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钟表用部件、具有该钟表用部件的钟表用机芯以及钟表。
背景技术:
2.以往,钟表用部件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机械加工而形成的,但近年来,从轻量化的观点和加工性的观点来看,使用含有硅的基材作为钟表用部件的材料。
3.此外,在近年来的钟表用部件中,不仅对露出于钟表外部而使用的部件要求装饰性,还对内置于钟表内部的部件要求装饰性。
4.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提高内置于钟表的齿轮的装饰性的技术。详细而言,具有以硅为主成分的基材和在基材上依次层叠第1氧化硅层、硅层和第2氧化硅层而成的光反射层,在俯视光反射层时,光反射层具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通过使第1区域中的硅层的厚度与第2区域中的硅层的厚度不同,改变了2个区域中的颜色。换言之,通过仅使硅层的厚度不同,调整了颜色。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1-15083号公报
6.但是,专利文献1的技术存在改良的余地。详细而言,由于仅通过硅层的厚度改变了颜色,因此,能够实现的颜色的范围存在极限。
7.即,要求颜色的表现范围较宽、装饰性优异的钟表用部件。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钟表用部件具有:基材,其以硅为主成分;以及光反射层,其是在所述基材上依次层叠第1氧化硅层、硅层和第2氧化硅层而成的,在俯视所述光反射层时,所述光反射层具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所述第1氧化硅层在所述第1区域中的厚度与在所述第2区域中的厚度、或者所述第2氧化硅层在所述第1区域中的厚度与在所述第2区域中的厚度中的至少一方不同。
9.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钟表用机芯包含上述钟表用部件。
10.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钟表是能够看到所述钟表用部件的透视构造。
附图说明
11.图1是实施方式1的钟表的主视图。
12.图2是钟表的后视图。
13.图3是擒纵齿轮部的俯视图。
14.图4是沿图3的b-b剖面的剖视图。
15.图5a是示出光反射层的形成工序中的过程的剖视图。
16.图5b是示出光反射层的形成工序中的过程的剖视图。
17.图5c是示出光反射层的形成工序中的过程的剖视图。
18.图5d是示出光反射层的形成工序中的过程的剖视图。
19.图5e是示出光反射层的形成工序中的过程的剖视图。
20.图5f是示出光反射层的形成工序中的过程的剖视图。
21.图5g是示出光反射层的形成工序中的过程的剖视图。
22.图6是示出具有多个区域的光反射层的一例的剖视图。
23.图7是示出第1氧化硅层的厚度与灰度的关系的曲线图。
24.图8是示出硅层的厚度与灰度的关系的曲线图。
25.图9是示出第2氧化硅层的厚度与灰度的关系的曲线图。
26.图10是示出层厚结构不同的3个区域中的颜色的一个方式的图表。
27.图11是实施方式2的擒纵齿轮部的俯视图。
28.图12是图3的p部中的放大图。
29.标号说明
30.1:基材;3:表盘;5:外装壳体;7:表冠;8:后盖;10:线状部(第2区域);t11~t13:厚度;20:第3区域;t21~t23:厚度;30:第4区域;t31~t33:厚度;35:机芯;40:光反射层;41:条盒轮;44a:时针;44b:分针;44c:能量储存针;44d:小秒针;45:轮系;46:框部件;47:摆轮;48a:窗;48b:窗;49:游丝发条;50:自动卷紧机构;51:四号轮;52:传动轮;53:抗蚀剂层;53a:开口部;54:掩模;58:擒纵叉;60:手动卷紧机构;61:圆孔轮;62:方孔传递轮;63:方孔轮;65:第1线;66:第2线;67:第3线;70:调速器;77:标记;78:圆形的区域;80:擒纵机;t81~t83:厚度;81:第1氧化硅层;82:硅层;83:第2氧化硅层;100:擒纵齿轮部;100b:齿轮部;101:擒纵轮;102:轴部件;110:贯穿插入部;111:轮辋部;112:齿部;113:第1保持部;113a:抵接部;114:第2保持部;114a:第1部分;114b:第2部分;114c:抵接部;115:保持部;200:钟表。
具体实施方式
31.实施方式1
32.***钟表的概要***
33.图1是钟表的主视图。图2是钟表的后视图。
