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堵针检测槽、洗板机及医疗设备。
背景技术:
2.洗板机是用来清洗微孔反应板的一种临床检验设备,主要用于清洗微孔反应板反应后的一些未结合物和杂质,降低后续检测过程中因残留物导致的误差。洗板头上设置有注液针和吸液针,为防止注液针和吸液针的堵塞,洗板头在洗涤微孔反应板前后一般均需要在洗针槽中进行洗针操作,以确保注液针和吸液针在疏通状态,同时,避免前后微孔板洗涤间的交叉污染。
3.现有的洗针槽多为桶状容器,在该容器内加装清洗液后,洗板头移动至洗针槽位置,所有通道的吸注液针同时进行洗针,即注液针向洗针槽中注入清洗液,吸液针将洗针槽内的清洗液吸走,如此反复多次,实现注吸液针的清洗,容易造成各通道针之间的交叉污染。
4.在cn113477648a中采用隔板将各通道的吸液针、注液针隔开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不同通道针之间的交叉污染。但是,为了节省洗针槽的空间,清洗区内不同位置之间受次隔板影响,清洗液表面张力较大,清洗液在清洗区内流动不畅,易造成清洗区内不同位置的液位不平衡,清洗液积累于一端,不仅易造成堵针检测结果的误判,还易造成清洗液外溢,污染甚至腐蚀洗针槽周围其他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现有的洗针槽液体流动不畅的问题,本技术方案提出一种堵针检测槽、洗板机及医疗设备,通过将第一隔板的两端沿第一隔板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使得清洗液可以沿第一隔板顺畅流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堵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够降低清洗液外溢的风险,提升洗板机的使用寿命。
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堵针检测槽,包括多个清洗腔,清洗腔内设置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清洗腔分隔为两个清洗区,清洗区包括清洗端和检测端,清洗端设置有注液位和吸液位,检测端设置有检测位;其中,第一隔板的两端沿第一隔板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且第一隔板的两端与清洗腔侧壁连接。
7.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堵针检测槽,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将清洗腔分为清洗端和检测端,在清洗端注液针向堵针检测槽内注液的过程中,此时清洗液由清洗端流向检测端,检测端的液位检测件可以自动检测出检测端的液位变化,并由此判断注液针是否堵塞;在由吸液针进行吸液的过程中,清洗液由检测端流动至清洗端,吸液针吸走,在此过程中,液位检测件根据自动检测出的液位变化判断吸液针是否堵塞;通过将第一隔板的两端沿第一隔板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可以有效避免将第一隔板与清洗区垂直连接时由于分子张力而造成清洗液在一端积累的问题,本方案中的清洗液可以沿第一隔板顺畅流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堵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够降低清洗液外溢的风险,提升洗板
机的使用寿命。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清洗区的一端设置有漏液口,第一隔板高度为第一高度,漏液口的侧壁为第二高度,第一高度大于第二高度,漏液口用于排出从清洗区溢进漏液口的清洗液。在清洗区积累较多的清洗液时,通过设置侧壁高度低于第一隔板高度的漏液口,可以及时将过量的清洗液转移出去,避免清洗液积累过多溢进其他清洗区造成交叉污染,甚至外溢出清洗槽,减少洗板机的使用寿命。
9.进一步的,漏液口的侧壁设置有凹部和/或凸部,凹部和/或凸部用于破除清洗液表面张力。在清洗区和漏液口的尺寸均比较小的情况下,清洗液容易因表面张力而团聚,无法流动,也就无法从漏液口流出。在漏液口侧壁设置凸起,或凹陷,即,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或凸部,或同时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和凸部,能够有效破除清洗液表面张力,从而使得清洗液能够从漏液口顺畅流出。
10.进一步的,漏液口的侧壁设置有凹部,凹部为第一缺口,第一缺口处的高度为第三高度,第三高度小于第二高度。通过在漏液口上开设第一缺口,并将第一缺口的高度设置为小于第二高度,第一缺口可以有效破除清洗液表面张力,从而在清洗区积累的超过第二高度时,清洗液能够通过漏液口及时排出,避免清洗液因表面张力的作用而进一步累积,清洗液无法从漏液口及时排出的问题。
