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靠背座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靠背座椅的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动车即电力驱动车,又名电驱车,在现有的日常生活中,电动车广泛的运用在女士电动单车上,被用作短途的代步,故而广受大众的喜爱,而在现有的电动车靠背座椅使用过程中至少有以下弊端:1、现有的电动单车上的靠背与座椅一般都是固定式焊接在一起,使得座椅安装极为不便,故而降低了座椅安装的效率;2、现有的电动单车后车架靠背与座椅大都固定焊接,故而车主在载人时,由于每个人的身高体重不同,故而有些人坐在后座比较拥挤,不能对靠背的位置进行调节移动,故而降低了整体的舒适感。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靠背座椅的连接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靠背座椅的连接装置,包括电动车本体,所述电动车本体的上端左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上端中部开有穿通的矩形孔,所述安装框的前端和后端均螺纹连接有两个安装螺钉,所述安装框通过四个安装螺钉螺纹连接有坐垫安装机构,且坐垫安装机构的下部位于矩形孔内,所述坐垫安装机构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靠背支撑框,所述靠背支撑框的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开有t型限位滑槽,所述靠背支撑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调节靠背装置,且调节靠背装置与两个t型限位滑槽滑动连接。
6.优选的,所述坐垫安装机构包括加固底框,所述加固底框与靠背支撑框的右端固定连接所述加固底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座垫本体,所述加固底框的前端下部和后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长型卡块,两个所述长型卡块远离加固底框的一端均穿插固定连接有螺母。
7.优选的,所述加固底框的下部位于矩形孔内,所述加固底框分别通过两个长型卡块共同与安装框卡接,四个所述螺母分别与四个安装螺钉的位置一一对应。
8.优选的,所述调节靠背装置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与靠背支撑框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贯穿靠背支撑框的前端左部并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表面中部穿插固定连接有圆齿轮,所述固定柱的后端通过轴承与靠背支撑框活动连接,所述圆齿轮的上侧设置有连接靠背组件。
9.优选的,所述连接靠背组件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的下端前部和下端后部均固定连接有t型块,所述底座板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齿条块,所述底座板的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共同固定连接有椅背本体。
10.优选的,所述齿条块与圆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底座板分别通过两个t型块和两个t型限位滑槽与靠背支撑框滑动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坐垫安装机构,将坐垫安装机构上设有加固底框,将加固底框的上端与座垫本体固定连接,将加固底框的前端下部和后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长型卡块,将两个长型卡块远离加固底框的一端均穿插固定连接有两个螺母,在这些配合下,可将加固底框通过两个长型卡块与安装框卡接,并将四个安装螺钉一一对应四个螺母,人员可通过手动对螺母拧紧,故使得加固底框能够与安装框紧紧的螺纹连接在一起,故而便于人员对坐垫进行安装;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有调节靠背装置和连接靠背组件,在二者的相互配合使用下,可对椅背本体的位置进行左右方向的调节,使得后座载人时,能够根据乘客的体积对靠背和车座的空间进行调节,使得后座被乘坐人能够拥有良好的乘车体验感。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靠背座椅的连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靠背座椅的连接装置的坐垫安装机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靠背座椅的连接装置的调节靠背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靠背座椅的连接装置的连接靠背组件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电动车本体;2、安装框;3、矩形孔;4、安装螺钉;5、坐垫安装机构;6、靠背支撑框;7、t型限位滑槽;8、调节靠背装置;51、加固底框;52、座垫本体;53、长型卡块;54、螺母;81、伺服电机;82、固定柱;83、圆齿轮;84、连接靠背组件;841、底座板;842、t型块;843、齿条块;844、椅背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2.实施例