34.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35.如图1所示,实施方式1的钟表200是具有时针44a、分针44b的模拟式手表。钟表200是机械式钟表,采用了能够从表盘3侧和后盖8侧(图2)看到机芯35的一部分的透视构造。另外,透视构造包含:在后盖8配置有玻璃等具有透光性的部件并能够经由后盖8看到机芯35的构造;以及在表盘3上具有开口并能够通过表盘3的开口看到机芯35的部件的构造。
36.钟表200具有圆筒状的外装壳体5,在外装壳体5的内周侧配置有圆盘状的表盘3。在表盘3上设置有窗48a。钟表200构成为通过该窗48a看到机芯35的一部分。
37.外装壳体5的两个开口中的表面侧的开口被防风玻璃堵住,在背面侧的开口处安装有后盖8(图2)。另外,也将外装壳体5称作主体。
38.钟表200具备:机芯35,其收纳于外装壳体5内;时针44a、分针44b,它们显示时刻信息;能量储存针44c,其对基于未图示的发条的持续时间进行指示;以及小秒针44d。
39.时针44a、分针44b、能量储存针44c和小秒针44d安装于机芯35的指针轴,由机芯35进行驱动。
40.在外装壳体5的侧面设置有表冠7。通过操作表冠7,能够进行与操作对应的输入。
41.在图1中,能够从表盘3侧通过设置于该表盘3的窗48a看到构成机芯35的一部分的擒纵轮101、擒纵叉58、摆轮47、游丝发条49、螺钉90等。擒纵轮101具有作为钟表用部件的擒纵齿轮部100和轴部件102。
42.如图2所示,后盖8由环状的框部件46和窗48b构成,该框部件46形成外周部分,该窗48b由嵌入到该框部件46的透明部件形成。
43.机芯35具有轮系45、摆夹板43、手动卷紧机构60和自动卷紧机构50等。
44.轮系45具有设置于底板的后盖8侧的条盒轮41、二号轮、三号轮、四号轮51、擒纵轮101、擒纵叉58和摆轮47等。在图2中,示出了条盒轮41、四号轮51、擒纵轮101、擒纵叉58和摆轮47。擒纵轮101和擒纵叉58构成擒纵机80,摆轮47和游丝发条49构成调速器70。另外,调速器70相当于摆轮游丝机构。
45.手动卷紧机构60具有柄轴、立轮、离合轮、圆孔轮61、方孔传递轮62和方孔轮63等。在图2中,示出了圆孔轮61、方孔传递轮62和方孔轮63。
46.自动卷紧机构50具有旋转锤、轴承、偏心轮、爪杆和传动轮52等。在图2中,示出了传动轮52。
47.在图2中,能够通过设置于后盖8的窗48b观察构成机芯35的一部分的条盒轮41、擒纵轮101、擒纵叉58、摆轮47、圆孔轮61、方孔传递轮62、方孔轮63、偏心轮和传动轮52等。
48.另外,钟表用部件不限于擒纵齿轮部100,只要是在透视构造中能够看到的部件即可。例如,条盒轮41、包含四号轮51在内的编号轮、擒纵叉58、作为摆轮游丝机构的调速器70等也包含于钟表用部件。此外,经由防风玻璃看到的表盘3和包含时针44a、分针44b在内的指针也包含于钟表用部件。换言之,钟表用部件是条盒轮41、编号轮、擒纵齿轮部100、擒纵叉58和摆轮游丝机构中的至少一个。此外,钟表用部件是表盘3和指针中的至少一个。
49.另外,在钟表200中,从表盘3侧或后盖8侧看到机芯35的结构部件的方式不限于上述方式。
50.例如,也可以是,通过适当变更窗48a、48b的设计、大小、配置位置和窗的数量等能够看到机芯35的期望的结构部件。
51.此外,也可以是由透明部件形成表盘3的整体,能够从表盘3侧看到机芯35的整体,还可以是由透明部件形成后盖8的整体,能够从后盖8侧看到机芯35的整体。
52.***擒纵轮的结构***
53.图3是擒纵齿轮部的俯视图。
54.擒纵齿轮部100在中央部具有供轴部件102(图2)贯穿插入的贯穿插入部110。擒纵齿轮部100具有:轮辋部111,其具有多个齿部112;以及保持部115,其构成贯穿插入部件110。
55.轮辋部111是擒纵齿轮部100的外缘的环状部分。齿部112从轮辋部111的外周朝向外侧突出设置,形成为特殊的钩形状。
56.擒纵齿轮部100具有7个保持部115。保持部115在环状的轮辋部111的周向上的7个部位按照360
°
/7的等间距进行配置。另外,保持部115的数量可以是3个到7个的范围,也可以是7个以上,没有特别限定。
57.保持部115具有:第1保持部113,其从轮辋部111延伸;以及第2保持部114,其从第1
保持部113分支设置。第1保持部113、第2保持部114和轮辋部111由同一材料一体地形成。
58.第1保持部113在从轮辋部111朝向中心部的方向上延伸,形成为宽度尺寸随着朝向中心部而减小。第1保持部113的中心部侧的末端成为与轴部件102(图2)抵接的抵接部113a。该抵接部113a形成为平面圆弧状。
59.第2保持部114具有第1部分114a和第2部分114b。第2保持部114具有将轴部件102(图2)固定于擒纵齿轮部100的中心部并且抑制擒纵齿轮部100相对于轴部件102的倾斜或脱落的功能。
