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电池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一些移动终端,如pos等的电池安装结构,一般是在底壳上设计好一个外开口的半封闭电池仓,在将底壳和面壳组装完成以后,再将电池装配到底壳电池仓内,并通过插接连接器的方式连接到主板供电,最后锁固电池盖使得底壳的电池仓形成一个安全的密闭空间。
3.传统的电池安装结构要求的设计冗余空间大,并要单独设计电池盖,组装插接好电池后还要单独锁固电池盖,设计复杂,装配繁琐,且成本高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安装结构及移动终端,能够使得电池的安装过程更加简单,且成本较低。
5.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安装结构,包括:
6.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置槽,所述电池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7.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容置槽的槽口处,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一端相抵持,以限制所述第一端移出所述容置槽;
8.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对接在一起;
9.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与所述第二端相抵持,以限制所述第二端移出所述容置槽。
1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第一电极,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置槽和所述容置槽外部空间的第一避位孔,所述电池安装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接的第一弹片,所述第一弹片用于与所述用电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弹片可从所述容置槽外部空间经所述第一避位孔进入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一弹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极相抵持且电性连接的第一弹性部;和/或,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二电极,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置槽和所述容置槽外部空间的第二避位孔,所述电池安装结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壳体相连接的第二弹片,所述第二弹片用于与用电组件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弹片可从所述容置槽外部空间经所述第二避位孔进入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二弹片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相抵持且电性连接的第二弹性部。
11.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合围成容置腔,所述容置槽、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均位于所述容置腔。
12.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的形状为圆柱形;所述第一限位部靠近所述电池的一面设置为与所述电池的外圆周面同轴且半径相等的圆弧面,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部靠
近所述电池的一面设置为与所述电池的外圆周面同轴且半径相等的圆弧面。
13.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14.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插接部,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插合部,所述插接部与所述插合部插接配合。
1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间隔设置至少两个;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部间隔设置至少两个。
16.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第一壳体一体成型;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成型。
17.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
18.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池安装结构;
19.电池,所述电池设于所述容置槽。
20.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用电组件,所述用电组件与所述电池电性连接。
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安装结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第一壳体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池的容置槽,第一限位部与第一壳体相连接,第一限位部设于容置槽的槽口处,且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对接在一起,第二限位部与第二壳体相连接,所以在安装电池时可以先将电池放置于容置槽内,并使得第一限位部与电池的第一端相抵持,以限制第一端移出容置槽,再将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对接在一起,并使得第二限位部与电池的第二端相抵持,以限制第二端移出容置槽,从而即可限制电池移出容置槽,整个安装过程快捷方便,无需再单独设置和安装电池盖,并且电池安装结构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22.本技术提供的移动终端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安装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似,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的a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27.图4是图2所示的移动终端的b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28.图5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29.图6是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中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30.图7是图6所示的第二壳体的c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31.图中标记的含义为:
32.100、移动终端;
33.10、第一壳体;11、容置槽;12、第一避位孔;13、第二避位孔;14、插接部;
34.20、第二壳体;21、插合部;
35.30、电池;31、第一端;32、第二端;
36.40、第一限位部;
37.50、第二限位部;
38.60、第一弹片;
39.70、第二弹片;
40.80、用电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41.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在本技术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或“实施例”意味着在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此外,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
45.为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及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46.请参考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安装结构,可应用于pos机等移动终端100,本技术实施例中以pos机为例进行说明,
