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排水用快速预警疏通装置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696190发布日期:2023-10-11 19:13阅读:19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隧道排水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隧道排水用快速预警疏通装置。


背景技术:

2.隧道排水是隧道建设、正常使用及安全运营的重要前提,排水系统直接关系到隧道建设的成败及使用功能的发挥。隧道排水利用预埋在混凝土的管道起到导水及排水的作用,隧道排水管的堵塞会造成地下水无法及时排走,从而对隧道结构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3.现有的隧道排水管存在以下缺点:1、水中的淤泥及杂质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结晶和沉淀积聚于管道内造成堵塞,若不及时对其进行清理,隧道排水管不可避免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堵塞问题;2、隧道排水管堵塞时不易于被工作人员及时发现,这会造成隧道排水管入口端水体积聚过多,影响隧道内部的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改善隧道排水管中较易于产生淤泥堵塞且不便清理、以及工作人员不易于及时发现隧道排水管堵塞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隧道排水用快速预警疏通装置。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隧道排水用快速预警疏通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隧道排水用快速预警疏通装置,包括多段主管道,还包括若干组监测台,相邻两组主管道之间通过监测台连通,使得所述监测台利用主管道中水体向监测台的上溢监测主管道的堵塞,其中,所述监测台包括连通组件、支撑组件以及测量组件,所述连通组件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主管道之间连通,所述支撑组件安装在连通组件的顶部,所述测量组件安装在支撑组件内顶部,所述连通组件内腔中设置有受浮力推动、可纵向移动穿过支撑组件的活动部,所述测量组件的底部安装有检测部,所述连通组件的活动部可移动遮挡所述测量组件的检测部,使得所述测量组件提示连通组件内水体的上溢。
6.更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组件包括第一连通管、双连管以及浮标,所述双连管形成在第一连通管的顶部、且双连管的内腔与第一连通管的内腔相通,所述浮标设置为连通组件的活动部,且浮标可移动地设置于双连管内腔中,且浮标的顶端穿出至双连管的上方并伸入至支撑组件中。
7.更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防护罩以及连接板,所述防护罩可拆卸地固定在双连管的顶部,所述连接板固定在防护罩内腔的中部,所述浮标的顶端可移动穿过连接板。
8.更进一步地,所述测量组件包括第一托板以及激光对射传感器,所述第一托板的中部形成有可被浮标顶端穿过的开口,组成激光对射传感器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安装在第一托板开口相对的两侧,所述激光对射传感器设置为测量组件的检测部。
9.更进一步地,所述监测台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与连接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与浮标之间固定连接。
10.更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组件还包括清淤电机、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至少一组的支架以及冲洗管,所述清淤电机安装在第一连通管外壁的端部,且清淤电机的输出端伸入至第一连通管中并与主动锥齿轮卡固连接,所述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之间相互啮合,所述从动锥齿轮转动连接在相邻支架的中部,所述支架固定在第一连通管内腔中,所述冲洗管的一端伸入至第一连通管内腔中并朝向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的啮合处,所述冲洗管的另一端伸出至第一连通管外并与加压输水管道连通。
11.更进一步地,隧道排水用快速预警疏通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每组主管道中的清淤件,所述清淤件包括转轴和多组清淤刀,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入至一组第一连通管中并与从动锥齿轮同轴固定,所述转轴的另一端伸入至另一组第一连通管中并与支架转动连接,多组所述清淤刀沿转轴轴向等间距地分布,且相邻两组所述清淤刀在径向上错位分布。
