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卫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以及电热水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电热水器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3.相关技术中,电热水器的进水温度因季节的变化而变化,而当在冬季气温较低时,电热水器的进水温度也较低,这就导致电热水器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将温度较低的水加热至适应用户使用的水的温度,容易造成用户在洗浴时等待时间较长、热水不够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旨在缩短电热水器的加热时间,以提升用户体验感。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包括:
6.盘体,用于承接洗浴废水,所述盘体内形成有容置腔;
7.储热结构,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盘体换热连接;以及
8.换热盘管,设于所述容置腔内,并与所述储热结构换热连接,所述换热盘管具有进水端和出水端,所述进水端用于与供冷水进水管连接,所述出水端用于与电热水器的进水管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盘体包括:
10.上盘,用于承接洗浴废水;和
11.下盘,所述下盘设于所述上盘的下方,并与所述上盘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储热结构设于所述下盘并与所述上盘的底壁面抵接,所述换热盘管与所述储热结构连接。
1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储热结构填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换热盘管内嵌于所述储热结构内。
1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下盘包括:
14.第一盘底,与所述上盘相对设置;和
15.第一围边,围设在所述第一盘底周缘,并与所述上盘连接,所述第一围边、所述第一盘底以及所述上盘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围边设有两个分别供所述换热盘管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穿过的安装口。
1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安装口位于所述第一围边的同一侧。
1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盘管在所述储热结构内呈串联式分布。
1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盘管包括第一换热管和与第一换热管串联连接的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与所述进水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与所述出水端连接;
19.所述第一换热管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子换热管,多个所述子换热管首尾依次连接;所述第二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远离所述进水端的端部连接,另一端沿
所述第一方向朝所述出水端延伸设置。
2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盘底设有用于支撑所述换热盘管的第一支撑件。
2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盘底上设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上盘的第二支撑件,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穿过所述储热结构与所述上盘相抵持。
22.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呈阵列式分布在所述第一盘底上。
2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盘包括:
24.第二盘底,与所述下盘连接,并与所述下盘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和
25.第二围边,围设在所述第二盘底周缘,并与所述第二盘底围合形成用于承接洗浴废水的集水槽,所述第二围边设有与所述集水槽连通的排水口。
2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盘为导热件;和/或,所述下盘为隔热件。
2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热水系统,包括电热水器以及上述的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所述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中的换热盘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电热水器的进水管连接。
