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相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置式轴承内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在轴承的加工过程中,多是先经过车床车削后,再利用磨床磨削加工后制成,为确保轴承的正常使用,其精度必须足够,故需要对磨削加工后的轴承内圈内径进行测量,符合相关标准方可出厂使用,但相关的轴承内径测量装置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常规的轴承内径测量装置,若采用刻度尺测量,总归会有一些误差,且不是轴承内圈的每处内径都相等,无法得到一个精准且快速测量的装置,若采用电子化测量同样会造成成本增加,所以常规的测量方式并不精准,且无法快速的进行大量的数据测量;
4.2、在轴承内径测量时,虽然一批次的轴承内径相差无几,但是总归会有不同内径的轴承,所以需要不同测量装置,无法使一个测量装置满足各种不同内径的轴承测量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置式轴承内径测量装置,通过设置测量板、测量柱、调节板、连杆,解决了无法快速且精准的实现轴承内径测量,以及轴承测量装置不适用于各类内径不同轴承测量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后置式轴承内径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板、调节板、连杆和测量柱,所述测量板一面的中心处固定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所在的测量板表面呈环形阵列开设有滑槽;
8.所述调节螺杆的周侧套设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靠近测量板一面的边缘处铰接连接有n个连杆,n≥6,每个所述连杆远离调节板的一端皆铰接连接有测量柱,每个测量柱远离连杆的一端插接于滑槽内;
9.以调节螺杆为中心,配合测量板进行轴承内径的测量,通过控制调节螺杆表面调节板的移动,使其在调节螺杆上移动,靠近或远离测量板,而当调节板移动时,所有连杆角度同步改变,推动所有测量柱在滑槽内移动,得到所需测量的内径后停止,此时测量板圆心距离所有测量柱的距离都相等,也就是所需测量轴承的内径;
10.所有测量柱的外周侧共同套设有轴承内圈;对轴承内径的测量,其实就是对轴承内圈的测量,将轴承内圈套设在所有测量柱外侧,能够套设在测量柱外侧且无晃动时,旋转轴承内圈一圈,若可以正常旋转,则证明该轴承内圈的内径合格,若无法旋转,则证明有部分内圈区域内径较小,若产生晃动,则证明内径过大。
11.进一步地,所述测量板下半部的外周侧固定有基座;基座作为测量板的稳定支撑
使用。
12.进一步地,所述滑槽与测量柱的数量相等,且其中一个滑槽一侧的测量板表面设置有刻度条,所述刻度条的起始刻度与测量板的圆心处于同一水平线;
13.根据刻度条的数值,可确定测量板圆心距离测量柱的位置,也就是确定所测量的轴承内圈的内径,根据刻度条读数,可精准的调整测量板圆心距离测量柱的距离,根据不同的轴承内径选择。
14.进一步地,所述滑槽内的两侧还开设有与滑槽等长的限位槽,所述测量柱周侧插入滑槽内的部分固定有对称的限位滑块,且限位滑块滑动插接于限位槽内;
15.当测量柱在滑槽内滑动时,限位滑块在限位槽内滑动,通过限位滑块的方形设计,保证测量柱不会偏移角度,只会竖直的在滑槽内移动,从而确定所需测量轴承内径的间距。
16.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板两端面的调节螺杆表面皆旋接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母可在调节板确定位置后,将调节板完全锁紧,使其不会再移动,从而确定相关的连杆及测量柱的位置。
17.进一步地,所述测量柱的直径等于滑槽的宽度。
18.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测量板、测量柱、调节板、连杆,解决了无法快速且精准的实现轴承内径测量的问题;控制调节板移动,所有连杆角度同步改变,推动所有测量柱在滑槽内移动,得到所需测量的内径后停止,将轴承内圈套设在所有测量柱外侧,能够套设在测量柱外侧且无晃动时,旋转轴承内圈一圈,若可以正常旋转,则证明该轴承内圈的内径合格,若无法旋转,则证明有部分内圈区域内径较小,若产生晃动,则证明内径过大,故仅需一次套设,配合一次旋转,便可知道大致的轴承内径是否合格,快速且高效,适合批量的进行测量使用。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测量板、测量柱、调节板、连杆,解决了轴承测量装置不适用于各类内径不同轴承测量的问题;根据刻度条的数值,可确定测量板圆心距离测量柱的位置,也就是确定所测量的轴承内圈的内径,通过滑动调节板向测量板靠近,使测量柱在滑槽内滑动,根据刻度条读数,可精准的调整测量板圆心距离测量柱的距离,根据不同的轴承内径选择,可适用不同内径的轴承测量使用。