12.更进一步地,所述连通组件还包括两组第二连通管,两组所述第二连通管均与双连管连通、且两组第二连通管同轴分布,所述第二连通管设置于浮标处于双连管内腔中部分的上方。
13.更进一步地,隧道排水用快速预警疏通装置还包括多段副管道,每组所述副管道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监测台中相向的第二连通管连通。
14.更进一步地,所述测量组件还包括支撑杆、第二托板、启闭电机、丝杆、丝座以及电磁铁,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托板和第二托板固定连接,所述启闭电机安装在第二托板的顶部,且启闭电机的输出端与丝杆之间通过平键连接,所述丝座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丝杆和支撑杆上,所述丝座与丝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丝座与支撑杆之间滑动连接,所述电磁铁安装在丝座的底部、且电磁铁的输出端朝向第一托板的开口。
15.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监测台中连通组件、支撑组件以及测量组件的配合设置,使得主管道中产生堵塞使得水体能够利用连通组件上溢,并进而利用连通组件和测量组件的配合监测到水体上溢,方便对工作人员快速预警提示。
16.2、通过连通组件与清淤件的配合设置,使得监测到相应的主管道中产生堵塞时,可以驱动清淤件旋转对主管道中堵塞的淤泥拨动,减少主管道中淤泥的堆积,并使其松散后便于随水体流动排出。
17.3、通过连通组件、测量组件以及副管道的配合设置,使得利用主管道排水较慢时,可以启用副管道辅助主管道对水体排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隧道排水用快速预警疏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检测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连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测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检测台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清淤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隧道排水用快速预警疏通装置流向示意图。
19.附图标记:10、主管道;20、副管道;30、监测台;31、连通组件;311、第一连通管;312、双连管;313、第二连通管;314、浮标;315、清淤电机;316、主动锥齿轮;317、从动锥齿轮;318、支架;319、冲洗管;32、支撑组件;321、防护罩;322、连接板;33、复位弹簧;34、测量组件;341、第一托板;342、激光对射传感器;343、支撑杆;344、第二托板;345、启闭电机;346、丝杆;347、丝座;348、电磁铁;40、清淤件;41、转轴;42、清淤刀。
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隧道排水用快速预警疏通装置。参照图1至图7,隧道排水用快速预警疏通装置可以包括多段主管道10、多段副管道20、若干组监测台30以及设置于每组主管道10中的清淤件40。其中,多段主管道10利用监测台30连通构成隧道排水的主要通道;多段副管道20监测台30利用利用监测台30连通构成隧道排水的辅助通道;主管道10中水体向监测台30的上溢监测主管道10的堵塞;清淤件40用于将主管道10内积聚的淤泥打散,使其能够随水体排出,减少淤泥堆积堵塞主管道10。
22.参阅图1,主管道10的两端均固定有法兰盘用于和相邻的监测台30进行连接使用,主管道10和监测台30的连接处可以使用密封圈进行密封。主管道10的内壁可以设置防锈和防腐蚀的涂层,以使得主管道10排水使用过程中减少主管道10的锈蚀损伤。
23.参阅图1,副管道20的两端均固定有法兰盘用于和相邻的监测台30进行连接使用,副管道20和监测台30的连接处可以使用密封圈进行密封。副管道20可以采用管径略小于主管道10管径的金属管,并且副管道20的内壁也可以设置防锈和防腐蚀的涂层。为了支撑副管道20,可以在副管道20和主管道10之间安装支撑架;也可以在地面和副管道20之间安装支撑架对其支撑。
24.参阅图2至图6,监测台30可以包括连通组件31、支撑组件32、复位弹簧33以及测量组件34。连通组件3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主管道10之间连通,支撑组件32安装在连通组件31的顶部,测量组件34安装在支撑组件32内顶部,复位弹簧33分别与连通组件31和支撑组件32相连接。连通组件31内腔中设置有受浮力推动、可纵向移动穿过支撑组件32的活动部,测量组件34的底部安装有检测部,连通组件31的活动部可移动遮挡测量组件34的检测部,使得测量组件34提示连通组件31内水体的上溢。