60.第1部分114a与第1保持部113连接,从第1保持部113分支地形成,沿与第1保持部11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第2保持部114具有多个第1部分114a。多个第1部分114a互相大致平行地配置。第2部分114b与多个第1部分114a连接,在朝向中心部的方向上延伸。第2部分114b的宽度尺寸大致恒定,中心部侧的末端成为与轴部件102(图2)抵接的抵接部114c。抵接部114c形成为平面圆弧状。
61.***光反射层的结构***
62.图4是沿图3的b-b剖面的剖视图。
63.如图3所示,在从轮辋部111向外侧突出的齿部112的延伸部设置有作为装饰用的线的线状部10。线状部10是第2区域的一例,呈现出与周围的部位不同的颜色,因此,作为设计上的重点而设置。
64.图4示出齿部112的延伸部的剖面,擒纵齿轮部100构成为在基材1的表面具有光反射层40。光反射层40设置于基材1的整周。
65.基材1以硅为主成分。硅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选择从加工性的观点来看适当的种类。作为硅,可举出单晶硅、多晶硅等。它们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通过使用硅制的基材1,与使用金属制的基材的情况相比,实现擒纵齿轮部100的轻量化。此外,通过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能够形成复杂的形状。
66.光反射层40是在基材1上依次层叠第1氧化硅层81、硅层82、第2氧化硅层83而构成的。另外,关于各层的形成方法,在后面叙述。
67.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t81根据要显色的颜色进行调整,通常为100nm以上且450nm以下,优选为100nm以上且400nm以下。当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t81为100nm以上时,容易控制厚度。当厚度t81为400nm以下时,能够缩短成膜时间,因此,生产性提高。
68.硅层82设置于第1氧化硅层81上。硅层82可以是非晶层,也可以是多晶硅层,优选为多晶硅层。硅层82的厚度t82根据要显色的颜色进行调整,优选为30nm以上且150nm以下。另外,不限于此。
69.第2氧化硅层83设置于硅层82上。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t83根据要显色的颜色进行调整,通常为5nm以上且500nm以下,优选为10nm以上且500nm以下。
70.如图4所示,线状部10中的光反射层40的厚度与周围的厚度不同。详细而言,线状部10中的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t11比周围的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t81小。另一方面,线状部10中的硅层82的厚度t12与周围的硅层82的厚度t82相同。同样,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t13与周围的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t83相同。即,与周围的光反射层40相比,仅线状部10中的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t11变薄。另外,将线状部10的周围的基座部分称作第1区域。
71.***光反射层的形成方法***
72.图5a~图5g是示出光反射层的形成工序中的过程的剖视图。图5a~图5g与图4对应,是沿图3的b-b剖面的剖视图。
73.接着,对包含线状部10的光反射层40的形成方法进行说明。
74.首先,如图5a所示,在基材1的整周形成第1氧化硅层81。在优选例中,通过热氧化法,对硅制的基材1形成厚度t81的第1氧化硅层81。作为热氧化法,例如可举出使用了水的湿氧化法和使用了氧的干氧化法。另外,不限于热氧化法,也可以使用物理气相沉积法(pvd法)、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和将它们组合起来的方法等。作为pvd法,例如可举出溅射法、离子镀法和真空蒸镀法等。作为cvd法,例如可举出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法、热化学气相沉积法和光化学气相沉积法等。
75.接着,如图5b所示,在第1氧化硅层81的整个面例如涂覆公知的抗蚀剂而形成抗蚀剂层53。在优选例中,通过喷涂方式涂覆正型的抗蚀剂。另外,也可以使用负型的抗蚀剂。