47.请一并参考图2,其中,pos机包括电池安装结构和电池30,电池安装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0、第一限位部40、第二壳体20和第二限位部50。
48.第一壳体10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池30的容置槽11,电池30可以为锂电池等,电池30具有相对的第一端31和第二端32。
49.请一并参考图3和图4,第一限位部40与第一壳体10相连接,第一限位部40设于容置槽11的槽口处,第一限位部40用于与第一端31相抵持,以限制第一端31移出容置槽11。
5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部40与第一壳体10可以一体成型,如一体注塑成型或一体机加工成型等。
51.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限位部40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当第一限位部40设置多个时,多个第一限位部40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40设置一个。
52.可以理解地,当将电池30从容置槽11的槽口放入容置槽11内时,可以先将电池30的第一端31放入第一限位部40和容置槽11的底壁之间,再将第二端32放入容置槽11,当将
电池30放入容置槽11后,第一限位部40与第一端31相抵持,可以避免第一端31从容置槽11的槽口处移出容置槽11。
53.请一并参考图5、图6和图7,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对接在一起。
54.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可以固定连接,如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焊接或粘结在一起;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也可以可拆卸连接,如通过卡扣、螺钉或螺栓连接在一起。
55.作为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可拆卸连接的一种方式,第一壳体10设置有插接部14,第二壳体20设置有插合部21,插接部14与插合部21插接配合。其中,插接部14可以设置为凸起部,如块或者柱等,插合部21可以设置为凹陷部,如孔或者槽等;或者,插合部21可以设置为凸起部,如块或者柱等,插接部14可以设置为凹陷部,如孔或者槽等。
56.第二限位部50与第二壳体20相连接,第二限位部50用于与第二端32相抵持,以限制第二端32移出容置槽11。
57.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限位部50与第二壳体20可以一体成型,如一体注塑成型或一体机加工成型等。
58.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限位部50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当第二限位部50设置多个时,多个第二限位部50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第二限位部50设置一个。
59.可以理解地,当将电池30放入容置槽11内,并将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对接在一起后,第二限位部50与第二端32相抵持,可以避免第二端32从容置槽11的槽口处移出容置槽11,从而可以避免电池30移出容置槽11。
60.由上述可知,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安装结构,由于第一壳体10设置有用于容纳电池30的容置槽11,第一限位部40与第一壳体10相连接,第一限位部40设于容置槽11的槽口处,且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对接在一起,第二限位部50与第二壳体20相连接,所以在安装电池30时可以先将电池30放置于容置槽11内,并使得第一限位部40与电池30的第一端31相抵持,以限制第一端31移出容置槽11,再将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对接在一起,并使得第二限位部50与电池30的第二端32相抵持,以限制第二端32移出容置槽11,从而即可限制电池30移出容置槽11,整个安装过程快捷方便,无需再单独设置和安装电池盖,并且电池安装结构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批量生产。
61.可选地,pos机还包括用电组件80,用电组件80可以包括4g主天线、蜂鸣器、mesh板、主板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导电硅胶条和导电硅胶碳粒等。
62.其中,主板pcb用于放置cpu核心器件及其它元器件等,主板pcb通过定位柱和螺丝与第二壳体20相连接。
63.mesh板布满mesh走线并焊接有备用电池,mesh板上的mesh线通过斑马条接入安全信号,备用电池通过mesh线为安全信号供电,由安全cpu发出的两根以上不同安全检测信号并行走线绕成的网格状保护层,最后再回到安全cpu另外一些安全检测引脚。安全cpu通过对比输出输入信号一致性,判断是否受到攻击。
64.导电硅胶条把mesh线的安全检测信号连接到cpu,同时也起到防止mesh板和第一壳体10被移开的作用,导电硅胶条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第一壳体10的槽孔内,再通过第一壳体10压抵到主板pcb上的安全防拆开关导通安全检测信号。
65.导电硅胶碳粒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第一壳体10的柱孔内,再通过第一壳体10压抵
到主板pcb上的安全防拆开关导通安全检测信号。
66.可选地,pos机还包括手写笔和按键等。
67.其中,按键与主板pcb实现输入和预压等,按键与第二壳体20装配固定。
68.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合围成容置腔,容置槽11、第一限位部40、第二限位部50、用电组件80和手写笔均位于容置腔。
6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安装结构,第二壳体20与第一壳体10合围成容置腔,第一壳体10上的导电硅胶条、导电硅胶碳粒及mesh板等可以对主板pcb上的核心区起到双重保护的效果,且整个结构组件体积小巧,容易集成到小型设备上,安全性可以达到最新的pci(payment card industry,支付卡产业联盟)认证要求,安全防护稳定可靠,易于批量生产。
70.请参考图2至图5,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31设置有第一电极,第一壳体10设置有连通容置槽11和容置槽11外部空间的第一避位孔12,电池安装结构还包括与第二壳体20相连接的第一弹片60,第一弹片60用于与用电组件80电性连接,第一弹片60可从容置槽11外部空间经第一避位孔12进入容置槽11,第一弹片60设置有用于与第一电极相抵持且电性连接的第一弹性部。
71.第二端32设置有第二电极,第一壳体10设置有连通容置槽11和容置槽11外部空间的第二避位孔13,电池安装结构还包括与第二壳体20相连接的第二弹片70,第二弹片70用于与用电组件80电性连接,第二弹片70可从容置槽11外部空间经第二避位孔13进入容置槽11,第二弹片70设置有用于与第二电极相抵持且电性连接的第二弹性部。
7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更加方便地将电池30和用电组件80电性连接在一起,且无需使用插拔连接器,缩小了移动终端100的体积,节省其内部空间,并大幅降低成本,解决了传统的电池安装结构的插拔连接器可随意取下,多次拆取既影响到插拔连接器和电池30寿命,同时容易出现误触或者误连接导致的短路风险,并且存在安全防护方案漏洞的问题。
73.可以理解地,第一电极可以为正极,第二电极可以为负极;或者,第一电极可以为负极,第二电极可以为正极。
74.还可以理解地,第一弹片60和第二弹片70均可以与主板pcb电性连接。
75.请参考图2、图3、图6和图7,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电池30的形状为圆柱形;第一限位部40靠近电池30的一面设置为与电池30的外圆周面同轴且半径相等的圆弧面,第二限位部50靠近电池30的一面设置为与电池30的外圆周面同轴且半径相等的圆弧面。
7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可以使得第一限位部40与电池30的外圆周面更加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且使得第二限位部50与电池30的外圆周面更加紧密地贴合在一起,从而可以更好地避免电池30在容置槽11内随意晃动。
77.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