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建设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对辊制砂机。
背景技术:
2.对辊制砂机,又名双辊制砂机,是广泛应用于制砂、选矿、水泥、冶金、化工、建材等工业部门中等硬度以下的矿石和岩石的中碎和细碎的设备。对辊式制砂机主要由辊轮组成,机架部分,压紧和调节装置以及传动装置等部分组成。当物料进入机器的破碎腔以后,物料受到转动辊轴的啮力作用,使物料被逼通过两辊之间,同时受到辊轴的挤轧和剪磨,物料即开始碎裂,碎裂后的小颗粒沿着辊子旋转的切线,通过两辊轴的间隙向机器下方抛出,超过间隙的大颗粒物料,继续被破碎成小颗粒排出。
3.专利cn 216573264 u中公开了一种对辊制砂机,包括给料机构和与给料机构连接的制砂机构,制砂机构包括制砂腔,制砂腔内设相对转动的辊筒,给料机构输送粗砂至制砂腔,粗砂向外输送时经过相对转动的辊筒。上机架上设有弹性挤压机构,弹性挤压机构与被动辊筒挤压连接。弹性挤压机构包括弹性件和挤压件,弹性件设于挤压件的上方,且与挤压件固定连接,挤压件同时安装于被动辊筒的外壁上。弹性挤压机构的用于在于为主动辊筒和被动辊筒之间的挤压提供驱动力,通过复合橡胶弹簧和液压缸的下压力形成对主动辊筒和被动辊筒之间的高压。这种对辊机只在被动辊筒的上侧设置了弹性挤压机构,在遇到石料不均匀或者个别石料偏大时会产生明显的振动和辊筒撞击的情况,造成比较大的噪音同时会导致设备本身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对辊制砂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辊制砂机在遇到石料不均匀时会产生明显振动和辊筒撞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高压对辊制砂机能够避免造成设备损坏或造成较大的噪音,实现对辊筒振动和撞击的消除,使设备运行更平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对辊制砂机,包括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加压机构和缓冲减震机构,所述第一辊筒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辊筒的轴线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辊筒设置于所述第二辊筒的上侧,所述加压机构连接于所述第一辊筒的上侧并用于对所述第一辊筒施加朝向所述第二辊筒的压力,所述缓冲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支撑杆和调整支撑板,所述减震支撑杆连接于所述加压机构的下侧,所述减震支撑杆的底端抵靠于所述调整支撑板上,所述调整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辊筒的一侧并通过所述减震支撑杆对所述加压机构进行减震支撑。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调整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减震弹性板,所述减震弹性板和所述调整支撑板设置于减震架上。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调整支撑板包括支撑底板和/或多个调整薄板,多个所述调整薄板由下至上依次叠加设置于支撑底板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减震架上设置有限位框,所述减震弹性板和所述调整支撑板均设置于所述限位框中。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减震支撑杆包括连接杆和减震筒,所述减震筒连接于所述连接杆的底端且所述减震筒的轴线与所述连接杆相垂直设置,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加压机构连接,所述减震筒抵靠于所述调整支撑板上。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加压机构包括弹性件、挤压件和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底端与所述弹性件可转动连接,所述弹性件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挤压件上,所述挤压件连接于所述第一辊筒上,多个所述驱动件通过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挤压件对所述第一辊筒施加压力。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驱动件为液压油缸,所述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万向球头与旋转法兰连接,所述旋转法兰与所述弹性件通过固定件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缓冲减震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缓冲减震机构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辊筒的两端设置,在两组所述缓冲减震机构之间设置有向所述第一辊筒与所述第二辊筒之间的夹缝输送物料的制砂腔。