76.接着,使用掩模54进行曝光,该掩模54的作为线状部10的部分进行了开口。详细而言,如图5b所示,经由掩模54对抗蚀剂层53照射光,将掩模54的图案转印并曝光。图5b所示的工序相当于(a)曝光工序。
77.接着,如图5c所示,对被曝光的抗蚀剂层53进行显影而将其去除,形成开口部53a。该工序相当于(b)显影工序。
78.接着,如图5d所示,将抗蚀剂层53作为掩模,对露出于开口部53a的第1氧化硅层81进行蚀刻。在优选例中,通过干蚀刻法进行蚀刻,直到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成为厚度t11。另外,也可以使用湿蚀刻。该工序相当于(c)蚀刻工序。
79.然后,如图5e所示,去除抗蚀剂层53。
80.接着,如图5f所示,在第1氧化硅层81的整个面形成硅层82。在优选例中,使用低压cvd法形成硅层82。例如,在低压cvd法中,例如通过将成膜温度控制在500℃以上且700℃以下,在低压下使单硅烷气体流动,能够形成硅层82。通过低压cvd法形成硅层82,由此,能够根据成膜温度,将硅层82的层质从非晶硅控制到多晶硅。
81.接着,如图5g所示,在硅层82的整个面形成第2氧化硅层83。在优选例中,通过与第1氧化硅层81相同的方法形成第2氧化硅层83。
82.通过以上的工序,形成图4所示的具有线状部10的光反射层40。
83.***具有多个区域的光反射层***
84.图6是示出具有多个区域的光反射层的一例的剖视图,与图4对应。
85.在图4中,说明了具有1个线状部10作为第2区域的光反射层40的例子,但能够在光反射层40上设置多个区域。
86.在图6所示的光反射层40设置有3个层厚结构不同的区域。首先,第2区域是与上述的线状部10相同的层厚结构的区域,以下,称作第2区域10。第3区域20是设置于第2区域10的旁边的层厚结构不同的区域。第4区域30是设置于第3区域20的旁边的层厚结构不同的区域。
87.第3区域20、第4区域30例如是与线状部10相同的装饰线,呈长条状地配置有不同颜色的3条线。以下,对与图4中的说明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88.在第3区域20的层厚结构中,硅层82的厚度t22比周围的硅层82的厚度t82小。另一方面,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t21与周围的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t81相同。同样,第2氧化硅
层83的厚度t23与周围的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t83相同。即,与周围的光反射层40相比,仅第3区域20中的硅层82的厚度t22变薄。
89.这样的第3区域20能够通过与线状部10相同的工序形成。详细而言,通过在形成硅层82后,对作为第3区域20的部分进行上述的(a)曝光工序、(b)显影工序、(c)蚀刻工序,能够仅使硅层82的厚度t22变薄。
90.在第4区域30的层厚结构中,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t33比周围的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t83小。另一方面,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t31与周围的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t81相同。同样,硅层82的厚度t32与周围的硅层82的厚度t82相同。即,与周围的光反射层40相比,仅第4区域30中的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t33变薄。
91.这样的第4区域30能够通过与线状部10相同的工序形成。详细而言,通过在形成第2氧化硅层83后,对作为第4区域30的部分进行上述的(a)曝光工序、(b)显影工序、(c)蚀刻工序,能够仅使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t33变薄。
92.根据图6的光反射层40,能够通过第2区域10、第3区域20、第4区域30进行3色的表现。而且,如果加上周围的基座部分中的第1区域的颜色,则能够进行4色的表现。换言之,第1区域至所述第4区域中的颜色不同。此外,不限于4色,也可以设置更多不同颜色的区域。
93.另外,在上述中,在各区域仅变更了1层的厚度,但也可以在1个区域改变多个层中的层厚。由此,能够进行更多种多样的色彩表现。
