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线产品收线排线领域,进一步地涉及一种管线产品自动排线收卷设备。
背景技术:
2.圆管状产品以及线束/线缆等产品多以成卷状态进行包装运输和生产以及使用,所以需要有与之对应的上盘包装设备,常见的上盘设备对具有弯曲记忆的管线状产品以及对包装效果要求不高的管线状产品能够进行包装,但对于弯曲记忆效果不佳以及非标性较强的产品则很难达到较佳的包装效果,很多时候需要人工进行手扶包装,出现乱线的时候还需要进行暂停以及时手工返圈和手工码顺排布,以确保产品不出现产生明显间隙或堆叠交叉等乱线问题。
3.使用普通的包装方式的上盘设备一般是使用排线器进行排线,排线的时候弯曲记忆效果不佳以及非标性较强的管线产品无法像弹簧一样沿着自己固定的路径排布,会出现因排线距离过少出现相邻的线圈相互交叉堆叠或排线距离过多而相邻的线圈之间出现间隙的现象,且排线的时候会因为存有缺陷的线圈不断增加而导致误差累积,进而致使管线排线分布不均匀、整体高低不平及排布混乱乱线的情况,最终导致线圈上盘效果差以及部分线圈产品的质量不佳甚至部分线圈产品因交叉堆叠而出现压印折痕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收线装置,其通过设置能够驱动绕有待收卷线缆的布线导轮进行水平平移的布线装置,在收线装置的上方设置能够驱动用于对待收卷线缆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进行升降的排线装置,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收线装置,包括:
6.收线装置,用于收卷待收卷线缆;
7.布线装置,设置在所述待收卷线缆的移动路径上,所述布线装置包括布线导轮和第一水平平移模组,所述待收卷线缆绕在所述布线导轮上,所述布线水平平移模组与所述布线导轮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布线导轮水平平移;
8.排线装置,位于收线装置的上方,所述排线装置包括限位组件、第二水平平移模组和第二升降模组,所述限位组件紧贴所述收线装置,用于对所述待收卷线缆的收卷进行限位,所述第二水平平移模组用于驱动所述限位组件水平平移,所述第二升降模组用于驱动所述限位组件升降。
9.布线装置和排线装置的协调配合使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线缆收线装置能自动对线缆完成收线包装,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的效果,也有效避免了出现乱线的时候需要进行暂停以及时手工返圈和手工码顺排布的现象,达到能够有效解放人工手扶定位的劳动力,能够适应于大规模生产,还可以提供包装质量更优质、包装精密美观的线圈产品。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布线装置还包括第一升降模组,所述第一升降模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以及用于安装所述布线导轮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使得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能够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支撑架以控制所述布线导轮升降。
11.第一升降模组的设定使待收卷线缆可以更合理地对应收线装置20上的对应位置,从而使线缆收线装置20的线缆收卷更省力更流畅,另外伺服电机具有控制精度高、低速运行稳定性好等特性,通过驱动第一伺服电机以能够更精确地控制第一支撑架的移动,从而使布线导轮的升降更精确可控,从而使线缆的收卷作业更整齐有序。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水平平移模组包括第一水平导轨和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一支撑架设置与所述第一水平导轨对应的第一滑块,使得所述第一升降模组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水平导轨滑动;
13.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使得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能够通过驱动所述第一滑块以控制所述布线导轮水平平移。
14.在第二伺服电机的驱动下,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一升降模组沿第一水平导轨水平平移,从而实现在线缆收卷过程中可以更精确控制待收卷线缆到达收线装置上对应的最佳位置,进一步为最终的线圈产品的包装质量提供保障。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升降模组包括第三伺服电机和第二支撑架,所述限位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二支撑架与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使得所述第三伺服电机能够通过驱动所述第二支撑架以控制所述限位组件升降。
