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机舱边梁和车辆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600120发布日期:2023-09-27 21:2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及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前机舱边梁和车辆。


背景技术:

2.在汽车领域,存在各种梁体作为汽车承重件,设计时,对梁体有各种要求,例如,要求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同时自身又不能过重,以免汽车整体重量过重,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汽车的轻量化设计成为汽车设计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铝合金因其重量轻强度高的材料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轻量化设计中。例如,前机舱边梁。前机舱边梁位于汽车前机舱的下方,作为汽车前机舱的辅助支撑件使用,一般采用铝合金型材制成,设计时,前机舱边梁往往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度以支撑前机舱并在发生意外碰撞时保证车体强度,另外,为避免剧烈碰撞时产生硬接触,往往需要前机舱边梁在碰撞时能够适当溃缩变形,以具有适当吸能作用。
3.目前,采用铝合金型材制成的前机舱边梁在面临碰撞时其强度往往不足,且面临碰撞时的变形方向往往不能确定,变形方向的可控性较差,导致前机舱边梁有可能在溃缩变形时侵入驾驶室对乘客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机舱边梁,以解决机舱边梁强度不足以及在发生碰撞时变形方向不确定所导致安全隐患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前机舱边梁,包括:
6.前机舱边梁体,所述前机舱边梁体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前机舱边梁体内设有型腔,所述型腔沿第一方向延伸;
7.加强梁,所述加强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加强梁穿设在所述型腔内;
8.所述加强梁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用于引导所述前机舱边梁体在沿所述第一方向溃缩时的变形趋势。
9.进一步的,所述前机舱边梁体内的型腔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且各所述型腔沿第二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所述加强梁穿设在其中一个所述型腔内。
10.进一步的,所述前机舱边梁体内的型腔数量为三个,所述加强梁位于最下方的型腔内。
11.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和所述型腔在第二方向的横截面整体呈方形结构;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12.在第二方向上,所述加强梁的一侧外壁与型腔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梁的另一侧外壁与型腔的另一侧内壁存在间隙;
13.所述加强梁上与第二方向平行的另外两侧外壁分别与型腔内的两外两侧内壁相紧贴并固定连接。
14.进一步的,在第二方向上,所述加强梁的一侧外壁与型腔的一侧内壁通过结构胶和抽芯铆钉固定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上与第二方向平行的另外两侧外壁分别与型腔内第二方向平行的另外两侧内壁通过结构胶和抽芯铆钉固定连接。
16.进一步的,所述缺口位于所述加强梁上与第二方向平行的两侧壁上。
17.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梁贯穿所述型腔,且所述加强梁的两端与所述型腔的两端相平齐。
18.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前述的前机舱边梁和车架连接件,
19.所述车架连接件上侧通过螺栓与前机舱边梁体的上侧固定连接;所述车架连接件侧面通过结构胶与前机舱边梁体的一侧面固定连接,且所述车架连接件侧面对应所述加强梁的部分通过抽芯铆钉与所述加强梁固定连接;所述车架连接件下侧通过抽芯铆钉与前机舱边梁体连接,所述车架连接件底面通过结构胶和螺栓与前机舱边梁体的下侧固定连接。
20.进一步的,所述车体上还设有发动机舱边梁连接件,所述车架连接件和发动机舱边梁连接件均固定在前机舱边梁体的一端;
21.所述发动机舱边梁连接件通过结构胶和攻丝铆钉与前机舱边梁体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且所述发动机舱边梁连接件对应所述加强梁的部分通过螺栓与所述加强梁固定连接。
22.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有益效果:通过前机舱边梁内置加强梁,以增加前机舱边梁的整体强度,同时加强梁上开设缺口,由于缺口的存在,使得加强梁上存在一个受力相对薄弱的区域,该区域由于相对薄弱,加强梁在受到碰撞后会优先沿缺口方向发生溃缩,从而引导碰撞溃缩方向,可提升碰撞吸能过程稳健性。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梁体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的正视图;
25.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梁体的展开图;
26.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前机舱边梁的安装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前机舱边梁的展开图。
28.附图标记:
29.11-前机舱边梁体;111-型腔;112-加强梁;113-缺口;114-副车架安装套管;115-螺栓孔;12-车架连接件;121-结构胶;122-抽芯铆钉;13-发动机舱边梁连接件;131-攻丝铆钉。
30.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具体实施例
31.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例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技术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制。