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挤压件的上侧还设置有提拉件,所述提拉件设置于所述驱动件的一侧且所述提拉件的底端与所述挤压件铰接。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效果: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对辊制砂机,通过包括第一辊筒、第二辊筒、加压机构和缓冲减震机构,第一辊筒的轴线与第二辊筒的轴线平行设置且第一辊筒设置于第二辊筒的上侧,加压机构连接于第一辊筒的上侧并用于对第一辊筒施加朝向第二辊筒的压力,缓冲减震机构包括减震支撑杆和调整支撑板,减震支撑杆连接于加压机构的下侧,减震支撑杆的底端抵靠于调整支撑板上,调整支撑板设置于第一辊筒的一侧并通过减震支撑杆对加压机构进行减震支撑。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压对辊制砂机在使用时,减震支撑杆设置于加压机构下压的反方向上,对加压机构起到支撑减震的作用,由于加压机构与第一辊筒连接,缓冲减震机构同时对第一辊筒起到支撑减震的作用,使加压机构对第一辊筒施加的压力与缓冲减震机构对第一辊筒施加的支撑力实现平衡,使第一辊筒的位置保持稳定,保证出料的均匀性,且当物料大小不均匀或者个别石料偏大时,缓冲减震机构为第一辊筒回位时提供缓冲减震的支撑作用,避免第一辊筒产生明显的振动和与第二辊筒发生撞击的情况,避免造成设备损坏或造成较大的噪音,实现对第一辊筒振动和撞击的消除,使设备运行更平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压对辊制砂机的辊筒在未磨损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a-a的截面图;
19.图3为图1中e的放大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压对辊制砂机的辊筒在未磨损状态时的俯视图;
21.图5为图4中b-b的截面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压对辊制砂机的辊筒在磨损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图7中c-c的截面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压对辊制砂机的辊筒在磨损状态时的俯视图;
26.图10为图9中d-d的截面图。
27.图中:1、加压机构;11、挤压件;12、驱动件;121、万向球头;13、弹性件;14、旋转法兰;2、缓冲减震机构;21、减震支撑杆;211、连接杆;212、减震筒;22、调整支撑板;221、支撑底板;23、减震弹性板;24、减震架;25、限位框;3、第一辊筒;4、第二辊筒;5、制砂腔;6、提拉件。
具体实施方式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1.实施例1:
32.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压对辊制砂机,如图1-图5所示,包括第一辊筒3、第二辊筒4、加压机构1和缓冲减震机构2。第一辊筒3的轴线与第二辊筒4的轴线平行设置且第一辊筒3设置于第二辊筒4的上侧,加压机构1连接于第一辊筒3的上侧并用于对第一辊筒3施加朝向第二辊筒4的压力。缓冲减震机构2包括减震支撑杆21和调整支撑板22,减震支撑杆21连接于加压机构1的下侧,减震支撑杆21的底端抵靠于调整支撑板22上,调整支撑板22设置于第一辊筒3的一侧并通过减震支撑杆21对加压机构1进行减震支撑。
33.本实施例中的高压对辊制砂机在使用时,第一辊筒3与第二辊筒4相对转动,大物料输送至第一辊筒3与第二辊筒4之间,在通过第一辊筒3与第二辊筒4之间的缝隙时,受转动的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的挤压,大物料被挤压形成小物料,由于第一辊筒3设置于第二辊筒4的上侧,第一辊筒3的自身重力对物料起到挤压的作用,同时加压机构1对第一辊筒3施加朝向第二辊筒4的压力,进一步增加挤压的作用力,使物料的粉碎效果更好。另外,减震支撑杆21设置于加压机构1下压的反方向上,对加压机构起到支撑减震的作用,由于加压机构1与第一辊筒3连接,缓冲减震机构2同时对第一辊筒3起到支撑减震的作用,使加压机构1
对第一辊筒3施加的压力与缓冲减震机构2对第一辊筒3施加的支撑力实现平衡,使第一辊筒3的位置保持稳定,保证出料的均匀性,且当物料大小不均匀或者个别石料偏大时,缓冲减震机构2为第一辊筒3回位时提供缓冲减震的支撑作用,避免第一辊筒3产生明显的振动和与第二辊筒4发生撞击的情况,避免造成设备损坏或造成较大的噪音,实现对第一辊筒3振动和撞击的消除,使设备运行更平稳,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4.优选地,在调整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减震弹性板23,减震弹性板23和调整支撑板22设置于减震架24上。减震架24对减震弹性板23和调整支撑板22起到支撑的作用。优选地,减震弹性板23为减震橡胶板,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减震支撑杆21下压调整支撑板22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使减震支撑杆21对第一辊筒3的下落回位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优选地,减震弹性板23的厚度为60mm-90mm。
