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常闭式道岔自动装置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4875188发布日期:2023-07-24 03:49阅读:9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铁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械常闭式道岔自动装置。


背景技术:

2.道岔用于使机车车辆从一轨道转入另一轨道,从而提升轨道线路的通过能力;相关技术中,每一组道岔由转辙器、岔心、两根护轨和岔枕组成,由长柄以杠杆原理拨动两根活动轨道,使车辆轮缘依开通方向驶入预定进路,通常以手动推拉长柄利用杠杆原理使推杆推动活动轨道移动,其活动轨道重量较大,推动和拉动较为费力,且通过杠杆的方式推动时,活动轨道会受到推杆一定垂直方向的的剪力,使得活动轨道移动过程对岔枕处于挤压摩擦状态,易产生损坏,且活动轨道启动和停止时的惯性大,在启停时冲击较大容易损坏道岔各部件之间的连接件以及驱动推杆。
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中提出一种机械常闭式道岔自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常闭式道岔自动装置,具有通过伺服电缸带动第二移动杆推动两组移动轨道移动,操作方便,且阻尼器能够缓冲移动轨道移动时产生的冲力的特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械常闭式道岔自动装置,包括固定轨道以及设置所述固定轨道一侧的移动轨道和设置在所述固定轨道另一侧的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通过螺栓安装在地面上,所述固定座和所述固定轨道之间固定连接有两组固定杆,所述固定座的表面设置有推动机构;
6.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座远离所述固定杆一侧表面上平行设置的两个伺服电缸以及固定在每个所述伺服电缸输出端上的固定板和设置在两个所述伺服电缸之间的第一移动杆,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另一端贯穿所述固定座并延伸至所述固定座的一侧,且与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一侧的第二移动杆插接,所述第二移动杆远离所述第一移动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固定轨道的表面,并安装在所述移动轨道的内部。
7.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常闭式道岔自动装置优选的,所述固定座的表面开设有圆槽,且所述第一移动杆通过所述圆槽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座的内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常闭式道岔自动装置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杆靠近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一端内部开设有滑槽,且所述第二移动杆通过所述滑槽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移动杆内部,所述第二移动杆和所述第一移动杆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器。
9.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常闭式道岔自动装置优选的,所述移动轨道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机构,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开设在所述移动轨道靠近所述第二移动杆一侧的内部安装槽和通过所述安装槽滑动连接在所述移动轨道内部的两组滑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械常闭式道岔自动装置优选的,两组所述滑块之间固定设
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外侧套设有转轴,且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移动杆固定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推动机构,启动伺服电缸带动固定板移动,能够带动移动轨道移动,操作方便,且第二移动杆水平方向的推动移动轨道移动,减小移动轨道对底部岔枕的影响,增加岔枕的使用寿命,与此同时设置缓冲机构,机车车辆在移动轨道上方通行时,两组滑块在安装槽内部移动能够缓冲移动轨道移动对第二移动杆的影响。
附图说明
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轨道和移动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移动杆和第一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滑块和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
18.1、固定轨道;
19.2、推动机构;21、伺服电缸;22、固定板;23、第一移动杆;24、圆槽;25、第二移动杆;26、滑槽;27、阻尼器;
20.3、缓冲机构;31、转轴;32、安装槽;33、滑块;