11.进一步的,堵针检测槽还设置有第二缺口,堵针检测槽的高度为第四高度,第二缺口的高度为第五高度,第五高度大于第一高度且小于第四高度,第二缺口用于将从清洗腔溢出的清洗液导出。通过设置第二缺口,可以将在漏液口未及时溢出的清洗液导出到预设位置,避免清洗液在清洗区满溢而出,污染、腐蚀洗板机的其他部件,降低洗板机的使用寿命。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第一隔板呈中心对称的s型曲线或折线。通过将第一隔板设置为中心对称的结构,在有效避让漏液口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利用清洗腔的空间,而将第一隔板设置为s型曲线或折线,使得清洗液在清洗端和检测端之间的整个路径均能够顺畅流动。
13.进一步的,第一隔板的两端均呈流线型。通过将第一隔板的两端均设置为流线型,可以有效减小清洗液在清洗区的流动阻力,进一步保证清洗液在清洗端和检测端之间顺畅流动,从而提高堵针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同时,降低清洗液外溢的风险,提升洗板机的使用寿命。
14.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洗板机,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的堵针检测槽。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洗板机还包括控制板、液位检测件、吸液针和注液针,液位检测件、吸液针和注液针均设置于控制板的一侧,液位检测件在控制板的位置与检测位在清洗区的位置相对应,吸液针和注液针在控制板的位置与清洗端的吸液位和注液位在清洗区的位置相对应。在控制板上与清洗端和检测端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吸液针、注液针和液位检测件,可以由注液针和吸液针向清洗端完成注液和吸液的动作,并由液位检测件完成液位检测动作,进而可以根据液面变化判断注液针和吸液针是否堵塞。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堵针检测槽还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用于在堵针检测时与控制板抵接。通过在堵针检测槽上设置能够与控制板抵接的密封圈,可以有效提升洗板机的密封性,避免清洗液从堵针检测槽溢出。
17.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医疗设备,包括本技术第二方面提出的洗板机。
18.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堵针检测槽的俯视图;
21.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堵针检测槽的立体图;
22.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堵针检测槽和洗板头的俯视图。
23.附图标记:
24.堵针检测槽100、清洗腔110、清洗区111、注液位112、吸液位113、检测位114、第一隔板120、第一角度121、第二角度122、漏液口130、第一缺口131、密封圈140、第二隔板150、第二缺口160、洗板头控制板210、液位检测件220。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述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至少、不大于、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本技术描述到的第一、第二、等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设置、连接、连通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29.相关技术中的洗针槽多为桶状容器,在该容器内加装清洗液后,洗板头移动至洗针槽位置,所有通道的吸注液针同时进行洗针,即注液针向洗针槽中注入清洗液,吸液针将洗针槽内的清洗液吸走,如此反复多次,实现注吸液针的清洗,容易造成各通道针之间的交叉污染。
30.在相关技术的专利文件cn113477648a中,采用隔板将各通道的吸液针、注液针隔开的方式,可以有效避免不同通道针之间的交叉污染。但是,为了节省洗针槽的空间,清洗区内不同位置受次隔板影响,清洗液表面张力较大,清洗液在清洗区内流动不畅,易造成清洗区内不同位置的液位不平衡,清洗液积累于一端,不仅易造成堵针检测结果的误判,还易
造成清洗液外溢,污染甚至腐蚀洗针槽周围其他机构。
31.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堵针检测槽、洗板机及医疗设备,通过将第一隔板的两端沿第一隔板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使得清洗液可以从清洗区侧壁到第一隔板平滑过渡,进而使得清洗液可以沿第一隔板顺畅流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堵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够降低清洗液外溢的风险,提升洗板机的使用寿命。
32.参照图1,本技术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堵针检测槽,包括多个清洗腔110,清洗腔110内设置第一隔板120,第一隔板120将清洗腔110分隔为两个清洗区111,清洗区111包括清洗端和检测端,清洗端设置有注液位112和吸液位113,注液位112与注液针的位置相对应,吸液位113与吸液针的位置相对应,检测端设置有检测位114,检测位114与液位检测件220的位置相对应;其中,第一隔板120的两端沿第一隔板120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且第一隔板120的两端与清洗腔110侧壁连接。第一隔板120的长度方向如图1中所示。
