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热交换式余热回收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锅炉在工厂中的使用较为普遍,锅炉在运行时,所产生的烟道气中含有较高的余热,通常情况下,锅炉所产生的烟道气直接排入大气中,导致烟道气携带的余热也直接排入到大气中,不仅造成了空气污染,不利于环保,而且降低了能源的利用率,不利于节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交换式余热回收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热交换式余热回收结构,包括排烟管,排烟管内由排烟端向进烟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换热组件,第二换热组件,第三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多组均匀分布的第一换热管,第一换热管顶端穿过排烟管固定连接有第一总接管,第一换热管低端穿过排烟管固定连接有第二总接管,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多组均匀分布的第二换热管,第二换热管顶端穿过排烟管固定连接有第三总接管,第二换热管低端穿过排烟管固定连接有第四总接管,所述第三换热组件包括多组均匀分布的第三换热管,第三换热管顶端穿过排烟管固定连接有第五总接管,第一换热管低端穿过排烟管固定连接有第六总接管,所述第一总接管、第三总接管、第五总接管上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第二总接管、第四总接管、第六总接管上固定连接有出热管。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总接管与出热管的连接处连接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四总接管与出热管的连接处连接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六总接管与出热管的连接处连接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四总接管与第六总接管之间设置有连接在出热管上的第四控制阀。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水管顶端连接有第一加水口,所述进水管低端连接有第二加水口,第一加水口内连接有第五控制阀,第二加水口内连接有第七控制阀。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总接管与第三总接管之间设置有连接在进水管上的第六控制阀。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第三换热管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组导热块。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根据排烟管中烟气内含热量的多少对设备的换热模式进行调节,当烟气中热量较高,烟气温度较大时,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降低吸收率,加快换热速率的方式,增大对热量的总吸收量,当烟气中热量较低,烟气温度较低时,本实用新型可通过降低换热速率,增大换热时间的方式,保证对热量的吸
收率,提升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热交换式余热回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热交换式余热回收结构的主视图。
13.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热交换式余热回收结构的剖面图。
14.图中:1-排烟管、2-第一换热管、3-第二换热管、4-第三换热管、5-导热块、6-第一总接管、7-第二总接管、8-第三总接管、9-第四总接管、10-第五总接管、11-第六总接管、12-出热管、13-第一控制阀、14-第二控制阀、15-第三控制阀、16-第四控制阀、17-进水管、18-第一加水口、19-第二加水口、20-第五控制阀、21-第六控制阀、22-第七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6.