵紧第一阻风凸部另一侧超出阻风件直径延伸线o-o时流体附壁流动示意图;
29.图11是图6中风嘴本体一侧抵紧第一阻风凸部另一侧未触及阻风件直径延伸线o-o时流体不作附壁流动示意图。
30.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31.10、风嘴本体;101、安装腔;1011、第一导风凹位;102、第一进风口;103、第一出风口;1031、导风弧形坡面;104、加强筋;11、第一旋钮;111、第一转轴;112、第一限位弹臂;1121、第一限位凸点;12、第一轴孔;13、第一限位凹槽;
32.20、阻风件;201、风腔;2011、第一风腔;2012、第二风腔;2013、第三风腔;2014、第四风腔;202、第二出风口;2021、导风斜面;2022、出风狭窄口;21、第一阻风凸部;22、第一密封凸部;23、阻风壳;2301、第一阻风壳;2302、第二阻风壳;2303、第三阻风壳;231、通风孔;
33.h、高度;w、宽度;o-o、直径延伸线。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3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36.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39.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1,现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吹风用风嘴进行说明。所述一种电吹风用风嘴,包括:风嘴本体10以及阻风件20。
40.风嘴本体10具有中空的安装腔101以及设于风嘴本体10侧面的第一出风口103,第一出风口103能够与安装腔101连通;安装腔101的壁面设置有能够降低风流出风角度的第一导风凹位1011,第一导风凹位1011位于第一出风口103的侧旁,以使风流能够流经第一导风凹位1011并从第一出风口103流出;阻风件20可转动安装于安装腔101内,阻风件20能够遮挡第一出风口103的左侧或者右侧,以使风流自第一出风口103的右侧或者左侧流出。
41.具体地说,通过在安装腔101的壁面上设置第一导风凹位1011,让风流从第一出风口103流出前,风流能够通过该第一导风凹位1011进行导流之后再从第一出风口103流出,
从而能够降低风流流出时的角度,让风流从第一出风口103流出的角度变低,进而能够保证流出的风流能够更加有力的紧贴着风嘴本体10的侧面进行流动,这样用户将头发缠绕在风嘴本体10上时,能够让贴着风嘴本体10侧面流动的风流吸附缠绕的毛发,从而提高风嘴卷发效果;同时,在安装腔101内可转动安装阻风件20,能够切换风流从第一出风口103的左侧或右侧流出,从而实现风流换向的效果,以便于用户按需选择不同的吹风方向,更进一步地提升用户的使用便捷性。
42.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阻风件20包括有中空的风腔201以及设于阻风件20侧面并与风腔201导通连接的第二出风口202,转动阻风件20的壁面遮挡第一出风口103的一侧时,阻风件20的第二出风口202与第一出风口103的另一侧连通。
43.接上,第一出风口103具有沿风嘴本体10径向等间距阵列的多排,每一排具有多个沿风嘴本体10轴向设置的多个;第二出风口202具有沿阻风件20径向等间距阵列的多排,每一排具有沿阻风件20轴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导风凹位1011设于每两排第一出风口103之间。
44.还包括有可转动安装于风嘴本体10的第一旋钮11,第一旋钮11能够驱动阻风件20旋转;风嘴本体10顶部设置有第一轴孔12,第一旋钮11设置有能够插入第一轴孔12并与阻风件20连接的第一转轴111;第一旋钮11设置有第一限位弹臂112,第一限位弹臂112设置有第一限位凸点1121;风嘴本体10的顶部设置有能够与供第一限位凸点1121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凹槽13;使用时,转动第一旋钮11能够驱动阻风件20进行转动,从而切换风流从第一出风口103的不同侧进行吹出,此时第一限位凸点1121能够卡在第一限位凹槽13中,从而让阻风件20能够保持在不同位置上,以实现风流能够持续地从第一出风口103的不同侧吹出风流。
4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20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导风斜面2021;阻风件20相对风嘴本体10转动能够使第二出风口202与第一出风口103连通形成固定高度为h的出风狭窄口2022,风流能够从出风狭窄口2022向第一出风口103流出并沿风嘴本体10的壁面流动;或者,阻风件20相对风嘴本体10转动时能够使第二出风口202与第一出风口103连通形成宽度为w的出风狭窄口2022,风流能够从该出风狭窄口2022向第一出风口103流出并不沿风嘴本体10的壁面流动。