94.换言之,在俯视光反射层40时,光反射层40具有基座部分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10。而且,构成为第1氧化硅层81的第1区域中的厚度与第2区域10中的厚度、或者第2氧化硅层83的第1区域中的厚度与第2区域10中的厚度中的至少一方不同。此外,也可以进一步使第1区域中的硅层82的厚度与第2区域10中的硅层82的厚度不同。
95.此外,构成为在俯视光反射层40时,光反射层40还具有第3区域20,第1区域中的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与第3区域20中的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第1区域中的硅层82的厚度与第3区域20中的硅层82的厚度、第1区域中的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与第3区域20中的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中的至少一方不同,并且,第2区域10中的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与第3区域20中的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第2区域10中的硅层82的厚度与第3区域20中的硅层82的厚度、第2区域10中的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与第3区域20中的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中的至少一方不同。
96.***色相***
97.在上述中,说明了第2区域10的颜色、第3区域20的颜色和第4区域30的颜色不同的情况。该颜色不同是指,由cielab颜色空间定义的色相和彩度中的至少一方不同。另外,色相和彩度由cielab颜色空间的颜色坐标a*、b*表示。
98.由cielab颜色空间定义的色相角∠h
°
是使用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在1976年推荐的在知觉上具有大致均等的步长的颜色空间即l*a*b*颜色空间的颜色坐标a*、b*并通过式(1)计算出的表示色相的参数。
99.色相角∠h
°
=tan-1
(b*/a*)
……
式(1)
100.此外,在日本工业标准jisz8781-4:2013“测色-第4部:cie1976l*a*b*颜色空间”的“3.6cielab1976 ab色相角”中,该色相角∠h
°
也是通过“4.2与明度、色度以及色相分别相关的量”的式(11)计算出的色相的相关量(一并参照jisz8113的03087),“cie1976l*
a*b*”和“cielab”可以互换叫法。
101.***各层中的膜厚与颜色的关系***
102.图7是示出第1氧化硅层的厚度与灰度的关系的曲线图。在图7中,横轴表示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nm),纵轴表示灰度。另外,观察角度为0
°
,灰度按照r、g、b示出。
103.在图7中,使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在10nm以上且500nm以下的范围内每次变化10nm。另一方面,硅层82的厚度固定设为76nm,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固定设为140nm。
104.rgb的灰度的求出方法如下。使用硅制的基材1、第1氧化硅层81、硅层82和第2氧化硅层83各自在波长400nm以上且800nm以下的折射率n和衰减系数k,通过光学计算来求出反射光谱。接着,通过公知的方法,将反射率r(λ)和等色函数变换为3刺激值xyz,接着变换为256灰度的rgb值。另外,不进行γ校正而设为γ=1。
105.如图7所示,可知灰度的r、g和b均根据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而周期性地变化。
106.例如,为了使蓝色显色,优选使b为150灰度以上、使g和r为100灰度以下,因此,根据图7可知,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优选为20nm以上且100nm以下、或180以上且290nm以下、或330nm以上且500nm以下。特别是,在220nm附近,存在b显示高灰度且g和r显示低灰度的区域,因此,可知第1氧化硅层的厚度更优选为210nm以上且280nm以下。
107.图8是示出硅层的厚度与灰度的关系的曲线图,与图7对应。
108.在图8中,横轴表示硅层82的厚度(nm),纵轴表示灰度。另外,观察角度为0
°
,灰度按照r、g、b示出。