16.限位组件和第三伺服电机的设定使待收卷线缆在快速移动的过程中仍可以更精确更稳定地对应于收线装置上的最佳位置,从而进一步强化了待收卷线缆收卷工作的整齐有序。
1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水平平移模组包括第二水平导轨和第四伺服电机,所述第二支撑架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水平导轨对应的第二滑块,使得所述第二升降模组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水平导轨滑动;
18.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使得所述第四伺服电机能够通过驱动所述第二滑块以控制所述布线导轮水平平移。
19.在第四伺服电机的驱动下,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二升降模组能够更精准地沿第二水平导轨进行水平平移,从而实现在线缆收卷过程中可以更精确控制待收卷线缆到达收线装置上对应的最佳位置,进一步为最终的线圈产品的包装质量提供保障。
2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杆,两个所述限位杆平行设置且相贴近,其中一个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收线装置直接接触,另一个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收线装置之间留有预设距离,使得两个所述限位杆与所述收线装置之间形成与所述待收卷线缆匹配的限位槽;
21.所述第二支撑架和所述第三伺服电机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架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所述限位杆,使得能够通过控制两个所述限位杆的升降以调整所述限位槽的方向。
22.通过第三伺服电机的精确驱动,实现了能够通过控制限位杆的升降和水平平移以调整所述限位槽的方向和位置,从而能够保证用于放置即将成卷的待收卷线缆始终保持在
收线装置上的最佳位置。
2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缆收线装置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的一端设置有所述排线装置,所述排线装置设置于所述布线装置远离所述收线装置的一端;
24.所述排线装置包括排线底板,所述第二水平导轨固定设置于所述排线底板上,所述排线底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机架上。
25.机架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缆收线装置可以灵活移动,另外支撑板可以设置在收线装置的两侧,使得排线装置正好悬空处于收线装置的上方。
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缆收线装置还包括排线器,所述排线器设置于所述待收卷线缆的移动路径上且相对所述布线装置远离所述排线装置的一侧。
27.排线器的使用使得线缆收线装置的上盘收线适用范围更广,线缆的排布效果更佳,也进一步提高了收卷完成的线圈产品的包装质量。解决了记忆效果不佳或非标性较强的管(线)产品较难自动包装的问题。
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缆收线装置还包括线缆张力控制器,用于控制线缆的张力,所述线缆张力控制器设置于所述待收卷线缆的移动路径上相对所述排线器远离所述排线装置的一侧。
29.线缆张力控制器的使用有效保护了待收卷线缆的安全和完整性,有效避免布线装置、排线装置及排线器等装置拉力过大导致待收卷线缆受损甚至线缆收线装置出现故障从而停止工作的情况。
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机架上还设置有收卷防护罩。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缆收线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32.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缆收线装置组件,通过在待收卷线缆的移动路径上设置布线装置排线装置及收线装置,其中布线装置能够驱动绕有待收卷线缆的布线导轮进行水平平移,排线装置设置在收线装置的上方,且能够驱动用于对待收卷线缆进行限位的限位组件进行升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线缆收卷完成的线圈产品出现产生明显间隙或堆叠交叉等乱线的问题,同时自动化程度高从而能够自动对线缆直接收线包装,有效避免了出现乱线的时候需要进行暂停以及时手工返圈和手工码顺排布的现象,达到能够有效解放人工手扶定位的劳动力,适应于大规模生产,不仅生产效率高,也可以确保线圈产品的包装质量,以达到包装精密美观的效果;