46.请一并参阅图9至图10,具体地说,当风嘴本体10一侧抵紧第一阻风凸部21时,风嘴本体10另一侧贴齐阻风件20的直径延伸线o-o,形成固定高度为h的出风狭窄口2022(如图9所示),风流近似垂直于直径延伸线o-o喷出,继而延导风斜面2021作附壁流动;当风嘴本体10一侧抵紧第一阻风凸部21时,风嘴本体10另一侧超出阻风件20的直径延伸线o-o(如图10所示),形成固定高度为h的出风狭窄口2022,流体经狭窄出风道(附图未标注)喷出,继而亦可延导风斜面2021作附壁流动;该出风狭窄口2022或狭窄出风道的高度h可以设置在0.2至2mm之间,高度h越高,风流的喷出量越大;高度h越小,风流的喷出量越小。如图11所示,当风嘴本体10一侧抵紧第一阻风凸部21时,风嘴本体10另一侧未触及阻风件20的直径延伸线o-o,风流近似垂直于形成宽度为w的出风狭窄口2022喷出,流体将不能作附壁流动。
47.风嘴本体10的底部设置有能够与风腔201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02,风腔201内自下而上间隔安装有多个阻风壳23,风流能够流经各个阻风壳23并从第二出风口202、第一出风口103流出。具体地说,阻风壳23均设置有能够将风输入风腔201的通风孔231,靠近第一进风口102的通风孔231直径大于远离第一进风口102的通风口直径,多个阻风壳23的通风孔231均向第一进风口102一方延伸,多个阻风壳23的通风孔231底部平齐设置。
48.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多个阻风壳23包括有第一阻风壳2301、第二阻风壳2302以及第三阻风壳2303,第一阻风壳2301、第二阻风壳2302以及第三阻风壳2303自下而上间隔设置在风腔201中,以将风腔201分隔成第一风腔2011、第二风腔2012、第三风腔2013以及第四风腔2014;多个阻风壳23均为同轴设置,第一阻风壳2301的底部向下延伸至第一进风口102处,第二阻风壳2302的底部穿过第一阻风壳2301的通风孔231向下延伸并与第一阻风壳2301的底部平齐,第三阻风壳2303的底部穿过第二阻风壳2302的通风孔231向下延伸并与第一阻风壳2301的底部平齐,从而让多个阻风壳23的通风孔231底部平齐设置。
49.具体地说,由于远离第一进风口102处的阻风壳23的通风孔231的直径小于靠近第一进风口102处的阻风壳23的通风孔231直径,因此能够让流入各个风腔201的风流流量以及压力处于均衡状态下,让从各个风腔201流出的风流流量大小一致,起到均匀出风的效果;通过各个阻风壳23的设置能够起到降低风流在风腔201中的扰流,实现降噪的效果。
50.接上,阻风件20外侧面设置有第一阻风凸部21;具体地说,第一阻风凸部21遮挡第一出风口103的左侧时,第二出风口202导通连接第一出风口103的右侧并向左吹风;第一阻风凸部21遮挡第一出风口103的右侧时,第二出风口202导通连接第一出风口103的左侧并向右吹风。阻风件20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密封凸部22,第一密封凸部22分别位于第一阻风凸部21的两侧,第一密封凸部22的顶部能够抵靠在安装腔101的壁面上。如此结构,能够增强阻风件20与风嘴本体10之间的密闭性,以免存在漏风而影响到从第一出风口103正常吹风作业。
51.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风嘴本体10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04,每一加强筋104位于每两上下间隔设置的第一出风口103之间,加强筋104的设置能够加强风嘴本体10的连接强度,同时可起到导流的作用。第一出风口10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风弧形坡面1031,借助导风弧形坡面1031能够对风流进行再次的导流,从而更进一步地提升风流贴着风嘴本体10侧面流动的有效性。
52.具体地说,风嘴本体10的横截面为圆形,且风嘴本体10的底部向其顶部逐渐缩小以构成下端大上端小的柱状体;例如定义风嘴本体10的自下而上的直径有以及大于大于如此结构,能够让直径风嘴本体10底部托住头发,以避免缠绕在风嘴本体10的头发掉落。
53.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仅具体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解释,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