附图说明
21.图1为一种后置式轴承内径测量装置的结构立体图;
22.图2为检测轴承内径时的结构图;
23.图3为测量板的结构图;
24.图4为测量柱、连杆、调节板的结构图;
25.图5为测量柱、连杆、调节板的侧视图;
26.图6为测量板剖开后的结构图;
27.图7为图5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28.图8为图5中的b处结构放大图;
29.图9为图6中的c处结构放大图。
30.附图标记:
31.1、测量板;101、基座;102、滑槽;1021、限位槽;103、刻度条;104、调节螺杆;1041、限位螺母;2、调节板;3、连杆;4、测量柱;401、限位滑块;5、轴承内圈。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3.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后置式轴承内径测量装置,包括测量板1、调节板2、连杆3和测量柱4,测量板1一面的中心处固定有调节螺杆104,调节螺杆104所在的测量板1表面呈环形阵列开设有滑槽102;
34.调节螺杆104的周侧套设有调节板2,调节板2靠近测量板1一面的边缘处铰接连接有n个连杆3,n≥6,每个连杆3远离调节板2的一端皆铰接连接有测量柱4,每个测量柱4远离连杆3的一端插接于滑槽102内;
35.以调节螺杆104为中心,配合测量板1进行轴承内径的测量,通过控制调节螺杆104表面调节板2的移动,使其在调节螺杆104上移动,靠近或远离测量板1,而当调节板2移动时,所有连杆3角度同步改变,推动所有测量柱4在滑槽102内移动,得到所需测量的内径后停止,此时测量板1圆心距离所有测量柱4的距离都相等,也就是所需测量轴承的内径;
36.所有测量柱4的外周侧共同套设有轴承内圈5;对轴承内径的测量,其实就是对轴承内圈5的测量,将轴承内圈5套设在所有测量柱4外侧,能够套设在测量柱4外侧且无晃动时,旋转轴承内圈5一圈,若可以正常旋转,则证明该轴承内圈5的内径合格,若无法旋转,则证明有部分内圈区域内径较小,若产生晃动,则证明内径过大。
37.其中如图1所示,测量板1下半部的外周侧固定有基座101;基座101作为测量板1的稳定支撑使用。
38.其中如图1-9所示,滑槽102与测量柱4的数量相等,且其中一个滑槽102一侧的测量板1表面设置有刻度条103,刻度条103的起始刻度与测量板1的圆心处于同一水平线;根据刻度条103的数值,可确定测量板1圆心距离测量柱4的位置,也就是确定所测量的轴承内圈5的内径,根据刻度条103读数,可精准的调整测量板1圆心距离测量柱4的距离,根据不同的轴承内径选择;
39.滑槽102内的两侧还开设有与滑槽102等长的限位槽1021,测量柱4周侧插入滑槽102内的部分固定有对称的限位滑块401,且限位滑块401滑动插接于限位槽1021内;
40.当测量柱4在滑槽102内滑动时,限位滑块401在限位槽1021内滑动,通过限位滑块401的方形设计,保证测量柱4不会偏移角度,只会竖直的在滑槽102内移动,从而确定所需测量轴承内径的间距。
41.调节板2两端面的调节螺杆104表面皆旋接有限位螺母1041;限位螺母1041可在调节板2确定位置后,将调节板2完全锁紧,使其不会再移动,从而确定相关的连杆3及测量柱4的位置;
42.测量柱4的直径等于滑槽102的宽度。
43.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为:通过控制调节螺杆104表面调节板2的移动,使其在调节螺杆104上移动,靠近或远离测量板1,而当调节板2移动时,所有连杆3角度同步改变,推动所有测量柱4在滑槽102内移动,当测量柱4在滑槽102内滑动时,限位滑块401在限
位槽1021内滑动,通过限位滑块401的方形设计,保证测量柱4不会偏移角度,只会竖直的在滑槽102内移动,根据刻度条103的数值,可确定测量板1圆心距离测量柱4的位置,也就是确定所测量的轴承内圈5的内径,得到所需测量的内径后停止,此时测量板1圆心距离所有测量柱4的距离都相等,也就是所需测量轴承的内径;随后在调节板2确定位置后,限位螺母1041将调节板2完全锁紧,此时完成装配,随后将轴承内圈5套设在所有测量柱4外侧,能够套设在测量柱4外侧且无晃动时,旋转轴承内圈5一圈,若可以正常旋转,则证明该轴承内圈5的内径合格,若无法旋转,则证明有部分内圈区域内径较小,若产生晃动,则证明内径过大,完成检测。
4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