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碳化硅制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化硅制品生产用混料搅拌机。
背景技术:
2.碳化硅制品生产前,需要将碳化硅粉末与粘合剂粉末通过搅拌形式混合均匀,混合后再通过压型装置压制形成半成品,半成品再经烘干、烧结后形成碳化硅制品,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立式搅拌桶对碳化硅粉末进行搅拌,如有公开技术提出的一种碳化硅制品生产用混料搅拌机,包括混料桶,混料桶底部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脚,混料桶顶部固定连接有桶盖;混料桶外壁一侧固定连接有进料口,混料桶底部固定连接有出料口,混料桶中心设置有搅拌组件,其存在的弊端是搅拌桶筒壁与底部交接处以及出料口处均存在搅拌死角,散落在该位置的碳化硅粉末与粘合剂粉末基本不会参与到搅拌中,所以有必要针对碳化硅制品生产用混料设备进行搅拌均匀性的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碳化硅制品生产用混料搅拌机。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碳化硅制品生产用混料搅拌机,包括控制器、弹簧电缆、底座以及搅拌桶,所述底座上壁呈左右分布依次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架,两组所述支架上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两组所述第一轴承座内侧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两组所述第一转轴分别贯穿两组第一轴承座并均朝向两侧伸出,两组所述第一转轴相对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框架,所述框架呈环状结构,所述底座与第一转轴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框架沿第一转轴轴心旋转的第一驱动结构,所述框架内侧壁前壁及内侧后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第二转轴,两组所述第二转轴相对的一端外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所述搅拌桶固定连接在两组第二轴承座相对的一端之间,所述第二轴承座与框架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桶沿着第二转轴轴心往复摆动的第二驱动结构,所述搅拌桶内侧壁通过转动座转动连接有搅拌杆,所述搅拌桶上壁且靠近右上角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搅拌杆旋转的第三驱动结构,所述搅拌杆外壁设置有用于搅拌碳化硅粉体的搅拌组件,所述第一转轴与第一轴承座之间设置有用于旋转中向第二驱动结构、第三驱动结构供电的供电结构,所述供电结构通过弹簧电缆与第二驱动结构、第三驱动结构电连接。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皮带以及两组带轮,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在底座上壁且位于两组支架右侧,两组所述带轮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伸出轴外壁以及两组第一转轴中靠近第一电机的一组外壁,两组所述带轮呈上下相对,所述皮带套设在两组带轮外壁。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第二驱动结构包括曲臂、支座以及电动伸缩杆,所述曲臂固定连接在第二轴承座上壁,所述支座固定连接在框架前壁且位于第二轴承座右侧,所述电动伸缩杆转动连接在曲臂远离第二轴承座的一端和支座之间。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第三驱动结构包括第二电机、联轴器,所述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搅拌桶外壁且靠近右上角位置,所述第二电机伸出轴端部贯穿搅拌桶并伸入至搅拌桶内部,所述联轴器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伸出轴端部与搅拌杆远离转动座的一端。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供电结构包括固定环、滑动环,所述滑动环、固定环按左右分布依次设置在两组第一转轴中位于框架右侧的一组外壁且均位于框架和第一轴承座之间,所述滑动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与第一轴承座固定连接,所述滑动环、固定环相对一侧之间转动连接且电性连接。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框、斜板,所述搅拌框固定连接在搅拌杆外壁,所述搅拌框呈环状结构且环状圆心与搅拌桶中心同心,所述斜板固定连接在搅拌框内侧壁。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6.所述搅拌桶呈圆球状,所述搅拌桶下壁固定连接有用于进料、出料的料口。
1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碳化硅制品生产用混料搅拌机,将搅拌桶设置成圆球状,再通过环状结构的搅拌框配合斜板对搅拌桶内部的碳化硅及粘合剂混合粉末进行搅拌,搅拌过程中,通过第一电机旋转带动框架沿着第一转轴轴心转动,从而带动搅拌桶沿着第一转轴轴心转动使得碳化硅及粘合剂混合粉末除了被搅拌框搅拌外,还通过重力形成沿着第一转轴轴心翻滚的运动,再配合电动伸缩杆伸出轴的伸出及缩回,带动搅拌桶沿着第二转轴轴心做往复旋转摆动,使得碳化硅及粘合剂混合粉末形成三维运动轨迹,即避免了料口处的死角情况,又通过粉末多方向的运动,提升搅拌效率,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提升了生产效率。