2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中,盘体用于承接电热水器的洗浴废水,在盘体内设置与盘体换热连接的储热结构和与储热结构换热连接的换热盘管,使得洗浴废水的热量能够经过盘体被储热结构储存,进而对换热盘管内的水加热。本实施例通过换热盘管的进水端与供冷水进水管连接,出水端与电热水器的进水管连接,从而使得供冷水进水管的冷水能够经过换热管盘加热之后,再流入电加热器的进水管中,以提升电热水器的进水温度,从而能够缩短电热水器的加热时间,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感。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图1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盘、第一支撑件以及第二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储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盘与换热盘管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36.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热水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号说明:
[0038][0039][004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2]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3]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0044]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5]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旨在通过利用洗浴废水的余温来提升电热水器进水温度,以缩短电热水器的加热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感。
[0046]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该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100包括盘体10、储热结构20以及换热盘管30。
[0047]
盘体10用于承接洗浴废水,盘体10内形成有容置腔;储热结构20设于容置腔内,并与盘体10换热连接;换热盘管30设于容置腔内,并与储热结构20换热连接,换热盘管30具有进水端301和出水端302,进水端301用于与供冷水进水管连接,出水端302用于与电热水器200的进水管连接。
[0048]
用户在使用电热水器进行洗浴时,洗浴后的高温废水可以流至盘体10处,洗浴废水的热量能够经由盘体10传导至储热结构20内被储存,通过在容置腔内设置与储热结构20换热连接的换热盘管30,实现对换热盘管30内水的加热功能,本实施例中,换热盘管30的进水端301与供冷水进水管连接,出水端302与电热水器200的进水管连接,从而使得供冷水进水管的冷水能够经过换热管盘30加热之后,再流入电加热器200的进水管中,提升了电热水器200的进水温度,从而能够缩短电热水器200的加热时间,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感。
[0049]
可以理解的,本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是在电热水器200使用并产生高温洗浴废水的过程中,将洗浴的高温废水的热量回收储存在储热结构20内,在此基础上,储热结构20内的热量可以为正在使用的电热水器200的进水升温,也可以是在电热水器200停止使用之后,储热结构20内仍然存储有热量,能够为下一次电热水器200开启时的进水进行加热。可选地,储热结构20采用如熔盐、高温混凝土、金属合金等储热材料制造。
[0050]
在实际应用时,盘体10用于承接洗浴废水,可以理解的,盘体10可以直接设置在电热水器200的出水结构的下方,使得出水结构所流出的水经过洗浴之后直接落在盘体10上,或者设置在其他位置通过管路将洗浴废水导流至盘体10处。储热结构20与盘体10换热连接,可以理解为两者之间能够发生热交换的连接结构,如两者相接触。进一步地,可以是储热结构20与盘体10的上表面接触,或者与盘体10的侧表面接触,或者与盘体10的下表面接触等,只要能够使得储热结构20能够通过盘体10储存高温洗浴废水的热量即可。相应的,储热结构20与换热盘管30换热连接,可以理解为两者之间能够发生热交换的连接,如换热盘管30设置在储热结构20的一侧,或者换热盘管30穿设在储热结构20的内部等。
[0051]
需要说明的是,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的废水可以是用户沐浴后的高温废水,也可以是用户洗手、洗菜等物品后的高温废水,可以应用在浴室中,也可以应用在厨房中。
[0052]
在实际应用时,盘体1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等形状,换热盘管30可以采用圆管、波纹管、翅片式圆管、翅片式波纹管等等,换热盘管30的材质可以采用铜管、不锈钢管等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而定,在此不作限定。
[0053]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中,盘体10用于承接电热水器200的洗浴废水,在盘体10内设置与盘体10换热连接的储热结构20和与储热结构20换热连接的换热盘管30,使得洗浴废水的热量能够经过盘体10被储热结构20储存,进而对换热盘管30内的水加热。本实施例通过换热盘管30的进水端301与供冷水进水管连接,出水端302与电热水器200的进水管连接,从而使得供冷水进水管的冷水能够经过换热管盘30加热之后,再流入电加热器200的进水管中,以提升电热水器200的进水温度,从而能够缩短电热水器200的加热时间,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感。
[0054]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所述盘体10包括上盘12和下盘11,上盘12用于承接洗浴废水;下盘11设于所述上盘12的下方,并与所述上盘12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储热结构20设于所述下盘11并与所述上盘12的底壁面抵接,所述换热盘管30与储
