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缸活塞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挤压机油缸活塞杆。
背景技术:
2.挤压机的关键动作部件为挤压油缸,其工作原理为将铝棒放入开有模孔的挤压油缸中,加热后在挤压轴的巨大压力作用下,铝合金从模孔中流出,从而得到与模孔尺寸形状一致的铝合金型材制品,其中关键的挤压过程主要是依靠油缸中的活塞杆带动挤压杆来实现对于铝棒的挤压,而活塞杆是支持活塞做功的连接部件,主要应用在油缸、气缸运动执行部件中,是一个运动频繁、技术要求高的运动部件。
3.目前,现有的活塞杆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环,利用连接环与挤压杆连接,活塞杆受到的力首先作用于连接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后,连接环容易损坏,由于现有的连接环都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安装在活塞杆的顶端,或者连接环与活塞杆为一体式,不便于单独对连接环进行拆卸更换,只能对整个活塞杆进行拆卸更换,造成活塞杆的浪费,增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挤压机油缸活塞杆,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挤压机油缸活塞杆,包括油缸和活塞杆,活塞杆与油缸滑动连接,油缸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连接环,活塞杆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壳,连接壳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的上端滑动连接有移动板,移动板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连接壳的左右两端,两移动板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杆和移动杆,连接壳的圆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贯穿活塞杆,第二安装孔设置有四个,且均匀地位于活塞杆的一周,连接壳的圆周面套设有上连接环,上连接环的圆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设置有四个,且均匀地位于上连接环的一周,插杆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相匹配,上连接环与连接壳之间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螺钉贯穿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支撑板的上端固定连接固定座,固定座的内部固定连接固定壳,移动杆与固定壳滑动连接,固定壳的内部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移动杆固定连接。
6.可选地,连接壳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导杆,导杆远离连接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与支撑板固定连接,移动板与导杆滑动连接,导杆和挡板均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连接壳的左右两端。
7.可选地,下连接环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护壳,第一保护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保护壳,第二保护壳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下端,油缸和活塞杆均位于第二保护壳的内部。
8.可选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直径与第二安装孔的直径相同。
9.可选地,移动杆、固定座、弹簧和固定壳设置有两组,且对称分布在连接壳的前后两端。
10.可选地,插杆插入到活塞杆、连接壳和上连接环的总深度小于移动板与挡板之间的距离。
11.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2.1、本实用新型在插杆、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螺钉、移动杆、移动板、固定壳和弹簧的配合下,使上连接环可以稳定牢固地与活塞杆连接,且当上连接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时,可以拆掉螺钉,向远离连接壳的方向拉动移动板,带动插杆脱离活塞杆、连接壳和上连接环,即可把上连接环拆卸下来进行更换,这种拆卸更换上连接环的方式更加简单方便,且当上连接环损坏时,也仅需要更换上连接环,减少了活塞杆的浪费,节约成本。