33.此外,堵针检测槽100还包括第二隔板150,第二隔板150设置于两个清洗腔110之间,用于将堵针检测槽100内的多个清洗腔110分隔开。
34.通过将清洗区111分为清洗端和检测端,在注液针向堵针检测槽100的注液位注液的过程中,清洗液由清洗端流动至检测端,检测端检测位对应的液位检测件220可以自动检测出检测位的液位变化,并由此判断注液针是否堵塞;在由吸液针进行吸液的过程中,清洗液由检测端流动至清洗端,吸液针将清洗液吸走,在此过程中,液位检测件220根据自动检测出的液位变化判断吸液针是否堵塞;通过将第一隔板120的两端沿第一隔板120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且第一隔板120的两端与清洗腔110侧壁连接,相较于专利文件cn113477648a中第一隔板垂直于清洗腔的方式,本技术方案中的清洗液能够在清洗端和检测端之间平滑过渡,进而顺畅流动。
35.本方案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堵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还能够降低清洗液外溢的风险,提高洗板机的使用寿命。此外,通过设置多个相互独立的清洗区111,每个清洗区111均对应一个通道的注液针、吸液针和液位检测件220,多个清洗区111既可以同时完成多通道的注液针和吸液针的堵针检测,又不会交叉污染,如此,本方案能够在保证注液针和吸液针的清洁度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堵针检测的效率。
3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清洗区111的一端设置有漏液口130,第一隔板120高度为第一高度,漏液口130的侧壁为第二高度,第一高度大于第二高度,漏液口130用于漏出从清洗区111溢进漏液口130的清洗液。在清洗区111积累较多的清洗液时,通过设置侧壁高度低于第一隔板120高度的漏液口130,可以及时将过量的清洗液从漏液口转移下方放置的废液桶中,避免清洗液积累过多溢进其他清洗区111造成交叉污染,甚至外溢出堵针检测槽100,减少洗板机的使用寿命。
37.可以理解的,为保证清洗液的顺畅流动,可以将漏液口130的外壁设置为弧形。而漏液口130设置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于清洗端或检测端。
38.进一步的,漏液口130的侧壁设置有凹部和/或凸部,凹部和/或凸部用于破除清洗液表面张力。在清洗区111和漏液口130的尺寸均比较小的情况下,清洗液容易因表面张力而团聚,无法流动,也就无法从漏液口130流出。在漏液口130侧壁设置凸起,或凹陷,即,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或凸部,或同时设置有至少一个凹部和凸部,能够有效破除清洗液表面张力,从而使得清洗液能够从漏液口130顺畅流出。
39.具体的,漏液口130侧壁或侧壁顶端,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凹部,在存在堵针时,清洗液积累到超过漏液口130侧壁时,凹部能够破除清洗液表面张力,使得清洗液能够从漏液口顺畅地流出。
40.进一步的,凹部为第一缺口131,第一缺口131处的高度为第三高度,第三高度小于第二高度。通过在漏液口130上开设第一缺口131,并将第一缺口131的高度设置为小于第二高度,在清洗区111积累清洗液的超过第三高度时,第一缺口131能够破除清洗液表面张力,使得清洗液能够通过第一缺口131及时排出,避免清洗液因表面张力的作用而进一步积累,清洗液无法从漏液口130及时排出的问题。
41.当然,也可以在漏液口130的侧壁上设置一个或多个凸部,凸部同样能够破除清洗液表面张力,使得清洗液能够从漏液口130顺畅地流出。
42.或者,在漏液口130的侧壁的不同位置同时设置凹部和凸部,以有效破除清洗液表面张力,使得清洗液能够从漏液口130顺畅流出。
43.具体的,漏液口130侧壁上设置的凹部或凸部,与漏液口侧壁整体的高度差可以设置为2mm。
44.进一步的,堵针检测槽100还设置有第二缺口160,堵针检测槽100的高度为第四高度,第二缺口160的高度为第五高度,第五高度大于第一高度且小于第四高度,第二缺口160用于将从清洗腔110溢出的清洗液导出。通过设置第二缺口160,可以将在漏液口130未及时溢出的清洗液导出到预设位置,避免清洗液在清洗区111满溢而出,污染、腐蚀洗板机的其他部件,降低洗板机的使用寿命。
45.进一步的,第一隔板120呈中心对称的s型曲线或折线。通过将第一隔板120设置为中心对称的结构,在有效避让漏液口130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利用清洗腔110的空间,而将第一隔板120设置为s型曲线或折线,使得清洗液在清洗端和检测端之间的整个路径均能够顺畅流动。
46.具体的,为节省空间,并使被第一隔板120分隔的两个清洗区111保持中心对称。第一隔板120的两端与对清洗区111侧壁之间分别形成第一角度121和第二角度122,第一角度121和第二角度122之和为180
°
,且存在一个钝角。