35.优选地,如图3所示,调整支撑板22包括支撑底板221和/或多个调整薄板,多个调整薄板由下至上依次叠加设置于支撑底板221上。优选地,调整薄板为厚度6mm的钢板,调整薄板的数量为40-50个,支撑底板221为厚度为30mm的钢板。
36.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在使用时会产生磨损,使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的外径减小,若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的轴线位置保持不变,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之间的缝隙变大,无法满足制作细料的需求,因此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受磨损后,为了保持第一辊筒3与第二辊筒4之间的缝隙满足生产需求,需要调整第一辊筒3或第二辊筒4的轴线位置。因此,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调整支撑板22包括多个调整薄板,通过增加或减少叠加的调整薄板的数量来调整第一辊筒3与第二辊筒4之间的缝隙大小,当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受磨损后,需要减少叠加的调整薄板的数量,来使第一辊筒3的轴线位置下移,使第一辊筒3与第二辊筒4之间的缝隙减小。
37.如图1-图5所示,当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未磨损时,43个调整薄板叠加放置形成厚度为258mm的调整支撑板22。如图7-图10所示,当第一辊筒3和第二辊筒4的外径磨损75mm时,多个调整薄板均抽离,仅设置支撑底板221对减震支撑杆21进行支撑。
38.优选地,如图3所示,在减震架24上设置有限位框25,减震弹性板23和调整支撑板22均设置于限位框25中。限位框用于对减震弹性板23和调整支撑板22进行限位,避免减震弹性板23和调整支撑板22进行水平移动,使减震弹性板23和调整支撑板22具有较好的支撑稳定性。
39.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减震支撑杆21包括连接杆211和减震筒212,减震筒212连接于连接杆211的底端且减震筒212的轴线与连接杆211相垂直设置,连接杆211与加压机构1连接,减震筒212抵靠于调整支撑板22上。减震筒212呈圆柱型结构,减震筒212抵靠于调整支撑板22上时能够减小减震筒212与调整支撑板22之间的摩擦作用,且减震筒212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进一步对第一辊筒的振动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
40.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加压机构1包括弹性件13、挤压件11和驱动件12,驱动件12的底端与弹性件13可转动连接,弹性件13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挤压件11上,挤压件11连接于第一辊筒3上,驱动件12通过弹性件13驱动挤压件11对第一辊筒3施加压力。优选地,在挤压件11的顶端设置有多组弹性件13与驱动件12连接形成的组合机构,该组合机构设置有4个,以对挤压件11施加均匀的下压力。弹性件13为复合橡胶弹簧,使加压机构1具备一定的弹性压力,当遇到质地较硬的无法粉碎的物料时,第一辊筒会被迫压缩弹性件13后远离第
二辊筒,将坚硬杂物从第一辊筒与第二辊筒之间的缝隙处漏下去。
41.连接杆211减的顶端与挤压件11焊接,连接杆211的两侧通过连接有加强筋,使减震支撑杆21与挤压件11连接较为稳固。
42.优选地,如图6所示,驱动件12为液压油缸,驱动件12的动力输出端通过万向球头121与旋转法兰14连接,旋转法兰14与弹性件13通过固定件连接。固定件为固定销、螺钉等。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的底端设置有万向球头121并通过万向球头121与旋转法兰14转动连接,在调整第一辊筒的位置时驱动件12与旋转法兰14之间的夹角改变,避免第一辊筒位置变动而弹性件13单边受力发生加压不稳定的状况。
43.优选地,如图2所示,缓冲减震机构2设置有两组,两组缓冲减震机构2分别靠近第一辊筒3的两端设置,以对挤压件11在第一辊筒3的两端具有均衡的支撑作用。在两组缓冲减震机构2之间设置有向第一辊筒3与第二辊筒4之间的夹缝输送物料的制砂腔5。制砂腔5倾斜向下设置,制砂腔5的底端朝向第一辊筒与第二辊筒之间的间隙延伸。制砂腔5能够将物料均匀的加入第一辊筒与第二辊筒之间的间隙中,保证物料的输入稳定。
44.优选地,如图5所示,在挤压件11的上侧还设置有提拉件6,提拉件6设置于驱动件12的一侧且提拉件6的底端与挤压件11铰接。提拉件6为液压杆。
45.本实施例中的高压对辊制砂机在使用过程中若出现物料卡于第一辊筒与第二辊筒之间的缝隙处而难以清理掉时,可以通过提拉件6将挤压件11向上提拉,使第一辊筒抬高,增加第一辊筒与第二辊筒之间的缝隙,以方便将卡柱的物料清理掉。另外,当需要调整调整支撑板22的厚度时,可以通过提拉件6将挤压件11向上提拉,使减震支撑杆21与调整支撑板22分离,来抽掉或添加调整薄板。
46.对于未在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对辊制砂机的结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47.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