109.在图8中,使硅层82的厚度在60nm以上且94nm以下的范围内每次变化2nm。另一方面,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固定设为220nm,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固定设为140nm。
110.如图8所示,可知只是将硅层82的厚度变更5nm左右,r、g和b的灰度就都较大地变化,当变更10nm左右时,灰度更大幅地变化。
111.图9是示出第2氧化硅层的厚度与灰度的关系的曲线图,与图7对应。在图9中,横轴表示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nm),纵轴表示灰度。另外,观察角度为0
°
,灰度按照r、g、b示出。
112.在图9中,使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在80nm以上且650nm以下的范围内每次变化10nm。另一方面,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固定设为220nm,硅层82的厚度固定设为76nm。
113.如图9所示,可知灰度的r、g和b均根据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而周期性地变化。
114.例如,为了使蓝色显色,优选使b为150灰度以上、使g和r为100灰度以下,因此,根据图9可知,第2氧化硅层的厚度优选为100nm以上且200nm以下、或250以上且360nm以下、或400nm以上且550nm以下。
115.如图7~图9所说明的那样,可知通过使第1氧化硅层81、硅层82、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变化,能够表现多种多样的颜色。
116.《实施例》
117.图10是示出层厚结构不同的3个区域中的颜色的一个方式的图表。
118.将层厚结构不同的第5区域、第6区域、第7区域中的各层的厚度设定成图10的表的厚度,确认了各区域中的颜色。
119.在第5区域中,将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设为150nm,将硅层82的厚度设为110nm,将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设为70nm。第5区域的观察角度0
°
处的颜色为红色。
120.在第6区域中,将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设为220nm,将硅层82的厚度设为75nm,将
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设为140nm。第6区域的观察角度0
°
处的颜色为蓝色。
121.在第7区域中,将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设为220nm,将硅层82的厚度设为65nm,将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设为140nm。第7区域的观察角度0
°
处的颜色为紫色。
122.例如,如图6所示,在将第5区域、第6区域、第7区域呈3条线状地设置在基材1上的情况下,能够设置红/蓝/紫的长条状的3色的装饰线。
123.另外,在图6中,由于是示意图,因此,较大地示出了装饰线部分的凹陷,但实际上是极小的凹陷,因此,不会对基材1的强度造成影响。例如,在擒纵齿轮部100的情况下,由于基材1的厚度为大约120μm,与此相对,装饰线部分的凹陷的深度为几十nm数量级,因此,在基材1的厚度上的误差的范畴内,不会对钟表用部件的强度造成影响。
124.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钟表部件、钟表200,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25.作为钟表部件的擒纵齿轮部100具有:基材1,其以硅为主成分;以及光反射层40,其是在基材1上依次层叠第1氧化硅层81、硅层82和第2氧化硅层83而成的,在俯视光反射层40时,光反射层40具有基座部分的第1区域和第2区域10,第1氧化硅层81的第1区域中的厚度与第2区域10中的厚度、或者第2氧化硅层83的第1区域中的厚度与第2区域10中的厚度中的至少一方不同。
126.由此,例如在第2区域10是线状部10的情况下,线状部10中的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比周围的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小。由此,能够在齿部112的延伸部设置与周围不同颜色的线状部10的装饰用线。而且,线状部10的颜色能够通过变更层厚来调整。