21.4、移动轨道;5、固定杆;6、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所示:
24.一种机械常闭式道岔自动装置,包括固定轨道1以及设置在固定轨道1一侧的移动轨道4和设置在固定轨道1另一侧的固定座6,且固定座6通过螺栓安装在地面上,固定座6和固定轨道1之间固定连接有两组固定杆5。
25.本实施方案中:每一组道岔由转辙器、岔心、两根护轨和岔枕组成,由长柄以杠杆原理拨动两根活动轨道,使车辆轮缘依开通方向驶入预定进路,通常以手动推拉的方式控制活动轨道,操作较为麻烦,且道岔梁重量较大,启动和停止时的惯性大,在启停时冲击较大容易损坏道岔各部件之间的连接件以及驱动推杆,借此基础上加入推动机构2。
26.进一步而言:
27.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
28.结合上述内容:推动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在固定座6远离固定杆5一侧表面上平行设置的两个伺服电缸21以及固定在每个伺服电缸21输出端上的固定板22和设置在两个伺服电缸21之间的第一移动杆23,第一移动杆23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22的表面,另一端贯穿
固定座6并延伸至固定座6的一侧,且与设置在固定座6一侧的第二移动杆25插接,第二移动杆25远离第一移动杆23的一端贯穿固定轨道1的表面,并安装在移动轨道4的内部。
29.本实施方案中:当需要驱动道岔使机车车辆通过另一轨道时,启动伺服电缸21推动固定板22移动,然后固定板22会带动第一移动杆23移动,随后第一移动杆23带动第二移动杆25移动,进而使两组移动轨道4移动从而使道岔转辙,方便机车车辆通行。
30.需要说明的是:伺服电缸21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连接,伺服电缸21采用直流伺服电机,能与井下网络连接,有效的实现远程控制、智能化控制。
31.需要说明的是:两组移动轨道4之间设置有连接杆,将两组移动轨道4连接,固定座6通过螺栓与地面固定,增加装置固定的稳定性。
32.更进一步而言;
33.该机械常闭式道岔自动装置,固定座6的表面开设有圆槽24,且第一移动杆23通过圆槽24滑动连接在固定座6的内部,第一移动杆23远离固定板2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移动杆25,第一移动杆23靠近第二移动杆25的一端内部开设有滑槽26,且第二移动杆25通过滑槽26滑动连接在第一移动杆23内部,第二移动杆25和第一移动杆23之间固定连接有阻尼器27。
34.本实施例中:当移动轨道4在移动时,移动轨道4重量较大,在启停时会对第二移动杆25产生冲力,然后第二移动杆25在滑槽26内部滑动,阻尼器27吸收移动轨道4移动时产生的冲力,减少第一移动杆23和伺服电缸21受冲力的影响。
35.需要说明的是:阻尼器27的强度与移动轨道4的重量相持平,在额外受到压力时才会进行收缩,即当轨道贴合后,受到更大压力时,阻尼器27起效,移动轨道4过程中阻尼器27不发生伸缩。
36.应当理解的是:第一移动杆23和第二移动杆25在带动移动轨道4的过程中不发生伸缩,在移动轨道4贴合到固定轨道1表面上后,具有继续移动的趋势时产生伸缩,从而对移动轨道4进行保护。
37.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移动杆25和滑槽26的截面形状均为t型,且第二移动杆25和滑槽26的大小相匹配,使得第二移动杆25能够在滑槽26内部滑动,同时滑槽26能够对第二移动杆25移动进行限位。
38.应当理解的是:第二移动杆25在推动移动轨道4移动时,阻尼器27收缩缓冲移动轨道4因惯性产生的冲力,第二移动杆25在拉动移动轨道4移动时,阻尼器27拉伸缓冲移动轨道4产生的冲力。
39.更进一步而言;
4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移动轨道4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机构3,缓冲机构3包括开设在移动轨道4靠近第二移动杆25一侧的内部安装槽32和通过安装槽32滑动连接在移动轨道4内部的两组滑块33,两组滑块33之间固定设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外侧套设有转轴31,第二移动杆25的一端贯穿固定轨道1的表面,并延伸至移动轨道4的内部,并与转轴31固定连接。
41.本实施例中:当机车车辆在移动轨道4上方通行时,移动轨道4因刚性不足竖向移动,然后两组滑块33在安装槽32内部移动,避免第二移动杆25跟随移动轨道4移动,对第二移动杆25产生影响,第二移动杆25在推动或拉动移动轨道4移动时,转轴31会转动一定角度,减小移动轨道4移动时产生剪力对第二移动杆25的影响。
42.需要说明的是:滑块33的截面形状为t型,安装槽32的截面形状为工字型,且转轴31与第二移动杆25固定连接。
43.工作原理:当需要驱动道岔使机车车辆通过另一轨道时,启动伺服电缸21推动固定板22移动,然后固定板22会带动第一移动杆23移动,随后第一移动杆23在圆槽24内部滑动带动第二移动杆25移动,从而使第二移动杆25推动两组移动轨道4移动从而使道岔转辙,方便机车车辆通行,当移动轨道4在移动时,移动轨道4重量较大,在启停时会对第二移动杆25产生冲力,然后第二移动杆25在滑槽26内部滑动,第二移动杆25在推动移动轨道4移动时,阻尼器27收缩缓冲移动轨道4因惯性产生的冲力,第二移动杆25在拉动移动轨道4移动时,阻尼器27拉伸缓冲移动轨道4产生的冲力,从而减少第一移动杆23和伺服电缸21受冲力的影响,当机车车辆在移动轨道4上方通行时,移动轨道4因刚性不足竖向移动,然后两组滑块33在安装槽32内部移动,避免第二移动杆25跟随移动轨道4移动,对第二移动杆25产生影响,第二移动杆25在推动或拉动移动轨道4移动时,转轴31会转动一定角度,减小移动轨道4移动时产生剪力对第二移动杆25的影响。
44.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