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饰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饰扬声器边框。
背景技术:
2.汽车内饰主要是指汽车内部改装所用到的汽车产品,涉及到汽车内部的方方面面,比如汽车方向盘套、汽车坐垫,汽车脚垫、内部摆件、收纳箱等等都是汽车内饰产品。内饰扬声器俗称汽车喇叭,是一套音响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器材,所有的音乐都是通过汽车扬声器发出声音,供人们聆听、欣赏。
3.内饰扬声器包括扬声器本体和扬声器边框,扬声器边框固定于车辆内壁上,扬声器本体安装于扬声器边框内。
4.相关技术中,扬声器边框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扣,卡扣包括与所述边框固定连接的两个支撑片,支撑片的末端以卡头相连,卡头连接有设于两个支撑片间的卡块,卡块的横截面形状为直角三角形且直角边临近支撑片,卡块的末端与支撑片以连接片相连,第一卡块的末端高于连接片并形成台阶状的卡凸,扬声器本体上设有供卡扣插入的安装孔。第一卡块受力向两个支撑片之间的空腔运动,卡扣完全卡入安装孔后,卡块无外力作用而弹出,卡设于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内,完成安装,操作简单。
5.针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尽管上述结构安装便捷,但是卡扣完全卡入安装孔后,卡块卡设于安装孔内,使得扬声器边框和扬声器本体不易分离,从而扬声器本体难以从扬声器边框上拆卸下,拆卸时,需要将扬声器本体朝向远离扬声器边框的方向用力拉,使得卡块变形,并与安装孔产生硬摩擦,最终卡扣脱离安装孔,但是这种强制拆卸的方式易损坏扬声器本体和扬声器边框。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减少扬声器本体从扬声器边框内拆卸时对扬声器本体和扬声器边框产生的损坏,本技术提供一种内饰扬声器边框。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内饰扬声器边框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内饰扬声器边框,包括框体,所述框体的内壁上设置若干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配合使用,所述框体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块滑动设置于限位槽内,所述限位块滑动至穿入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或脱离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
9.所述限位块远离限位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限位块的一端和限位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块远离车辆内壁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控制杆,所述框体的端面上开设有供控制杆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和限位槽连通,所述控制杆远离限位块的一端穿出滑槽。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扬声器本体安装至框体内时,限位块和扬声器本体的外壁接触时先将弹簧压缩,待限位块对准扬声器本体上的安装孔时,限位块在弹簧的作用下穿入安装孔内,从而完成安装,操作便捷;
11.需要拆卸扬声器本体时,将控制杆朝向远离扬声器本体安装孔的方向滑动,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带动限位块朝向远离扬声器安装孔的方向滑动,使得限位块脱离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从而扬声器本体能够轻松便捷得从框体内拆卸,不仅便于拆装,还减少扬声器本体从扬声器边框内拆卸时对扬声器本体和扬声器边框产生的损坏。
12.可选的,所述控制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所述第一杆体的一端和限位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杆体的另一端和第二杆体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所述框体的端面上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和滑槽靠近框体内壁的一端连通,所述固定槽的长度方向和滑槽的长度方向相交,所述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的转动轴位于固定槽和滑槽的连通处,所述扭簧对第二杆体施加朝向固定槽内的作用力,当所述限位块位于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内时,所述第二杆体位于固定槽内。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块穿入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内时,第二杆体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穿入固定槽内,使得控制杆不易产生移动,从而使得限位块稳定位于安装孔内,提高了限位块位于安装孔内的牢固性,提高了扬声器本体和框体之间安装的牢固程度。
14.可选的,所述滑槽靠近固定槽一侧的槽壁呈弧形设置。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控制杆随限位块滑动时和滑槽的槽壁接触时产生磨损的程度。