127.由此,能够提供颜色的表现范围较宽、装饰性优异的钟表用部件。而且,由于基材1是轻量的硅制,因层厚变更而产生的凹陷极小,因此,能够在不损害钟表用部件的强度的情况下实施多种多样的装饰。由此,能够提供轻量且装饰性优异的钟表用部件。
128.因此,能够提供装饰性优异、设计性较高的钟表200。
129.而且,也可以使第1区域中的硅层82的厚度与第2区域10中的硅层82的厚度不同。
130.由此,除了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以外,还变更硅层82的厚度,因此,能够表现更多种多样的颜色。
131.此外,在俯视光反射层40时,光反射层40还具有第3区域20,第1区域中的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与第3区域20中的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第1区域中的硅层82的厚度与第3区域20中的硅层82的厚度、第1区域中的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与第3区域20中的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中的至少一方不同,并且,第2区域10中的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与第3区域20中的第1氧化硅层81的厚度、第2区域10中的硅层82的厚度与第3区域20中的硅层82的厚度、第2区域10中的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与第3区域20中的第2氧化硅层83的厚度中的至少一方不同。换言之,第1区域至第3区域中的颜色不同。
132.由此,第3区域20呈现出与第2区域10不同的颜色,因此,能够包含第1区域而进行3色的表现,能够表现更多种多样的颜色。
133.此外,钟表用部件是条盒轮41、编号轮、擒纵齿轮部100、擒纵叉58和摆轮游丝机构中的至少一个。
134.由此,能够提供装饰性优异的钟表用部件。
135.此外,钟表用部件是表盘3和指针中的至少一个。
136.由此,能够提供装饰性优异的钟表用部件。
137.此外,钟表200包含上述的钟表用部件,是能够看到该钟表用部件的透视构造。
138.由此,通过透视构造,能够提供使用内部的钟表用部件作为设计要素的设计性较高的钟表200。
139.实施方式2
140.***不同的装饰形式***
141.图11是实施方式2的擒纵齿轮部的俯视图,与图3对应。
14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齿部112的延伸部设置有作为装饰用的线的线状部10,但不限于此,只要是与设计对应的装饰形式即可。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擒纵齿轮部100b中,对齿轮部整体施加有倾斜的长条状的装饰线。以下,对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143.在擒纵齿轮部100b中,在齿轮部整体设置有倾斜的长条状的装饰线,装饰线为红色的第1线65、蓝色的第2线66、紫色的第3线67的3条线依次反复的图案。
144.第1线65为图10的第5区域的层厚结构,呈现出红色。第2线66为图10的第6区域的层厚结构,呈现出蓝色。第3线67为图10的第7区域的层厚结构,呈现出紫色。另外,各线的颜色仅为一例,也可以使用其他颜色。此外,不限于倾斜线,能够按照钟表200的整体的设计重点而采用多种多样的设计。
145.由此,擒纵齿轮部100b的整体由基于第1线65、第2线66、第3线67的倾斜的3色的条纹线更鲜艳地装饰。
146.图12是图3的p部的放大图。
147.图12是擒纵齿轮部100的齿部112的周边的放大图,在轮辋部111设置有s字状的标记77。在标记77的周围设置有圆形的区域78。在优选例中,擒纵齿轮部100的基座部分被设定成蓝色,标记77被设定成红色,圆形的区域78被设定成紫色。基座部分被设定成图10的第6区域的层厚结构,标记77被设定成第5区域的层厚结构,圆形的区域78被设定成第7区域的层厚结构。
148.这样,在钟表用部件中,也能够以多彩的颜色而鲜艳地放入标记、标识等文字信息。另外,在上述中,说明了将装饰线、文字信息设置于基材1的表面的情况,但不限于表面,只要是具有光反射层40的面即可,例如也可以设置于基材1的背面、侧面。由此,能够实施更多种多样的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