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重载集装箱快速自动装卸机工装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在目前海外钢结构项目施工中,构件和辅材的运输通过集装箱方式进行,关键的装卸方式为:通过大型机械吊装打包好的构件或者辅材,前方通过牵引装置导入箱体内,且预先在箱体内涂抹黄油,后方通过铲车或者叉车等进行动力顶推,一步一步塞入箱体内;集装箱到达堆场后,通过汽车吊和叉车相互结合的方式进行拖拽,将打包好的构件或者辅材卸载出来。该装卸方式,操作复杂,机械使用多,安全隐患大,集装箱损伤大。
3.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装卸效率高、安全性高、操作便利、损伤性低的一种重载集装箱快速自动装卸机工装及其使用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载集装箱快速自动装卸机工装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载集装箱快速自动装卸机工装,包括承载移动式托架、动力输送装置、固定有轨顶升托架、自平衡调节装置,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承载移动式托架用于承载和运输货物。
6.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动力输送装置用于为运输货物提供动力源。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有轨顶升托架用于支撑货物,方便抽出承载移动式托架。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自平衡调节装置用于对接固定有轨顶升托架,保证货物平稳输送。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动力输送装置设置于预承载移动式托架顶部,所述固定有轨顶升托架设置于承载移动式托架左侧侧边,所述自平衡调节装置设置于承载移动式托架底部,所述承载移动式托架左侧顶部两端设置有装卸运行控制器,所述装卸运行控制器用于控制固定有轨顶升托架升降。
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一种重载集装箱快速自动装卸机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装卸运行控制器一侧设置有传动轴,所述动力输送装置与装卸运行控制器7通过传动轴连接,所述装卸运行控制器与固定有轨顶升托架连接。
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承载移动式托架包括承载托架,所述承载托架底部设置有车桥,所述车桥两端设置有车轮。
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自平衡调节装置包括承重支架,所述承重支架的四角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通过液压传动与承重支架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支撑柱的承载强度。
13.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动力输送装置包括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两侧设置有滚动导轨,所述固定支架内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轴端连接主动轴,所述主动轴的另一端连接传动装置的输入端,所述主动轴与传动装置齿轮啮合,所述传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从动轴,所述从动轴与传动装置齿轮啮合,所述从动轴两端均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上方设置有第二移动支架,所述第二移动支架内部设有若干等距的滚轮一,所述滚轮一与齿轮相配合,所述第二移动支架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支架,所述第一移动支架内部设有若干等距的滚轮二,所述滚轮二下方活动连接有滚动导轨,所述从动轴左侧设置有传动轴,所述从动轴与传动轴平行设置,所述从动轴与传动轴两侧均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从动轴与传动轴通过传送带连接。
14.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固定有轨顶升托架包括固定有轨托架,所述固定有轨托架内部设置有若干梯形锲块,所述固定有轨托架顶部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内设置有若干支点槽,所述支点槽与梯形锲块相配合,所述固定有轨托架内部设置有螺纹丝杆,所述螺纹丝杆部分穿过梯形锲块,所述螺纹丝杆右端设置有万向节,所述万向节另一端连接装卸运行控制器,所述螺纹丝杆通过万向节与装卸运行控制器连接。
15.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包括以下步骤:
16.s1:在集装箱内预设固定式有轨顶升托架,同时组装承载移动式托架,接通控制器和电源等设备;