25.在本实施例中,连通组件31包括第一连通管311、双连管312、两组第二连通管313、浮标314、清淤电机315、主动锥齿轮316、从动锥齿轮317、至少一组的支架318以及冲洗管319。双连管312形成在第一连通管311的顶部形成倒t形,双连管312的内腔与第一连通管311的内腔相通。浮标314设置为连通组件31的活动部,浮标314可移动地设置于双连管312内腔中,并且浮标314的顶端可以穿出至双连管312的上方并伸入至支撑组件32中。浮标314包括浮盘、浮杆和金属盘,浮盘的直径与双连管312的内径相适配,使得水体在双连管312内上溢时能够对浮盘施力推动;浮杆固定在浮盘的顶部,使其随浮盘的移动上升配合检测部进行检测;金属盘嵌设固定在浮杆的顶部,并且金属盘设置为可以被磁力吸附的金属材质。浮盘和浮杆均设置为轻质的塑料材质,以减少水体上溢对其推动的阻力。
26.两组第二连通管313均与双连管312连通,并且两组第二连通管313同轴分布。第二连通管313设置于浮标314处于双连管312内腔中部分的上方,即第二连通管313与双连管312连通的部位位于浮标314未被水体推动上移时浮盘的上方。副管道20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监测台30中相向的第二连通管313连通,在浮标314被水体推动上移后,水体可以流经第二连通管313和副管道20辅助排水。
27.清淤电机315安装在第一连通管311外壁的端部,且清淤电机315的输出端伸入至第一连通管311中并与主动锥齿轮316卡固连接,使得清淤电机315可以带动主动锥齿轮316旋转。主动锥齿轮316与从动锥齿轮317之间相互啮合,从动锥齿轮317转动连接在相邻支架318的中部,支架318固定在第一连通管311内腔中,使得从动锥齿轮317能够被主动锥齿轮316带动进行旋转。从动锥齿轮317和清淤件40之间相连接,使得清淤件40可以随从动锥齿轮317旋转将主管道10中的淤泥拨动松散。冲洗管319的一端伸入至第一连通管311内腔中并朝向主动锥齿轮316和从动锥齿轮317的啮合处,冲洗管319的另一端伸出至第一连通管311外并与加压输水管道连通,使得在驱动清淤件40前,可以利用冲洗管319对主动锥齿轮316和从动锥齿轮317处进行清洗,使得两者可以较为顺畅的啮合旋转。
28.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组件32包括防护罩321以及连接板322。防护罩321可拆卸地固定在双连管312的顶部,连接板322固定在防护罩321内腔的中部,浮标314的顶端可移动穿过连接板322。
29.在本实施例中,复位弹簧33的顶端与连接板322的底部固定连接,复位弹簧33的底端与浮标314的浮杆之间固定连接,使得浮标314不再受浮力推动或不受磁力吸附时,可以利用复位弹簧33从压缩状态复位的推力恢复到原位。
30.在本实施例中,测量组件34包括第一托板341、激光对射传感器342、支撑杆343、第二托板344、启闭电机345、丝杆346、丝座347以及电磁铁348。第一托板341的中部形成有可被浮标314顶端穿过的开口。激光对射传感器342设置为测量组件34的检测部,组成激光对射传感器342的发射端和接收端分别安装在第一托板341开口相对的两侧,浮标314的浮杆上移遮挡激光对射传感器342的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激光光线时,可以利用激光对射传感器342反馈遮挡信号,并且根据上述反馈信息提示工作人员主管道10内产生堵塞。
31.支撑杆34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托板341和第二托板344固定连接,启闭电机345安装在第二托板344的顶部。启闭电机345的输出端与丝杆346之间通过平键连接,使得启闭电机345可以驱动丝杆346旋转。丝座347的两端分别套设在丝杆346和支撑杆343上,丝座347与丝杆346之间螺纹连接,丝座347与支撑杆343之间滑动连接,从而在丝杆346旋转时丝座347能够沿其轴向移动。电磁铁348安装在丝座347的底部、且电磁铁348的输出端朝向第一托板341的开口,使得电磁铁348向下移动且输出端吸附浮标314的金属盘后能够主动向上提升浮标314,从而主动地利用副管道20与双连管312的相通排水。
32.参阅图7,清淤件40包括转轴41和多组清淤刀42。转轴41的一端伸入至一组第一连通管311中并与从动锥齿轮317同轴固定,转轴41的另一端伸入至另一组第一连通管311中并与支架318转动连接。多组清淤刀42沿转轴41轴向等间距地分布,且相邻两组清淤刀42在径向上错位分布,从而在清淤刀42被转轴41带动旋转的过程中对主管道10内积聚的淤泥杂质拨动松散。
33.参阅图8,根据上述说明,可以分别对a、b以及c处的水体上溢情况进行监测。根据
图示排水方向,当c处未监测到水体上溢且b处监测到水体上溢时,说明b-c之间存在堵塞,致使水体从b处上溢。因此,此时可以对b-c之间启用副管道20辅助排水,且对b-c之间的主管道10利用清淤件40清淤。
3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