热结构20连接。
[0055]
本实施例对盘体10的结构举例说明,盘体10包括上盘12和设于上盘12下方的下盘11,上盘12用于承接洗浴废水,下盘11与上盘12连接围合形成用于容纳储热结构20和换热盘管30的容置腔,为了保证储热结构20的储热效果,储热结构20安装在下盘11上与上盘12的底壁面抵接,从而使得上盘12所承接的洗浴废水的热量能够顺利通过上盘12传导至储热结构20处被储热结构20储存,换热盘管30与储热结构20连接,储热结构20储存的热量能够顺利对换热盘管30内的水加热,实现提升电加热器200的进水温度。
[0056]
可以理解的,上盘12和下盘11采用卡扣式或螺钉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便于拆装和维护。上盘12起到将洗浴废水的热量传导至储热结构20的作用,可选地,上盘12采用导热件,如铜、不锈钢、铝或者导热性能良好的其他材料等。储热结构20和换热盘管30均安装在下盘11上,则下盘11可以起到保温防护的作用,可选地,下盘11采用隔热件,如隔热效果良好的塑料或者其他隔热材料等等。
[0057]
为了进一步提升洗浴废水的余热利用率,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储热结构20填充于所述容置腔,所述换热盘管30内嵌于所述储热结构20。
[0058]
本实施例中,在容置腔内充满储热结构20,增大储热结构20与上盘12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两者的换热面积,提升换热效率。此外,换热盘管30内嵌在储热结构20的内部,可以理解的,储热结构20包裹在换热盘管30的外部,以增大储热结构20与换热盘管30的换热面积,同时储热结构20还能够起到对换热盘管30的保温作用,防止换热盘管30内的热量散失,从而达到有效提升电热水器200的进水温度的目的。
[0059]
可选地,储热结构20内设有安装通道201,换热盘管30嵌设在安装通道201内。
[0060]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所述下盘11包括第一盘底111和第一围边112,第一盘底111与所述上盘12相对设置;第一围边112围设在所述第一盘底111周缘,并与所述上盘12连接,所述第一围边112、所述第一盘底111以及所述上盘12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围边112设有两个分别供所述换热盘管30的进水端301和出水端302穿过的安装口101。
[0061]
本实施例针对下盘11的结构举例说明,第一盘底111和第一围边112连接形成下盘11,上盘12与第一围边112连接以与第一盘底111围合形成封闭的容置腔,则储热结构20的上表面与上盘12的底壁抵接,储热结构20的下表面安装在第一盘底111上,以使得储热结构20充满整个容置腔。换热盘管30设置在第一盘底111上,可以理解的,换热盘管30的换热管平铺在储热结构20中,换热盘管30的进水端301和出水端302通过第一围边112上的两个安装口101分别穿出以与相应的管路连接。
[0062]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两个安装口101设置在第一围边112上,使得换热盘管30的进水端301和出水端302的管路延伸方向与盘体10的延伸方向一致,结构布局更加紧凑,同时保证了第一盘底111和上盘12的结构完整性,提升了盘体10的结构强度。在实际应用时,两个安装口101可以是设置在第一围边112的同一侧或者不同侧,本实施例中,考虑到换热盘管30的排布或者外接管路布局等因素,将两个安装口101设置在第一围边112的同一侧,便于管路安装的同时,能够延长换热盘管30在容置腔内的长度,增大了换热面积。
[0063]
可选地,第一盘底111和第一围边112为一体结构,可以通过模具成型或者3d打印成型。
[0064]
可以理解的,换热盘管30在第一盘底111的排布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排布呈s型、螺旋型或者其他形式等,可以是串联分布或者并联分布,只要保证足够的换热管路长度即可。为了增大换热盘管30与储热结构20的接触面积,延长换热盘管30在第一盘底111上的长度,本实施例中,换热盘管30在储热结构20内呈串联式分布,便于管路布置。
[0065]
具体地,换热盘管30包括第一换热管31和与第一换热管31串联连接的第二换热管32,第一换热管31与进水端301连接,第二换热管32与出水端302连接;第一换热管31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间隔分布的子换热管,多个子换热管首尾依次连接;第二换热管32的一端与第一换热管31远离进水端301的端部连接,另一端沿第一方向朝出水端302延伸设置。可以理解的,第一换热管31形成了串联连接的蛇形结构,使得第一换热管31在储热结构20内分布的更加均匀,通过将第一换热管31与进水端301连接,从而使得从进水端301进入的冷水能够充分与储热结构20热交换,提升换热效率。第一换热管31更多地布置在储热结构20的中间区域,以保证更有效的加热效果。经由第一换热管31加热后的水从第二换热管32、出水端302流至电热水器200的进水管中。
[0066]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第一盘底111设有用于支撑换热盘管30的第一支撑件131。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件131起到支撑换热盘管30的作用,提升整体结构的可靠性。第一支撑件131将换热盘管30支撑起来,可以使得换热盘管30与第一盘底111间隔设置,防止换热盘管30与第一盘底111发生热交换而损失热量。
[0067]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盘底111上设有多个用于支撑上盘12的第二支撑件132,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132与所述上盘12的底壁相抵持。
