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技术用信息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589942发布日期:2023-09-27 15:20阅读:22来源:国知局


1.本技术涉及信息采集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无线信息技术进行航拍且能够改变机架宽度以便适应狭窄空间飞行的信息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基于无线信息技术进行数据采集的信息采集装置(即带有拍摄装置的无人机)可广泛应用于国家生态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勘探、海洋环境监测、土地利用调查、水资源开发、农作物长势监测与估产、农业作业、自然灾害监测与评估、城市规划与市政管理、森林病虫害防护与监测、公共安全、国防事业、数字地球以及广告摄影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3.而无人机上搭载的拍摄装置往往要求很高的拍摄清晰度和摄影清晰度,有时候需要频繁抓拍、开启/关闭摄影功能,航拍无人机需要挂载运动相机。目前控制运动相机摄像和摄影有效两种方式:一是运用手机app控制,但是相机与手机之间通过wifi形式连接,wifi传输距离有限;另外一种是通过红外线遥控器控制,但是这两种控制方式都仅仅适用于近距离拍摄。
4.现有技术中,cn205633052u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无人机的远距离航拍摄影控制器及航拍无人机,其技术方案为:包括航拍无人机和远距离航拍摄影控制器;所述航拍无人机包括无人机脚架、云台、相机、螺旋桨、电机和机箱;所述无人机脚架设置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机箱的底部;所述云台的一端固定在机箱的底面中间位置,另一端与相机连接;所述螺旋桨与电机转动连接,所述电机固定设置在无人机机臂的一端,且无人机机臂的另一端与机箱固定连接;所述远距离航拍摄影控制器包括遥控器接收机、主控制器和相机红外线遥控器,且遥控器接收机、主控制器和相机红外线遥控器均固定安装在机箱上;所述遥控器接收机和主控制器、主控制器和相机红外线遥控器均通过连接线连接;所述主控制器包括主控芯片和电源模块,且主控芯片和相机红外线遥控器均与电源模块电性连接;
5.其技术方案的优点为:可远距离控制运动相机航拍摄影,有效解决了现有wifi或红外遥控无法远距离控制信息采集装置进行拍摄的问题;
6.其技术方案的缺点为:无人机的机翼为固定式结构,尺寸无法进行调整,当采集装置需要进入巷道、矿洞、管井、烟道等空间较为狭小的地方时,会因机翼的翼展宽度偏大而无法有效进入,需要更换翼展较小的无人机,从而增大了无人机的购置成本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7.本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信息采集装置的机翼为固定式结构,尺寸无法进行调整,当采集装置需要进入巷道、矿洞、管井、烟道等空间较为狭小的地方时,会因机翼的翼展宽度偏大而无法有效进入,需要更换翼展较小的无人机,从而增大了无人机的购置成本问题。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信息技术用信息采集装置,包括用于起
基础支撑作用的机座,机座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拍摄作用的相机,机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安装飞行作用桨叶且能够绕着机座进行摆动以改变采集装置宽度以便于适应狭小空间飞行的机翼;
9.机座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与机翼相连接从而驱动机翼发生摆动的连杆;
10.连杆分为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
11.第一连杆的另一侧则设置有绕着机座进行转动的单向支架,在机座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单向支架摆动并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杆,在螺杆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螺杆运转的微型电机。
12.由于本技术在机座的两侧对称设计了用于安装飞行作用桨叶且能够绕着机座进行摆动以改变采集装置宽度以便于适应狭小空间飞行的机翼,因此机翼的翼展宽度能够根据采集装置所要进入的空间大小而适应调整,解决了现有技术现有信息采集装置的机翼为固定式结构,尺寸无法进行调整,当采集装置需要进入巷道、矿洞、管井、烟道等空间较为狭小的地方时,会因机翼的翼展宽度偏大而无法有效进入,需要更换翼展较小的无人机,从而增大了无人机的购置成本问题。