16.可选的,每个所述固定槽的内壁上均设置有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两个弹性块,两个所述弹性块对称设置于第二杆体的两侧,两个所述弹性块相对连接于固定槽的内壁上,所述第二杆体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弹性块分别穿入的第一定位槽。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块穿入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内时,第二杆体在扭簧的作用下穿入固定槽内,然后将第二杆体朝向固定槽底壁按压使得弹性块穿入第一定位槽,进一步对控制杆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扬声器本体和框体之间安装的牢固程度。
18.可选的,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包括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沿第二杆体远离固定槽底壁的一面朝向第二杆体靠近固定槽底壁的一面开设,所述第二槽体沿第二杆体远离第一杆体的一面朝向第二杆体靠近第一杆体的一面开设,所述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连通。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第二杆体由固定槽内取出时,通过手指或相关工具,使得手指或相关工具依次穿过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便于工作人员将控制杆从固定槽内取出。
20.可选的,所述固定槽远离滑槽的一端连通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位于第二杆体远离第一杆体的一侧。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亦可通过弧形槽的辅助将第二杆体从固定槽内取出。
22.可选的,所述滑槽远离固定槽一端的内壁上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具有弹性,所述第一杆体上开设有供定位块穿入的第二定位槽。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二杆体从固定槽内取出后,将控制杆朝向远离固定槽的方向滑动,使得限位块脱离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后,定位块穿入第二定位槽内,使得限位块保持脱离安装孔,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拆卸扬声器本体。
24.可选的,所述限位块靠近扬声器本体安装孔的一端呈弧形设置。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了限位块穿入扬声器安装孔内的流畅性,减少了限位块的扬声器本体之间的磨损。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7.1.需要拆卸扬声器本体时,将控制杆朝向远离扬声器本体安装孔的方向滑动,克服弹簧的作用力带动限位块朝向远离扬声器安装孔的方向滑动,使得限位块脱离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从而扬声器本体能够轻松便捷得从框体内拆卸,不仅便于拆装,还减少扬声器本体从扬声器边框内拆卸时对扬声器本体和扬声器边框产生的损坏;
28.2.当限位块穿入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内时,第二杆体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穿入固定槽内,使得控制杆不易产生移动,从而使得限位块稳定位于安装孔内,提高了限位块位于安装孔内的牢固性,提高了扬声器本体和框体之间安装的牢固程度;然后将第二杆体朝向固定槽底壁按压使得弹性块穿入第一定位槽,进一步对控制杆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扬声器本体和框体之间安装的牢固程度。
29.3.将第二杆体从固定槽内取出后,将控制杆朝向远离固定槽的方向滑动,使得限位块脱离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后,定位块穿入第二定位槽内,使得限位块保持脱离安装孔,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拆卸扬声器本体。
附图说明
3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内饰扬声器边框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32.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展示控制杆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二杆体处于位于固定槽内的状态。
33.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用于展示弹性块的结构示意图,此时第二杆体处于脱离固定槽的状态。