3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3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4.此外,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下”、“左”以及“右”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35.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36.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37.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38.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描述。
39.实施例一
40.请参照图1和图2,一种前机舱边梁,设置于汽车的车体上。前机舱边梁包括:前机舱边梁体11和加强梁112,其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前机舱边梁体11用于作为前机舱边梁的基础,加强梁112作为加强件,用于加强前机舱边梁体11的整体强度。
41.前机舱边梁体11沿第一方向延伸,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优选前机舱边梁体11,也即其内部设有多个型腔11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以三个型腔111为例进行说明),各型腔111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各型腔111沿第二方向从上向下依次设置,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42.加强梁112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加强梁112穿设在其中一个型腔111内,加强梁112用于加强前机舱边梁体11的强度。本实施例中,以图1为例,设定第一方向为前机舱边梁体11首尾延伸的方向,设定第二方向为垂直第一的方向。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方向仅为清楚表述本方案内容。同时,本实施例中,根据图1所示,第二方向优选为竖直方向。通过设置不
同数量的型腔111,能够提高机舱边梁主体11的强度。
43.如图3所示,加强梁112上设有缺口113,缺口113用于引导前机舱边梁体11被碰撞时的溃缩变形趋势。缺口113位于加强梁112上与第二方向平行的两侧壁上。
44.如果加强梁112上不设置以缺口,加强梁112上各处的强度一致,无法准确地预料碰撞溃缩方向、变形方向,这可能导致非预期的安全问题。而由于缺口113的存在,使得加强梁上存在一个受力相对薄弱的区域,该区域由于相对薄弱,在受到碰撞后其会优先发生溃缩,如图3所示,沿加强梁112的长度方向即第一方向优先发生溃缩吸能,从而引导碰撞溃缩方向,可提升碰撞吸能过程稳健性。同时避免溃缩形变影响其他零件的正常使用。
45.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优选前机舱边梁体11内的型腔111数量为三个,加强梁112位于最下方的型腔111内。本实施例中,加强梁112设定在最下方的型腔111中,且数量为一个,在具体使用或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增减加强梁112的数量即可;同时也可以放置三个型腔111中任一位置。
46.请参阅图2,加强梁112和型腔111在第二方向的横截面整体呈方形结构;同时,加强梁112上与第二方向平行的两侧外壁分别与最下方的型腔111内第二方向平行的两侧内壁相紧贴并固定连接。加强梁112的外壁紧贴型腔111的内壁,以保证加强梁112在型腔111内稳定,避免发生松动。
47.在第二方向上,加强梁112的一侧外壁与型腔111的一侧内壁固定连接,加强梁112的另一侧外壁与型腔111的另一侧内壁存在间隙;加强梁112上与第二方向平行的另外两侧外壁分别与型腔111内的两外两侧内壁相紧贴并固定连接。具体的,加强梁112的下侧外壁与最下方的型腔111的下侧内壁固定连接,加强梁112的上外壁与最下方的型腔111的上侧内壁存在间隙。
48.加强梁112的下侧外壁与最下方的型腔111的下侧内壁通过结构胶和抽芯铆钉122固定连接。在第二方向上,加强梁112的一侧外壁与型腔111的一侧内壁通过结构胶和抽芯铆钉122固定连接。
49.加强梁112的下侧外壁与最下方的型腔111的下侧内壁以及加强梁112上与第二方向平行的另外两侧外壁与最下方的型腔111内第二方向平行的另外两侧内壁的固定连接有助于使加强梁112与前机舱边梁体11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加强其整体强度,由于其整体强度较高,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在加强梁112的两侧壁与最下方的型腔111的侧壁上开设螺栓孔115,并通过螺栓孔115作为汽车上其它附件的安装点。另外加强梁112的上外壁与最下方的型腔111的上侧内壁之间的间隙使得在装配时加强梁112能够方便的穿设在前机舱边梁体11内,避免装配困难。
50.加强梁112贯穿型腔111,且加强梁112的两端与型腔111的两端相平齐。能够保证前机舱边梁体11首尾整体的结构强度。
51.实施例二
5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确定前机舱边梁在汽车上应用,具体的,车辆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实施例一的前机舱边梁以及车架连接件12和发动机舱边梁连接件13。车架连接件12和发动机舱边梁连接件13均固定在前机舱边梁体11的一端。
53.车架连接件12上侧通过螺栓与前机舱边梁体11的上侧固定连接。车架连接件12侧
面通过结构胶121与前机舱边梁体1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且车架连接件12侧面对应加强梁112的部分通过抽芯铆钉122与加强梁112固定连接;车架连接件12下侧通过抽芯铆钉122与前机舱边梁体11连接,车架连接件12底面通过结构胶121和螺栓与前机舱边梁体11的下侧固定连接。
54.发动机舱边梁连接件13通过结构胶121和攻丝铆钉131与前机舱边梁体11的另一侧面固定连接,且发动机舱边梁连接件13对应加强梁112的部分通过螺栓与加强梁112固定连接。
55.加强梁112上设有副车架安装套管114,副车架安装套管114位于加强梁112上远离车架连接件12和发动机舱边梁连接件13的一端。
56.通过前机舱边梁体11前后延长并贯通,同时侧面和底面布置高强度抽芯铆钉122、结构胶121和前机舱边梁体11进行定位并紧固。配合拉铆螺母便于装配,达成加强梁112的连接,提高连接强度。
57.同时配合缺口113的设置,引导碰撞变形趋势,达到型材上布置软区、硬区,提升碰撞过程稳健性。
58.上述本技术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