17.s2:将承载移动式托架整体与集装箱内预设的固定式有轨托架进行调平对接连接;
18.s3:打包完成的构件采用大型机械吊装至承载移动式托架上,通过自平衡调节装置确保箱内固定式有轨顶升托架与承载移动式托架等高水平,能有效连接;
19.s4:启动动力运输装置,将承载移动式托架匀速输送至集装箱内,整体包装就位后,启动装卸运行控制器使固定式有轨顶升托架升起,支撑货物托架;
20.s5:通过动力运输装置将移动托架抽拉出箱体,启动装卸运行控制器使固定式有轨顶升托架降落,整体的包装就位在集装箱内;
21.s6:箱体运输到位后,打开集装箱尾门,设置自平衡调节装置,使承载式移动托架与固定有轨顶升托架对接,启动装卸运行控制器使固定有轨顶升托架上升,承载货物,使整体货物抬高,将移动式托架轨道滑入箱体内就位,再次启动装卸运行控制器使固定有轨顶升托架下降,将货物整体落位在移动式托架前段轨道上,通过动力运输装置将货物整体卸出箱体。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集装箱内安装固定有轨顶升托架,在外部组装承载移动式托架,通过自平衡调节装置对接固定有轨顶升托架,让货物通过承载移动式托架移入集装箱内,最后通过装卸运行控制器抬升固定有轨顶升托架,抽出承载移动托架,实现装卸自动化,提高装卸效率,减少人力投入,安全性高,操作便利、损伤性低。
附图说明
23.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24.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6.图3是本发明的整体效果示意图;
27.图中:1、承载托架;2、车桥;3、车轮;4、承重支架;5、支撑柱;6、传动装置;7、装卸运行控制器;8、固定有轨托架;9、支撑架;10、固定支架;11、第一移动支架;12、第二移动支架;13、滚动导轨;14、电机;15、主动轴;16、从动轴;17、齿轮;18、传动轴;19、万向节;20、螺纹丝杆;21、支点槽;22、滚轮二;23、滚轮一;24、传送带;25、梯形锲块。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重载集装箱快速自动装卸机工装,包括承载移动式托架,承载移动式托架用于承载和运输货物,承载移动式托架顶部设置有动力输送装置,用于为运输货物提供动力源,承载移动式托架左侧侧边设置有固定有轨顶升托架,用于支撑货物,方便抽出移动托架,承载移动式托架底部设置有自平衡调节装置,用于对接固定有轨顶升托架,保证货物平稳输送,承载移动式托架左侧顶部两端设置有装卸运行控制器7,用于控制固定有轨顶升托架升降,装卸运行控制器7一侧设置有传动轴18,动力输送装置与装卸运行控制器7通过传动轴18连接,装卸运行控制器7与固定有轨顶升托架连接;
30.承载移动式托架包括承载托架1,承载托架1底部设置有车桥2,车桥2两端设置有车轮3;
31.自平衡调节装置包括承重支架4,承重支架4的四角设置有支撑柱5,支撑柱5通过液压传动与承重支架4滑动连接,支撑柱5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支撑柱5的承载强度;
32.动力输送装置包括固定支架10,固定支架10两侧设置有滚动导轨13,固定支架10内部设置有电机14,电机14轴端连接主动轴15,主动轴15的另一端连接传动装置6的输入端,主动轴15与传动装置6齿轮啮合,传动装置6的输出端连接从动轴16,从动轴16与传动装置6齿轮啮合,从动轴16两端均设置有齿轮17,齿轮17上方设置有第二移动支架12,第二移动支架12内部设有若干等距的滚轮一23,滚轮一23与齿轮17相配合,第二移动支架12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支架11,第一移动支架11内部设有若干等距的滚轮二22,滚轮二22下方活动连接有滚动导轨13,从动轴16左侧设置有传动轴18,从动轴16与传动轴18平行设置,从动轴16与传动轴18两侧均设置有传送带24,从动轴16与传动轴18通过传送带24连接;
33.固定有轨顶升托架包括固定有轨托架8,固定有轨托架8内部设置有若干梯形锲块25,固定有轨托架8顶部设置有支撑架9,支撑架9内设置有若干支点槽21,支点槽21与梯形锲块25相配合,固定有轨托架8内部设置有螺纹丝杆20,螺纹丝杆20部分穿过梯形锲块25,螺纹丝杆20右端设置有万向节19,万向节19另一端连接装卸运行控制器7,螺纹丝杆20通过万向节19与装卸运行控制器7连接;
34.一种重载集装箱快速自动装卸机的使用方法:
35.s1:在集装箱内预设固定式有轨顶升托架,同时组装承载移动式托架,接通控制器和电源等设备;
36.s2:将承载移动式托架整体与集装箱内预设的固定式有轨托架进行调平对接连接;
37.s3:打包完成的构件采用大型机械吊装至承载移动式托架上,通过自平衡调节装置确保箱内固定式有轨顶升托架与承载移动式托架等高水平,能有效连接;
38.s4:启动动力运输装置,将承载移动式托架匀速输送至集装箱内,整体包装就位后,启动装卸运行控制器7使固定式有轨顶升托架升起,支撑货物托架;
39.s5:通过动力运输装置将移动托架抽拉出箱体,启动装卸运行控制器7使固定式有轨顶升托架降落,整体的包装就位在集装箱内;
40.s6:箱体运输到位后,打开集装箱尾门,设置自平衡调节装置,使承载式移动托架与固定有轨顶升托架对接,启动装卸运行控制器7使固定有轨顶升托架上升,承载货物,使整体货物抬高,将移动式托架轨道滑入箱体内就位,再次启动装卸运行控制器7使固定有轨顶升托架下降,将货物整体落位在移动式托架前段轨道上,通过动力运输装置将货物整体卸出箱体。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