33.2、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线缆收线装置组件,通过设置多个伺服电机对应精密控制布线装置和排线装置,使线缆上盘的位置精准可控,从而为线缆的收线产品的包装质量提供保障。
附图说明
34.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3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线缆收线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线缆收线装置的布线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7.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线缆收线装置的排线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号说明:
39.机架10,收线装置20,布线装置30,布线导轮31,第一支撑架32,第一水平导轨33,移动板34,排线装置40,限位杆41,第二水平导轨42,第二支撑架43,排线底板44,限位感应装置45,支撑板50,排线器60,线缆张力控制器70,触屏控制器80。
具体实施方式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41.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42.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43.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44.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5.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附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线缆收线装置20,包括机架10、收线装置20、布线装置30和排线装置40,收线装置20用于收卷待收卷线缆,且设置在机架10上,布线装置30设置在待收卷线缆的移动路径上,排线装置40位于收线装置20的上方,其中布线装置30包括布线导轮31和第一水平平移模组,待收卷线缆绕在布线导轮31上,布线水平平移模组与布线导轮31连接,用于驱动布线导轮31水平平移,述排线装置40包括限位组件、第二水平平移模组和第二升降模组,限位组件紧贴收线装置20,用于对待收卷线缆的收卷进行限位,第二水平平移模组用于驱动限位组件水平平移,第二升降模组用于驱动限位组件升降。通过在收卷线缆的移动路径上设置收线装置20、布线装置30及排线装置40,使线缆收线装置20能自动对线缆完成收线包装,具有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的效果,也有效避免了出现乱线的时候需要进行暂停以及时手工返圈和手工码顺排布的现象,达到能够有效解放人工手扶定位的劳动力,能够适应于大规模生产,还可以提供包装质量更优质、包装精密美观的线圈产品。
46.具体地,排线装置40设置于布线装置30远离收线装置20的一端,另外机架10下可以安装有轮子,以方便线缆收线装置20进行灵活转移,轮子上也有固定装置,使线缆收线装置20在工作时处于稳定状态,线缆收线装置20也可以固定在工作车间,以确保工作时的稳定性,具体情况根据实际需求而定。
47.需要指出的是,收线装置20包括纸盘、两个侧板、气缸以及宽度调节组件,两个侧
板分别设置于纸盘的两侧,而且一个固定连接,一个可调节连接,气缸用于实现张开和夹紧纸盘,宽度调节组件通过调节气缸控制可调节连接的侧板的移动以改变纸盘上两个侧板之间的宽度,从而调整实现收线装置20的盘宽设置和线圈产品的宽度。
48.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附图1和图2,布线装置30还包括第一升降模组,第一升降模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以及用于安装布线导轮31的第一支撑架32,第一支撑架32与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使得第一伺服电机能够通过驱动第一支撑架32以控制布线导轮31升降,以使待收卷线缆可以更合理地对应收线装置20,使线缆收线装置20的线缆收卷更省力更流畅。
49.具体地,第一升降模组升降的范围可以对应收线装置20上的线圈最大半径以及纸盘的位置,使得线缆在布线装置30和收线装置20之间的移动路径上可以始终保持水平和阻力最小,为线缆收线装置20的高效率高质量生产提供保障。
50.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附图1以及图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第一水平平移模组包括第一水平导轨33和第二伺服电机,支撑架设置与第一水平导轨33对应的第一滑块,使得第一升降模组能够沿着第一水平导轨33滑动,第一滑块与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使得第二伺服电机能够通过驱动第一滑块以控制布线导轮31水平平移。