13.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有益效果:
14.本技术通过在机座的两侧对称设计了用于安装飞行作用桨叶且能够绕着机座进行摆动以改变采集装置宽度以便于适应狭小空间飞行的机翼,因此机翼的翼展宽度能够根据采集装置所要进入的空间大小而适应调整,因此有效的解决了现有信息采集装置因为机翼结构尺寸固定,需要根据采集空间准备多个不同尺寸的无人机,从而增大无人机购置成本得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6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机翼;2、第二连杆;3、第一连杆;4、支脚;5、电池组;6、三通支架;7、相机;8、机座;9、飞控模块;10、微型电机;11、螺杆;12、单向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1
20.本技术涉及一种信息技术用信息采集装置,如图1-5所示,该采集装置包括用于起基础支撑作用的机座8,机座8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拍摄作用(即视频、照片信息采集)的相机7,机座8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安装飞行作用桨叶且能够绕着机座8进行摆动以改变采集装置宽度以便于适应狭小空间飞行的机翼1,当采集装置需要进入巷道、矿洞、管井、烟道等空间较为狭小的地方时,为了避免因采集装置因展开的机翼1较宽,而无法顺利飞行时,此刻可以通过将机翼1绕着机座8同时向上摆动,从而缩小两组机翼1之间的间距,缩小采集装
置的宽度,从而能够顺利进入狭小空间进行作业。
21.机座8上部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操控采集装置进行运动的飞控模块9,飞控模块9通过无线信息技术与使用者手中的遥控器相连接,从而使得使用者通过遥控器(即摇杆)便能够发射控制信号至飞控模块9,飞控模块9则通过识别控制信号控制采集装置进行相应动作,而遥控器与飞控模块9之间的无线信息技术,主要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本领域常用的2.4g无线信号进行传输,因此,便不再进一步描述遥控器如何通过2.4g无线信号与飞控模块9进行交互,现有的飞控模块9一般包含gps、气压计、imu(惯性测量单元,包含一个三轴加速度计和一个三轴陀螺仪)和指南针。
22.机座8上部另一侧设置有用于供给采集装置进行作业的电池组5,电池组5可以根据使用情况及制造成本来选择为蓄电池、充电电池或者一次性电池。
23.机座8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与机翼1相连接从而驱动机翼1发生摆动的连杆,连杆分为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2,第一连杆3和第二连杆2之间为交叉布置,且为了便于两者的连接,因此在两者之间增设了用于起连接作用的三通支架6,且第二连杆2通过轴承与三通支架6之间连接,以便于其能够与三通支架6之间产生相对转动,从而使得机翼1保持水平状态;
24.而第一连杆3的另一侧则设置有绕着机座8进行转动的单向支架12,为了驱动第一连杆3发生摆动,因此在机座8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单向支架12摆动并与其螺纹连接的螺杆11,并且在螺杆11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螺杆11运转的微型电机10,从而通过微型电机10驱动螺杆11进行转动,螺杆11便能够驱动单向支架12和第一连杆3发生绕着机座8的摆动,而第一连杆3则通过三通支架6带动第二连杆2发生摆动,从而使得机座8两侧的两个第二连杆2之间的间距变小,令信息采集装置能够顺利进入较为狭窄的空间;
25.而机座8下部的相机7,可以根据采集效果以及建造成本,来考虑是否要加入防抖云台进行支撑相机7,以令相机7能够进行高清晰拍摄操作;
26.为了便于信息采集装置降落至地面后,能够形成有效支撑,从而避免损坏机座8底部的相机7,因此在四周的机翼1下部设置有用于起支撑作用的支脚4。
27.实施例2
28.本实施方式对于实施例1进一步说明,如图6所示,由于第二连杆2发生摆动(即发生收缩,信息采集装置宽度减少)时,为了保持机翼1处于水平状态,从而有利于信息采集装置的飞行稳定性,因此在支脚4的内部增设了用于增重作用使得机翼1在支脚4及自身重力作用下持续保持竖直状态的配重块,配重块的重量和形状可以根据支脚4的形状来设计,从而内嵌在支脚4内部;当然了,采用配重块的平衡方式仅为最简便有效的令机翼1保持竖直状态的方式,还可以考虑在机翼1与机座8之间增设用于控制机翼1在宽度收缩时保持竖直状态的伸缩杆结构,从而能够更有效的控制机翼1处于竖直状态(即机翼1上部的桨叶时刻处于水平状态)。
29.可以理解,本技术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技术不受此处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