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复合机器人底盘结构。
背景技术:2.复合型机器人是一种集成移动机器人和通用工业机器人两项功能为一身的新型机器人,在工业领域,通用工业机器人被称为机械臂或者机械手,主要是替代人胳膊的抓取功能;而移动机器人是替代人腿脚的行走功能。
3.公开号:cn209023009u,上述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器人底盘结构,包含底盘座以及安装在所述底盘座上的若干驱动轮以及若干万向轮;所述万向轮通过过渡件安装在所述底盘座上,所述过渡件与所述底盘座构成第一转动副;所述万向轮为偏心万向轮,其包含轮座、轮支架以及轮本体,所述轮座与轮支架构成第二转动副;所述第一转动副与所述第二转动副两者的转轴相互平行,且两者的转轴之间的间距与所述万向轮中所述轮本体的偏心距相等,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底盘结构采用将万向轮通过过渡件连接至底盘座的方案,使得在底盘反向运动过程中,轮支架的回摆不会使底盘座左右偏摆振动,轮本体与地面的基础部分基本保持在一条平行于运动方向的直线上,可有效保证底盘的行驶稳定性与行驶精度。
4.机器人的底盘是实现机器人运动的基础,一般机器人底盘均设置有从动轮,而且为了实现机器人的灵活转弯,机器人底盘的万向轮以偏心万向轮为主,现有的机器人底盘存以下缺陷,机器人底盘的万向轮在长期使用会出现损坏,现有的机器人底盘和万向轮通过螺栓固定,不便于拆卸,从而导致机器人底盘万向轮在工作出现损坏不便更换。
5.因此,需要对机器人底盘进行设计改造,有效的防止机器人底盘的万向轮在长期使用会出现损坏,现有的机器人底盘和万向轮通过螺栓固定,不便于拆卸,从而导致机器人底盘万向轮在工作出现损坏不便更换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6.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机器人底盘结构,具备了便于拆卸万向轮的优点,解决了机器人底盘的万向轮在长期使用会出现损坏,现有的机器人底盘和万向轮通过螺栓固定,不便于拆卸,从而导致机器人底盘万向轮在工作出现损坏不便更换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机器人底盘结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底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放置套,所述放置套的内部设置有传动组件,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圆块,所述圆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套,所述u型套的内壁通过轴销活动连接有转动盘。
8.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双轴电机,所述双轴电机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圆杆,所述圆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方块,所述方块的外侧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滚轮,所述滚轮的两端均开设有方槽,所述方块的外侧延伸至方槽的内部。
9.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贯穿至底板的顶部,所述固定块前侧与后侧的两侧均开设有抵紧槽,所述底板顶部前侧与后侧的两侧均设置有抵紧块,所述底板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内侧和抵紧块的外侧固定连接,所述抵紧块的内侧延伸至抵紧槽的内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抵紧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稳定块,所述底板顶部前侧与后侧的两侧均开设有稳定槽,所述稳定块的底部延伸至稳定槽的内部,所述稳定块和稳定槽滑动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底板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固定块的外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外端贯穿至限位块的外侧,所述螺杆和限位块螺纹连接。
12.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螺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把手的形状为半圆形,所述把手和螺杆配合使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放置套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数量为若干个,所述若干个散热孔呈等距离均匀分布。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本实用新型由双轴电机启动带动圆杆旋转,圆杆旋转带动方块旋转,方块旋转带动滚轮旋转,滚轮旋转可带动底板进行前后移动,当转动盘需要更换时,把手旋转带动螺杆旋转,螺杆旋转带动连接块向外侧移动,连接块向外侧移动带动抵紧块和稳定块向外侧移动,当抵紧块和抵紧槽脱离后,使用者向下推动固定块,固定块移动带动圆块、u型套和转动盘向下移动,从而会使固定块和底板脱离,从而达到了便于拆卸万向轮的优点。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双轴电机、圆杆、方块、滚轮和方槽的相互配合,能够启动双轴电机时可以带动圆杆旋转,圆杆旋转带动方块旋转,方块旋转带动滚轮旋转,滚轮旋转可带动底板进行前后移动,从而达到了便于移动底板的优点。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抵紧槽、抵紧块和连接块的相互配合,能够向内侧推动抵紧块时可以进入到抵紧槽的内部,从而可对固定块进行限位,从而防止固定块和底板脱离,从而导致滚轮无法带动底板进行转向。
18.4、本实用新型通过稳定块和稳定槽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抵紧块在移动时的稳定性,避免了抵紧块在移动时出现晃动的情况,从而导致抵紧块无法直线移动,从而无法让抵紧块进入到抵紧槽的内部,从而导致固定块无法被固定限位。