47.可以理解的,可以保将整个第一隔板120设置为流畅的s型曲线以证清洗液在清洗区111的顺畅流动;而将第一隔板120设置为连接的折线,则便于第一隔板120的生产组装,第一角度121和第二角度122中的钝角可以设置为135
°
,如此,在满足便捷组装的同时,也可以保证清洗液在清洗区111的顺畅流动。
48.可以理解的,也可以将第一隔板120设置为折线,而在个折线连接处则可以设置弧形过渡,以保证清洗液的顺畅流动。
49.进一步的,第一隔板120的两端均呈流线型。通过将第一隔板120的两端均设置为流线型,可以有效减小清洗液在清洗区111的流动阻力,进一步保证清洗液在清洗端和检测端之间顺畅流动,从而提高堵针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同时,降低清洗液外溢的风险,提升洗板机的使用寿命。
50.本技术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洗板机,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提出的堵针检测槽100。
5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洗板机还包括洗板头和控制板210,洗板头包括吸液针
和注液针,控制板210上设置有液位检测件220,吸液针和注液针均设置于洗板头的一侧,液位检测件220在控制板210的位置与检测位在清洗区111的位置相对应,吸液针和注液针在洗板头的位置与吸液位和注液位在清洗区111的位置相对应。在控制板210上与检测端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液位检测件220,洗板头上与清洗端相对应的位置设置吸液针和注液针,可以由注液针和吸液针完成注液和吸液的动作,并由液位检测件220完成液位检测动作,进而可以根据液面变化判断注液针和吸液针是否堵塞。其中,液位检测件220可以设置为检测液位的探针,也可以设置为距离传感器,从而实时或根据需要定时感测清洗区111清洗液的液位,并及时做出判读,给与操作人员堵针提醒。
52.进一步的,堵针检测槽100设置有密封圈140,密封圈140用于堵针检测时与控制板210抵接。通过在堵针检测槽100上设置能够与控制板210抵接的密封圈140,可以有效提升洗板机的密封性,避免清洗液从堵针检测槽100溢出。具体的,可以将密封圈140设置于堵针检测槽100上远离第二缺口160的一侧。
53.本技术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医疗设备,包括本技术第二方面提出的洗板机。
54.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55.下面参考图1至图3,以一个具体的使用方式详细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洗板机。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申请的具体限制。
56.一种洗板机,包括堵针检测槽100、控制板210和洗板头,洗板头包括吸液针和注液针,控制板210上设置有液位检测件220;堵针检测槽100包括多个清洗腔110,清洗腔110内设置有第一隔板120和第二隔板150,第一隔板120将清洗腔110分隔为两个清洗区111,清洗区111包括清洗端和检测端,清洗端设置有注液位112和吸液位113,注液位112用于容纳注液针进行注液动作,吸液位113用于容纳吸液针进行吸液操作,检测端设置有检测位114,检测位114与液位检测件220相对应,第一隔板120的两端沿第一隔板120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且第一隔板120的两端与清洗腔110侧壁连接,第一隔板120的两端与对应的清洗区111侧壁之间分别形成第一角度121和第二角度122,第一角度121或第二角度122为钝角,多个清洗腔110之间通过第二隔板150间隔,液位检测件220、吸液针和注液针均设置于控制板210的一侧,液位检测件220在控制板210的位置与检测端在清洗区111的位置相对应,吸液针和注液针在洗板头的位置与吸液位113和注液位113在清洗区111的位置相对应;清洗区111的一端设置有漏液口130,漏液口130设置有凹部,凹部用于破除清洗液表面张力;堵针检测槽100还设置有第二缺口160,堵针检测槽100的高度为第四高度,第二缺口160的高度为第五高度,第五高度大于第一高度,且小于第四高度,第二缺口160用于将从清洗腔110溢出的清洗液导出;第一隔板120呈中心对称的s型曲线或折线,第一隔板120的两端均呈流线型;堵针检测槽100设置有密封圈140,密封圈140用于在堵针检测时与控制板210抵接,以配合密封堵针检测槽100;第二缺口160设置于堵针检测槽100远离密封圈140的一侧。
57.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
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8.申请人声明,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对于本行业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和范围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
59.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