51.具体地,第一水平平移模组包括一个移动板34,第一升降模组上的零组件均设置于移动板34上,移动板34与第一水平导轨33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滑块,使第二伺服电机能够通过驱动第一滑块以控制移动板34水平平移,进而控制布线导轮31水平平移,从而在线缆收卷过程中可以精确控制线缆到达对应收线装置20的最佳位置。
52.在一个实施例中,排线装置40包括排线底板44,排线底板44的两端均设置有支撑板50,支撑板50固定连接于机架10上,支撑板50可以设置在收线装置20的两侧,使得排线装置40正好悬空处于收线装置20的上方。
53.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附图1以及图3,第二升降模组包括第三伺服电机和第二支撑架43,限位组件设置于第二支撑架43上,第二支撑架43与第三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使得第三伺服电机能够通过驱动第二支撑架43以控制限位组件升降,具体地,第二升降模组的升降范围与收线装置20上的线圈最大半径以及纸盘的位置相对应。
54.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附图1以及图3,第二水平平移模组包括第二水平导轨42和第四伺服电机,其中,第二水平导轨42固定设置于排线底板44上,第二支撑架43设置有与第二水平导轨42对应的第二滑块,使得第二升降模组能够沿着第二水平导轨42滑动,第二滑块与第四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使得第四伺服电机能够通过驱动第二滑块以控制布线导轮31水平平移,通过第三伺服电机和第四伺服电机的驱动,使线缆收卷过程中线缆可以尽可能完美对应收线装置20的最佳位置已完成线缆的精准定位排布,从而为线缆收线装置20生产的线圈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55.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附图1以及图3,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杆41,两个限位杆41平行设置且相贴近,其中一个限位杆41与收线装置20直接接触,另一个限位杆41与收线装置20之间留有预设距离,使得两个限位杆41与收线装置20之间形成与待收卷线缆匹配的限位槽,第二支撑架43和第三伺服电机的数目均为两个,两个第二支撑架43分别固定连接对应的限位杆41,使得能够通过驱动两个第三伺服电机控制两个第二支撑架43以调整限位槽的方向,需要指出的是,在排线底板44上设置限位感应装置45,以进一步精确地控制
两个限位杆41的水平移动。
56.具体地,线缆收线装置20的线缆收卷过程如下:从左往右进行第一圈排线的时候,左边的限位杆41位于收线装置20上的纸盘上方,而且与收线装置20之间留有恰好一个线缆直径大小的预设距离,右边的限位杆41位于收线装置20上收线装置20的纸盘上方并紧贴收线装置20的纸盘,限位槽内是即将完成收卷的线缆,然后限位槽随着布线装置30向右移动。当右边的限位杆41移动至距离收线装置20的右侧板只剩下一根线的宽度的位置的时候,左边的限位杆41停止移动,右边的限位杆41往上移出一根线缆的外径的高度,待上盘完最右边一圈设定角度的线圈产品时,完成第一圈的线缆收卷工作,然后开始第二圈的线缆收卷工作,当右边的限位杆41再往上移出一根线缆的外径的高度后,最右边第二圈设定角度的线圈产品被完成,继而从右往左进行排线,这时候右边的限位杆41位于限位槽的上方,左边的限位杆41紧贴上一圈已完成收卷的线圈。当左边的限位杆41移动至距离收线装置20的左侧板只剩下一根线缆的宽度的位置的时候,右边的限位杆41停止移动,左边的限位杆41往上移出一根线缆的外径的高度,待上盘完最左边一圈设定角度的线圈产品后,完成第二圈的线缆收卷工作,并开始第三圈的线缆收卷工作,左边的限位杆41再往上移出一根线缆的外径的高度,继而又开始从左往右进行排线,重复第一圈的过程,依次进行循环排布线,直至线圈产品排布达到所需长度即完成所需层数排布时,代表完整的高品质的线圈产品完成。
57.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缆收线装置20还包括排线器60,排线器60设置于待收卷线缆的移动路径上且相对布线装置30远离排线装置40的一侧,排线器60的使用可以对即将进入排线装置40的线缆进行初步排线,以理顺线缆的方向和避免线缆旋转过多而影响线圈质量。
58.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附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线缆收线装置20还包括用于控制线缆的张力的线缆张力控制器70,线缆张力控制器70设置于待收卷线缆的移动路径上相对排线器60远离排线装置40的一侧。
59.需要指出的是,机架10上还固定有触屏控制器80,用于实现对整个线缆收线装置20的控制,触屏控制器80设置于线缆张力控制器70和排线器60之间。
60.在一个实施例中,参考说明书附图1,机架10上还设置有收卷防护罩,包裹收线装置20、布线装置30、排线器60及排线装置40上的限位组件,以保护线缆收线装置20工作时,保护操作人员和避免工作人员误触受伤。
61.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