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热交换式余热回收结构,包括排烟管1,排烟管1内由排烟端向进烟端,依次设置有第一换热组件,第二换热组件,第三换热组件,所述第一换热组件包括多组均匀分布的第一换热管2,第一换热管2顶端穿过排烟管1固定连接有第一总接管6,第一换热管2低端穿过排烟管1固定连接有第二总接管7,所述第二换热组件包括多组均匀分布的第二换热管3,第二换热管3顶端穿过排烟管1固定连接有第三总接管8,第二换热管3低端穿过排烟管1固定连接有第四总接管9,所述第三换热组件包括多组均匀分布的第三换热管4,第三换热管4顶端穿过排烟管1固定连接有第五总接管10,第一换热管2低端穿过排烟管1固定连接有第六总接管11,所述第一总接管6、第三总接管8、第五总接管10上固定连接有进水管17,所述第二总接管7、第四总接管9、第六总接管11上固定连接有出热管12,所述第二总接管7与出热管12的连接处连接有第一控制阀13,所述第四总接管9与出热管12的连接处连接有第二控制阀14,所述第六总接管11与出热管12的连接处连接有第三控制阀15,所述第四总接管9与第六总接管11之间设置有连接在出热管12上的第四控制阀16,所述进水管17顶端连接有第一加水口18,所述进水管17低端连接有第二加水口19,第一加水口18内连接有第五控制阀20,第二加水口19内连接有第七控制阀22,所述第一总接管6与第三总接管8之间设置有连接在进水管17上的第六控制阀21,所述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3、第三换热管4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多组导热块5,当排烟管1内流过的烟气中的热量过大时,设备关闭第七控制阀22,打开第一控制阀13、第二控制阀14、第三控制阀15、第四控制阀16、第五控制阀20、第六控制阀21,并通过第一加水口18向进水管17内注入冷水,并通过进水管17将冷水注入第一总接管6、第三总接管8、第五总接管10内,并同步进入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3、第三换热管4内,且由于高度越高水压越低,水压越低,水体的流速越慢,因此,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3、第三换热管4内的水体的流速逐渐降低,且由于排烟管1内烟气内的热量的逐步吸收与散失,越靠近排烟管1顶部烟气内的热量越低,由此形成排烟管1底部的第三换热管4的水体流速大,烟气温度高,可快速带走大量热量,排烟
管1中部的第二换热管3的水体流速中等,烟气温度中等,相较于第三换热管4降低了水体流速,增加了水体的吸热时间,提升了热量的吸收率,排烟管1顶部的第一换热管2的水体流速较慢,烟气温度较低,水体速较慢,进一步增加了水体的吸热时间,提升了热量的吸收率,之后当排烟管1内流过的烟气中的热量较少,烟气温度较低时,设备关闭第四控制阀16、第五控制阀20、第六控制阀21,打开第一控制阀13、第二控制阀14、第三控制阀15、第七控制阀22,此时设备由第二加水口19向进水管17内注入冷水,此时冷水沿进水管17顶端进入,冷水沿第一总接管6、第一换热管2、第二总接管7、出热管12、第四总接管9、第二换热管3、第三总接管8、进水管17、第五总接管10、第三换热管4、第六总接管11、出热管12的顺序依次流过,此时,冷水首先进入第一换热管2,由于此时冷水尚未吸收热量,冷水与排烟管1顶部的烟气的温度梯度较大,热量的流速较快,因此,热量吸收率高,之后水体流进第二换热管3内,此时虽然水体温度提升,但排烟管1中部的烟气温度相较于排烟管1顶部的烟气的温度较高,由此热量的吸收率不会产生较大变化,同理,之后水体流进第三换热管4内,但排烟管1底部的烟气温度相较于排烟管1顶部的烟气的温度进一步提高,由此热量的吸收率同样不会产生较大变化,从而保证设备对排烟管1内的热量的吸收率。
1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本实用新型中,当排烟管1内流过的烟气中的热量过大时,设备关闭第七控制阀22,打开第一控制阀13、第二控制阀14、第三控制阀15、第四控制阀16、第五控制阀20、第六控制阀21,并通过第一加水口18向进水管17内注入冷水,并通过进水管17将冷水注入第一总接管6、第三总接管8、第五总接管10内,并同步进入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3、第三换热管4内,且由于高度越高水压越低,水压越低,水体的流速越慢,因此,第一换热管2、第二换热管3、第三换热管4内的水体的流速逐渐降低,且由于排烟管1内烟气内的热量的逐步吸收与散失,越靠近排烟管1顶部烟气内的热量越低,由此形成排烟管1底部的第三换热管4的水体流速大,烟气温度高,可快速带走大量热量,排烟管1中部的第二换热管3的水体流速中等,烟气温度中等,相较于第三换热管4降低了水体流速,增加了水体的吸热时间,提升了热量的吸收率,排烟管1顶部的第一换热管2的水体流速较慢,烟气温度较低,水体速较慢,进一步增加了水体的吸热时间,提升了热量的吸收率,之后当排烟管1内流过的烟气中的热量较少,烟气温度较低时,设备关闭第四控制阀16、第五控制阀20、第六控制阀21,打开第一控制阀13、第二控制阀14、第三控制阀15、第七控制阀22,此时设备由第二加水口19向进水管17内注入冷水,此时冷水沿进水管17顶端进入,冷水沿第一总接管6、第一换热管2、第二总接管7、出热管12、第四总接管9、第二换热管3、第三总接管8、进水管17、第五总接管10、第三换热管4、第六总接管11、出热管12的顺序依次流过,此时,冷水首先进入第一换热管2,由于此时冷水尚未吸收热量,冷水与排烟管1顶部的烟气的温度梯度较大,热量的流速较快,因此,热量吸收率高,之后水体流进第二换热管3内,此时虽然水体温度提升,但排烟管1中部的烟气温度相较于排烟管1顶部的烟气的温度较高,由此热量的吸收率不会产生较大变化,同理,之后水体流进第三换热管4内,但排烟管1底部的烟气温度相较于排烟管1顶部的烟气的温度进一步提高,由此热量的吸收率同样不会产生较大变化,从而保证设备对排烟管1内的热量的吸收率。
1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