19.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碳化硅制品生产用混料搅拌机,通过供电结构,可以在旋转中为第二电机、电动伸缩杆进行供电,使得设备得以顺利运转。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碳化硅制品生产用混料搅拌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碳化硅制品生产用混料搅拌机的搅拌桶与第二电机以及料口连接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碳化硅制品生产用混料搅拌机的搅拌桶内部结构局部剖视图。
23.图例说明:
24.1、底座;2、支架;3、第一轴承座;4、第一转轴;5、框架;6、第一电机;7、皮带;8、带轮;9、第二转轴;10、第二轴承座;11、搅拌桶;12、曲臂;13、支座;14、电动伸缩杆;15、滑动环;16、固定环;17、第二电机;18、料口;19、联轴器;20、搅拌杆;21、搅拌框;22、斜板;23、转
动座。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参照图1到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碳化硅制品生产用混料搅拌机:包括控制器、弹簧电缆、底座1以及搅拌桶11,搅拌桶11呈圆球状,搅拌桶11下壁固定连接有用于进料、出料的料口18,料口18用于投入碳化硅粘合剂粉末,也用于混匀后的混合粉末排出,底座1上壁呈左右分布依次固定连接有两组支架2,两组支架2上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座3,两组第一轴承座3内侧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4,两组第一转轴4分别贯穿两组第一轴承座3并均朝向两侧伸出,两组第一转轴4相对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框架5,框架5呈环状结构,底座1与第一转轴4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框架5沿第一转轴4轴心旋转的第一驱动结构,第一驱动结构包括第一电机6、皮带7以及两组带轮8,第一电机6固定连接在底座1上壁且位于两组支架2右侧,两组带轮8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电机6伸出轴外壁以及两组第一转轴4中靠近第一电机6的一组外壁,两组带轮8呈上下相对,皮带7套设在两组带轮8外壁,第一电机6旋转时,通过两组带轮8及皮带7带动第一转轴4转动,进而带动框架5沿着第一转轴4旋转;
27.框架5内侧壁前壁及内侧后壁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组第二转轴9,两组第二转轴9相对的一端外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二轴承座10,搅拌桶11固定连接在两组第二轴承座10相对的一端之间,第二轴承座10与框架5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桶11沿着第二转轴9轴心往复摆动的第二驱动结构,第二驱动结构包括曲臂12、支座13以及电动伸缩杆14,曲臂12固定连接在第二轴承座10上壁,支座13固定连接在框架5前壁且位于第二轴承座10右侧,电动伸缩杆14转动连接在曲臂12远离第二轴承座10的一端和支座13之间,电动伸缩杆14伸出轴伸出及缩回时,通过与曲臂12和支座13的转动连接关系,带动第二轴承座10以及搅拌桶11沿着第二转轴9轴心做来回往复摆动,配合第一驱动结构形成三维运动结构,使得碳化硅与粘合剂粉末运动轨迹多变且无死角;
28.搅拌桶11内侧壁通过转动座23转动连接有搅拌杆20,搅拌桶11上壁且靠近右上角位置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搅拌杆20旋转的第三驱动结构,第三驱动结构包括第二电机17、联轴器19,第二电机17固定连接在搅拌桶11外壁且靠近右上角位置,第二电机17伸出轴端部贯穿搅拌桶11并伸入至搅拌桶11内部,联轴器19固定连接在第二电机17伸出轴端部与搅拌杆20远离转动座23的一端,第二电机17旋转时,通过联轴器19带动搅拌杆20转动;
29.搅拌杆20外壁设置有用于搅拌碳化硅粉体的搅拌组件,搅拌组件包括搅拌框21、斜板22,搅拌框21固定连接在搅拌杆20外壁,搅拌框21呈环状结构且环状圆心与搅拌桶11中心同心,斜板22固定连接在搅拌框21内侧壁,搅拌杆20转动后带动搅拌框21和斜板22旋转,对三维运动中的碳化硅、粘合剂混合粉末进行充分的切割、搅动,使得碳化硅粉末与粘合剂粉末混合均匀;
30.第一转轴4与第一轴承座3之间设置有用于旋转中向第二驱动结构、第三驱动结构
供电的供电结构,供电结构通过弹簧电缆与第二驱动结构、第三驱动结构电连接,供电结构包括固定环16、滑动环15,滑动环15、固定环16按左右分布依次设置在两组第一转轴4中位于框架5右侧的一组外壁且均位于框架5和第一轴承座3之间,滑动环15与第一转轴4固定连接,固定环16与第一轴承座3固定连接,滑动环15、固定环16相对一侧之间转动连接且电性连接,通过供电结构可为旋转中的第二电机17、电动伸缩杆14供电。
31.工作原理:第一电机6旋转时,通过两组带轮8及皮带7带动第一转轴4转动,进而带动框架5沿着第一转轴4旋转,电动伸缩杆14伸出轴伸出及缩回时,通过与曲臂12和支座13的转动连接关系,带动第二轴承座10以及搅拌桶11沿着第二转轴9轴心做来回往复摆动,配合第一驱动结构形成三维运动结构,使得碳化硅与粘合剂粉末运动轨迹多变且无死角,第二电机17旋转时,通过联轴器19带动搅拌杆20转动,搅拌杆20转动后带动搅拌框21和斜板22旋转,对三维运动中的碳化硅、粘合剂混合粉末进行充分的切割、搅动,使得碳化硅粉末与粘合剂粉末混合均匀。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