13.2、本实用新型在第一保护壳和第二保护壳的配合下,可以对油缸和活塞杆进行防护,本实用新型在受到外力时,不会直接作用到油缸和活塞杆上,减小活塞杆和油缸损坏的概率,此外,第二保护壳可以阻挡外界的灰尘和杂质,避免外界的灰尘杂质沾附在活塞杆上而影响使用。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拆分后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油缸;2、活塞杆;3、下连接环;4、第一保护壳;5、第二保护壳;6、上连接环;7、支撑板;8、移动板;9、插杆;10、导杆;11、连接壳;12、移动杆;13、弹簧;14、固定壳;15、固定座;16、第一安装孔;17、第二安装孔;18、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1-6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挤压机油缸活塞杆进行说明。一种挤压机油缸活塞杆,包括油缸1和活塞杆2,活塞杆2与油缸1滑动连接,油缸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连接环3,活塞杆2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壳11,连接壳11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板7,支撑板7的上端滑动连接有移动板8,移动板8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连接壳11的左右两端,
两移动板8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插杆9和移动杆12,连接壳11的圆周面开设有第二安装孔17,第二安装孔17贯穿活塞杆2,第二安装孔17设置有四个,且均匀地位于活塞杆2的一周,连接壳11的圆周面套设有上连接环6,上连接环6的圆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孔16,第一安装孔16设置有四个,且均匀地位于上连接环6的一周,插杆9与第一安装孔16和第二安装孔17相匹配,上连接环6与连接壳11之间通过螺钉18可拆卸连接,螺钉18贯穿第一安装孔16和第二安装孔17,支撑板7的上端固定连接固定座15,固定座15的内部固定连接固定壳14,移动杆12与固定壳14滑动连接,固定壳14的内部设置有弹簧13,弹簧13的两端分别与两移动杆12固定连接。
24.工作时,上连接环6套设在连接壳11的圆周面上,并利用螺钉18和插杆9相互配合,不仅使得上连接环6与连接壳11和活塞杆2可以稳定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同时在上连接环6受损时,也便于快速单独地对上连接环6进行拆卸更换,此种拆卸更换方式更加节省成本,减少了活塞杆2的浪费,节约成本。
25.可选地,连接壳11的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导杆10,导杆10远离连接壳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与支撑板7固定连接,移动板8与导杆10滑动连接,导杆10和挡板均设置有两个,且对称分布在连接壳11的左右两端。
26.工作时,在导杆10的作用下,使得移动板8可以稳定地在支撑板7上进行移动,同时在挡板的作用下,使得移动板8不会轻易地与导杆10脱离。
27.可选地,下连接环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护壳4,第一保护壳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保护壳5,第二保护壳5固定连接在支撑板7的下端,油缸1和活塞杆2均位于第二保护壳5的内部。
28.工作时,在第一保护壳4和第二保护壳5的作用下,可以对油缸1和活塞杆2进行防护,使得活塞杆2和油缸1不用直接的接触到外界撞击的力,这样降低油缸1和活塞杆2损坏的概率,提高了活塞杆2和油缸1的使用寿命。
29.可选地,第一安装孔16和第二安装孔17一一对应,且第一安装孔16的直径与第二安装孔17的直径相同。
30.工作时,在安装上连接环6时,上连接环6套在连接壳11上后,要保证各个第一安装孔16与各个第二安装孔17对准,这样就方便利用插杆9和螺钉18穿过第一安装孔16和第二安装孔17,把上连接环6固定安装在连接壳11上。
31.可选地,移动杆12、固定座15、弹簧13和固定壳14设置有两组,且对称分布在连接壳11的前后两端。
32.工作时,这样在安装上连接环6时,保证插杆9可以稳定的插入到第一安装孔16和第二安装孔17内。
33.可选地,插杆9插入到活塞杆2、连接壳11和上连接环6的总深度小于移动板8与挡板之间的距离。
34.工作时,这样在拉动移动板8带动插杆9向远离连接壳11的方向移动时,直到插杆9完全的脱离活塞杆2、连接壳11和上连接环6时,移动板8也还在支撑板7上移动,从而保证插杆9可以顺利地脱离活塞杆2、连接壳11和上连接环6。
35.工作原理:
36.当上连接环6需要拆卸更换时,首先拆掉螺钉18,使得螺钉18脱离连接壳11、活塞
杆2和上连接环6,然后向远离连接壳11的方向拉动移动板8,此时移动板8会带动插杆9向远离连接壳11的方向移动,且此时两移动杆12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同时弹簧13被拉伸,直到插杆9完全脱离连接壳11、活塞杆2和上连接环6时,就可以把上连接环6从连接壳11的圆周面上拔掉;安装新的上连接环6时,首先保证插杆9远离连接壳11,接着把新的上连接环6套在连接壳11圆周面上,要保证各个第一安装孔16和各个第二安装孔17对齐,接着缓慢松开移动板8,在弹簧13的作用下,插杆9和移动板8向靠近连接壳11的方向移动,直至插杆9完全伸入第一安装孔16与第二安装孔17内,接着利用螺钉18穿过第一安装孔16和第二安装孔17安装,完成上连接环6的安装,此种拆卸更换上连接环6的方式更为简单方便,在上连接环6损坏时,不需要连同活塞杆2整个拆卸更换,节约成本。
37.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