[0068]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盘底111上设置多个第二支撑件132,该多个第二支撑件132用于支撑上盘12,以防止上盘12受力后变形。该多个第二支撑件132背离第一盘底111的一端与上盘12的底壁相抵持,为了使得上盘12防变形的效果更好,多个第二支撑件132可以间隔均匀分布在第一盘底111上,增多第二支撑件132对上盘12的支撑点数量,以使得上盘12受力更加均匀。
[0069]
在实际应用时,多个第二支撑件132的分布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阵列等规则式分布或者零散式不规则分布等,可选地,多个第二支撑件132间隔分布在相邻的两个子换热管之间,以避免与子换热管的排布产生干涉。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第二支撑件132与第一盘底111的安装布局以及模具成型等因素,多个所述第二支撑件132呈阵列式分布在所述第一盘底111上。可选地,第二支撑件132与第一盘底111为一体结构。
[0070]
在实际应用时,第二支撑件132的结构形状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支撑柱结构、支撑条结构或者支撑板结构等等。本实施例中,为了同时保证支撑效果和换热效果,第二支撑件132采用支撑柱结构,第二支撑件132的截面形状可以为十字形,米字形,圆柱形,y字形等。
[0071]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6,所述上盘12包括第二盘底121和第二围边122,第二盘底121与所述下盘11连接,并与所述下盘11围合形成所述容置腔;第二围边122围设在所述第二盘底121周缘,并与所述第二盘底121围合形成用于承接洗浴废水的集水槽12a,第二围边122设有与集水槽12a连通的排水口102。
[0072]
本实施例针对上盘12的结构举例说明,第二盘底121和第二围边122连接以围合形成集水槽12a,从而使得洗浴废水能够在集水槽12a内停留足够的时间,延长洗浴废水与第
二盘底121的接触时间,进而延长洗浴废水通过第二盘底121与储热结构20换热的时间,从而使得储热结构20能够更加充分地吸收洗浴废水的热量,提升洗浴废水的余温利用率。
[0073]
可选地,第二盘底121与下盘11的第一盘底111相对设置,第二盘底121的底部周缘与第一围边112连接,从而第二盘底121、第一围边112以及第一盘底112围合形成相对封闭的容置腔,可以理解的,第一盘底111和第一围边112均采用隔热件,第二盘底121采用导热件,从而使得集水槽12a内洗浴废水的热量从第二盘底121传导至储热结构20中之后,更多地将热量传导至换热盘管30内的水中,而不会将热量从其他的部件散发,以保证更大的余热回收利用率。
[0074]
可选地,第二盘底121上可分布有利于传热的“人”字形纹路。
[0075]
本实施例中,在第二围边122上设置与集水槽12a连通的排水口102,使得高温洗浴废水在集水槽12a内将热量传导至储热结构20之后,从排水口102流出,可以理解的,排水口102可以外接地漏或者下水道等,洗浴废水的热量被回收之后排走。
[0076]
在实际应用时,排水口102的形状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可以是缺口形状或者孔形状等。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排水,排水口102设置为第二围边102的上边缘开设的缺口形状。为了进一步提升洗浴废水余温利用率,排水口102可以设置为包括不同开口深度的缺口结构,其中开口深度尺寸较大的排水口102数量小于开口深度尺寸较小的排水口102数量,从而使得进入集水槽12a内的水能够停留足够的时间,延长洗浴废水与储热结构20的换热时间,同时能够在水量过多时,能够同时从两个开口深度尺寸不同的排水口102排出,加快排水速度。
[0077]
可选地,排水口10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排水口102围绕第二围边122的周缘间隔设置。
[0078]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热水系统,参照图1至图7,该电热水系统包括电热水器200和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该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热水系统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中的换热盘管30的出水端302与电热水器200的进水管连接。
[0079]
本实施例中,用户在使用电热水器200时,通过电热水器200的出水结构210流出的热水进行洗浴,洗浴后的高温废水可以流至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的盘体10处,洗浴废水的热量传导至储热结构20内被储存;同时,与供冷水进水管400连接的换热盘管30在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内与储热结构20换热连接,换热盘管30的出水端302与电热水器200的进水管300连接,从而使得供冷水进水管400的冷水能够经过换热管盘30加热之后,再流入电加热器200的进水管300中,达到了利用高温废水余热对电热水器200的进水加热的目的,提升了电热水器200的进水温度,从而能够缩短电热水器200的加热时间,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提升用户体验感。
[0080]
可以理解的,洗浴废水热置换装置的废水可以是用户沐浴后的高温废水,也可以是用户洗手、洗菜等物品后的高温废水,可选地,电热水系统可以应用在浴室中,也可以应用在厨房中。
[008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
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