23.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24.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靠背座椅的连接装置,包括电动车本体1,电动车本体1的上端左部固定连接有安装框2,安装框2的上端中部开有穿通的矩形孔3,安装框2的前端和后端均螺纹连接有两个安装螺钉4,安装框2通过四个安装螺钉4螺纹连接有坐垫安装机构5,且坐垫安装机构5的下部位于矩形孔3内,坐垫安装机构5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靠背支撑框6,靠背支撑框6的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均开有t型限位滑槽7,靠背支撑框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调节靠背装置8,且调节靠背装置8与两个t型限位滑槽7滑动连接。
25.本实施例中,坐垫安装机构5包括加固底框51,加固底框51与靠背支撑框6的右端固定连接,加固底框5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座垫本体52,加固底框51的前端下部和后端下部均固定连接有长型卡块53,两个长型卡块53远离加固底框51的一端均穿插固定连接有螺母54,加固底框51的下部位于矩形孔3内,加固底框51分别通过两个长型卡块53共同与安装框2卡接,四个螺母54分别与四个安装螺钉4的位置一一对应;通过设有坐垫安装机构5,将坐垫安装机构5上设有加固底框51、座垫本体52、长型卡块53和螺母54,使得在这些配合下,人员将加固底框51通过两个长型卡块53与安装框2进行卡接,使得四个安装螺钉4与四个螺母54一一对应,人员可通过手动拧紧四个螺母54,可使加固底框51与安装框2紧紧的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从而使得人员能够快速、便利的对座椅进行安装,故而提高了安装的效率。
26.本实施例中,调节靠背装置8包括伺服电机81,伺服电机81与靠背支撑框6的前端固定连接,伺服电机81的输出端贯穿靠背支撑框6的前端左部并固定连接有固定柱82,固定柱82的外表面中部穿插固定连接有圆齿轮83,固定柱82的后端通过轴承与靠背支撑框6活动连接,圆齿轮83的上侧设置有连接靠背组件84,连接靠背组件84包括底座板841,底座板841的下端前部和下端后部均固定连接有t型块842,底座板841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齿条块843,底座板841的上端前部和上端后部共同固定连接有椅背本体844,齿条块843与圆齿轮83之间啮合连接,底座板841分别通过两个t型块842和两个t型限位滑槽7与靠背支撑框6滑动连接,通过设有调节靠背装置8,将调节靠背装置8上设有连接靠背组件84,使得二者的配合使用下,人员启动伺服电机81进行工作,伺服电机81带动固定柱82外表面中部穿插固定连接的圆齿轮83进行转动,而圆齿轮83与齿条块843之间啮合连接,故而齿条块843同步带动上端固定连接的底座板841通过两个t型块842位于两个t型限位滑槽7内进行左右限位移动,使得椅背本体844能够左右移动,故而被乘坐人乘坐在后座时,可根据个人需求对座椅和椅背本体844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使得乘坐时的舒适感能够提升。
27.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调节的电动车靠背座椅的连接装置,便于对电动单车的靠背位置进行移动,从而提高后座人员的舒适度,在使用过程中,首先通过在电动车本体1的上端左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框2,将安装框2的上端开有穿通的矩形孔3,将矩形孔3内放置有坐垫安装机构5,通过在坐垫安装机构5上设有加固底框51、座垫本体52、长型卡块53和螺母54,在这些配合下,将加固底框51通过两个长型卡块53与安装框2卡接在一起,使得四个螺母54分别与四个安装螺钉4的位置一一对应,故而人员通过外部工具对四个安装螺钉4进行拧动,可使得加固底框51与安装框2紧紧的螺纹固定安装在一起,故而减少了传统座椅安装时的复杂流程,提高了座椅安装的效率,为人员的安装工作提供了便利,而将通过设置有调节靠背装置8,将调节靠背装置8上设有伺服电机81、固定柱82、圆齿轮83、连接靠背组件84,将连接靠背组件84上设有底座板841、t型块842、齿条块843和椅背本体844,在这些配合下,通过启动伺服电机81工作,伺服电机81带动固定柱82外表面中部穿插
固定连接的圆齿轮83转动,圆齿轮83从而带动齿条块843上端固定连接的底座板841在两个t型块842的限位下,可进行左右方向的移动,故而能够对椅背本体844进行左右方向的调节,使得车主在座垫本体52上载人时,可根据被乘车人的体积对椅背本体844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提高被乘车人以及车主骑车时的舒适度,使得座椅空间不会显得更加拥挤。
28.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