34.附图标记说明:1、框体;11、限位槽;12、滑槽;13、固定槽;14、弧形槽;2、限位块;21、弹簧;3、控制杆;31、第一杆体;32、第二杆体;4、弹性块;41、第一定位槽;5、定位块;51、第二定位槽;6、第一槽体;7、第二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6.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内饰扬声器边框。参照图1和图2,内饰扬声器边框包括框体1,框体1的内壁上设置若干限位块2,本实施例中,限位块2沿框体1的周向等距设置四个,限位块2和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配合使用,限位块2靠近扬声器本体安装孔的一端呈弧形设置,提高了限位块2穿入扬声器安装孔内的流畅性,减少了限位块2的扬声器本体之间的磨损。框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限位槽11,限位块2滑动设置于限位槽11内,限位块2滑动至穿入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或脱离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每个限位块2远离限位槽11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弹簧21,弹簧21远离限位块2的一端和限位槽11的内壁固定连接。每个限位块2远离车辆内壁的一面上均固定连接有一根控制杆3,框体1的端面上开设有供控制杆3滑动的滑槽12,滑槽12和限位槽11连通,控制杆3远离限位块2的一端穿出滑槽12。
37.将扬声器本体安装至框体1内时,限位块2和扬声器本体的外壁接触时先将弹簧21压缩,待限位块2对准扬声器本体上的安装孔时,限位块2在弹簧21的作用下穿入安装孔内,从而完成安装,操作便捷;需要拆卸扬声器本体时,将控制杆3朝向远离扬声器本体安装孔的方向滑动,克服弹簧21的作用力带动限位块2朝向远离扬声器安装孔的方向滑动,使得限位块2脱离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从而扬声器本体能够轻松便捷得从框体1内拆卸,不仅便于拆装,还减少扬声器本体从扬声器边框内拆卸时对扬声器本体和扬声器边框产生的损坏。
38.参照图2和图3,控制杆3包括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第一杆体31的一端和限位块2固定连接,第一杆体31的另一端和第二杆体32通过扭簧转动连接,框体1远离车辆内壁一侧的端面上开设有固定槽13,固定槽13和滑槽12靠近框体1内壁的一端连通,固定槽13的长度方向和滑槽12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的转动轴位于固定槽13和滑槽12的连通处,扭簧对第二杆体32施加朝向固定槽13内的作用力,当限位块2位于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内时,第二杆体32位于固定槽13内,第二杆体32的侧壁和固定槽13的内壁贴合。滑槽12靠近固定槽13一侧的槽壁呈弧形设置,减少控制杆3随限位块2滑动时和滑槽12的槽壁接触时产生磨损的程度。
39.当限位块2穿入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内时,第二杆体32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穿入固定槽13内,使得控制杆3不易产生移动,从而使得限位块2稳定位于安装孔内,提高了限位块2位于安装孔内的牢固性,提高了扬声器本体和框体1之间安装的牢固程度。
40.参照图3和图4,每个固定槽13的内壁上均设置有一组定位组件,每组定位组件均包括两个弹性块4,每组定位组件的两个弹性块4对称设置于第二杆体32的两侧,两个弹性块4相对固定连接于固定槽13的内壁上,第二杆体32的两侧壁上开设有供弹性块4分别穿入的第一定位槽41。当限位块2穿入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内时,第二杆体32在扭簧的作用下穿入固定槽13内,然后将第二杆体32朝向固定槽13底壁按压使得弹性块4穿入第一定位槽41,进一步对控制杆3进行固定,进一步提高了扬声器本体和框体1之间安装的牢固程度。
41.参照图3和图4,每个滑槽12远离固定槽13一端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定位块5,定位块5具有弹性,第一杆体31远离固定槽13的一面上开设有供定位块5穿入的第二定位槽51,本实施例中,弹性块4和定位块5均由橡胶材料制成。需要拆卸扬声器本体时,将第二杆体32从固定槽13内取出,然后将控制杆3朝向远离固定槽13的方向滑动,使得限位块2脱离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后,定位块5穿入第二定位槽51内,使得限位块2保持脱离安装孔,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拆卸扬声器本体。
42.参照图3和图4,第二杆体32上设有让位槽,让位槽包括第一槽体6和第二槽体7,第一槽体6和第二槽体7设于第二杆体32相邻两侧壁上。第一槽体6沿第二杆体32远离固定槽13底壁的一面朝向第二杆体32靠近固定槽13底壁的一面开设,第二槽体7沿第二杆体32远离第一杆体31的一面朝向第二杆体32靠近第一杆体31的一面开设,第一槽体6和第二槽体7连通。当需要将第二杆体32由固定槽13内取出时,通过手指或相关工具,使得手指或相关工具依次穿过第一槽体6和第二槽体7,便于工作人员将第二杆体32转动至脱离固定槽13,便于工作人员将控制杆3从固定槽13内取出。固定槽13远离滑槽12的一端连通有弧形槽14,弧形槽14位于第二杆体32远离第一杆体31的一侧,工作人员亦可通过弧形槽14的辅助将第二杆体32从固定槽13内取出。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内饰扬声器边框的实施原理为:
44.安装扬声器本体时,将扬声器本体先放入框体1内部,限位块2和扬声器本体的外壁接触时先将弹簧21压缩,待限位块2对准扬声器本体上的安装孔时,限位块2在弹簧21的作用下穿入安装孔内,第二杆体32在扭簧的作用下自动穿入固定槽13内,然后再手动按压第二杆体32,使得弹性块4穿入第一定位槽41内,从而完成安装。
45.需要拆卸扬声器本体时,通过让位槽将第二杆体32转动至脱离固定槽13,然后将控制杆3朝向远离扬声器本体安装孔的方向滑动,克服弹簧21的作用力带动限位块2朝向远离扬声器安装孔的方向滑动,使得限位块2脱离扬声器本体的安装孔,再使得定位块5穿入第二定位槽51内,从而完成拆卸。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