19.5、本实用新型通过限位块和螺杆的相互配合,能够旋转螺杆时可以带动限位块向内侧移动,限位块向内侧移动带动抵紧块和稳定块向内侧移动,抵紧块向内侧移动使其进入到抵紧槽的内部,避免了使用者还需同时推动四组抵紧块移动,不仅会浪费使用者的大量时间,还会导致限位固定块时的效率缓慢。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底板的主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固定块的仰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传动组件的爆炸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图。
24.图中:1、底板;2、放置套;3、传动组件;30、双轴电机;31、圆杆;32、方块;33、滚轮;34、方槽;4、固定块;5、圆块;6、u型套;7、转动盘;8、抵紧槽;9、抵紧块;10、连接块;11、稳定块;12、稳定槽;13、限位块;14、螺杆;15、把手;16、散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复合机器人底盘结构,包括底板1,底板1底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放置套2,放置套2的内部设置有传动组件3,底板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块4,固定块4的底部活动连接有圆块5,圆块5的底部固定连接有u型套6,u型套6的内壁通过轴销活动连接有转动盘7。
27.参考图1和图3,传动组件3包括双轴电机(30),双轴电机30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圆杆31,圆杆31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方块32,方块32的外侧通过螺栓螺纹连接有滚轮33,滚轮33的两端均开设有方槽34,方块32的外侧延伸至方槽34的内部。
2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双轴电机30、圆杆31、方块32、滚轮33和方槽34的相互配合,能够启动双轴电机30时可以带动圆杆31旋转,圆杆31旋转带动方块32旋转,方块32旋转带动滚轮33旋转,滚轮33旋转可带动底板1进行前后移动,从而达到了便于移动底板1的优点。
29.参考图2,固定块4的顶部贯穿至底板1的顶部,固定块4前侧与后侧的两侧均开设有抵紧槽8,底板1顶部前侧与后侧的两侧均设置有抵紧块9,底板1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设置有连接块10,连接块10的内侧和抵紧块9的外侧固定连接,抵紧块9的内侧延伸至抵紧槽8的内部。
3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抵紧槽8、抵紧块9和连接块10的相互配合,能够向内侧推动抵紧块9时可以进入到抵紧槽8的内部,从而可对固定块4进行限位,从而防止固定块4和底板1脱离,从而导致滚轮33无法带动底板1进行转向。
31.参考图4,抵紧块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稳定块11,底板1顶部前侧与后侧的两侧均开设有稳定槽12,稳定块11的底部延伸至稳定槽12的内部,稳定块11和稳定槽12滑动连接。
3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稳定块11和稳定槽12的相互配合,能够提高抵紧块9在移动时的稳定性,避免了抵紧块9在移动时出现晃动的情况,从而导致抵紧块9无法直线移动,从而无法让抵紧块9进入到抵紧槽8的内部,从而导致固定块4无法被固定限位。
33.参考图4,底板1顶部的前侧与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3,固定块4的外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螺杆14,螺杆14的外端贯穿至限位块13的外侧,螺杆14和限位块13螺纹连接。
3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限位块13和螺杆14的相互配合,能够旋转螺杆14时可以带动限位块13向内侧移动,限位块13向内侧移动带动抵紧块9和稳定块11向内侧移动,抵紧块9向内侧移动使其进入到抵紧槽8的内部,避免了使用者还需同时推动四组抵紧块9移动,不仅会浪费使用者的大量时间,还会导致限位固定块4时的效率缓慢。
35.参考图4,螺杆14的外端固定连接有把手15,把手15的形状为半圆形,把手15和螺杆14配合使用。
3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把手15,能够增大使用者旋转螺杆14时的接触面积,避免了使用者旋转螺杆14时的,由于和螺杆14的接触面积过小,从而导致螺杆14带动抵紧块9时移动缓慢,从而降低了抵紧块9的移动速度。
37.参考图3,放置套2的前侧与后侧均开设有散热孔16,散热孔16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散热孔16呈等距离均匀分布。
3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通过设置散热孔16,能够对双轴电机30进行散热,避免了双轴电机30在工作时温度过高,从而导致双轴电机30无法散热,从而会使双轴电机30出现损坏的情况,导致双轴电机30无法正常使用,从而会降低了双轴电机30的使用寿命。
3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使用者启动双轴电机30,双轴电机30启动带动圆杆31旋转,圆杆31旋转带动方块32旋转,方块32旋转带动滚轮33旋转,滚轮33旋转可带动底板1进行前后移动,从而达到了便于移动底板1的优点,当转动盘7需要更换时,使用者旋转把手15,把手15旋转带动螺杆14旋转,螺杆14旋转带动连接块10向外侧移动,连接块10向外侧移动带动抵紧块9和稳定块11向外侧移动,当抵紧块9和抵紧槽8脱离后,使用者向下推动固定块4,固定块4移动带动圆块5、u型套6和转动盘7向下移动,从而会使固定块4和底板1脱离,然后使用者重复以上相反步骤将新的转动盘7进行安装,从而达到了便于拆卸转动盘7的优点。
40.综上所述:该复合机器人底盘结构,通过设置底板1、放置套2、传动组件3、双轴电机30、圆杆31、方块32、滚轮33、方槽34、固定块4、圆块5、u型套6、转动盘7、抵紧槽8、抵紧块9、连接块10、稳定块11、稳定槽12、限位块13、螺杆14、把手15和散热孔16的配合使用,解决了机器人底盘的万向轮在长期使用会出现损坏,现有的机器人底盘和万向轮通过螺栓固定,不便于拆卸,从而导致机器人底盘万向轮在工作出现损坏不便更换的问题。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