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钢管焊接夹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结构建筑的钢管焊接夹具。
背景技术:
2.钢管焊接夹具主要用于在焊接钢管时对钢管进行夹持固定,保证钢管焊接时的稳定性,起到提高钢管焊接效果的作用,由于钢管的结构原因,钢管的用途多样,钢管不仅用于输送流体和粉状固体、交换热能、制造机械零件和容器,还可以作为经济钢材,制造建筑结构网架、支柱和机械支架,可以减轻重量,节省金属,而且可实现工厂化机械化施工;在使用钢管建设钢结构的用途上,作为建筑建构的框架,对于钢管的焊接尤为重要;钢管通过横截面可划分为圆形、矩形、矩形和异形钢管,目前使用的焊接夹具可调性较差,并且结构简单,功能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形状的钢管多角度和多方式的焊接,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更换夹具比较浪费时间,并且携带多种夹具也比较麻烦和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建筑的钢管焊接夹具,功能多样,可以针对不同结构的钢管多种角度和方式的焊接进行夹持,有效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钢结构建筑的钢管焊接夹具,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端表面前侧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第一安装杆,底板的上端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杆,第二安装杆的表面分别铰接有镜像设置的第一铰接杆,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二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二安装杆表面铰接;第一铰接杆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块,底板上端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挤压块,挤压块位于两个限位块之间。
6.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前端向后侧开设有滑动孔,滑动孔内侧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移动杆,移动杆的后端与挤压块固定连接,移动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握杆,挤压块与安装板之间的移动杆表面套有一个推动弹簧。
7.优选的,所述挤压块与限位块相对应的一面分别开设有与限位块平行的斜面。
8.优选的,所述限位块相对应的一面分别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弧形槽,挤压块的斜面部分开设有与第一弧形槽相互配合的第二弧形槽。
9.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上端前侧开设有安装滑槽,安装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安装滑块,第一安装杆固定连接在安装滑块的上端,安装滑块表面螺纹连接有驱动螺杆,驱动螺杆的后端与安装滑槽内壁转动连接,驱动螺杆的前侧与底板前端转动连接,驱动螺杆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旋钮。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的后端相互铰接并且安装架后端的铰接点与两个第一铰接杆的铰接点同轴心,两个安装架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配合块,配合块呈梯形结构并且配合块的内端分别与限位块平行设置。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安装板和连接板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配合板,两个配合板的高度相等,安装板和连接板的左端分别开设有移动滑槽,移动滑槽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移动滑块,移动滑块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移动螺杆,移动螺杆与移动滑槽内壁滑动连接,移动螺杆的底部贯穿移动滑槽并且移动螺杆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移动滑块的左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夹持板与配合板分别上下对应,配合板与夹持板相对应的一面分别开设有弧面。
12.优选的,左侧的第二铰接杆的表面开设有弧形槽,弧形槽与两个第二铰接杆的铰接点同轴心,当第二铰接杆向外侧摆动时弧形槽可容纳前侧的移动螺杆的下侧进入。
13.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4.本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控制挤压块的移动对具有平面结构和弧面结构的钢管进行夹持固定,不仅可以适用两个钢管不同对接角度焊接的夹持,还适用两个钢管端部相互对应焊接的夹持,还适用第三根钢管以垂直的位置对两个平面设置的钢管进行焊接,使用范围广泛,并且操作简单方便,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结构建筑的钢管焊接夹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结构建筑的钢管焊接夹具的第一铰接杆和第二铰接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结构建筑的钢管焊接夹具的推动弹簧安装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结构建筑的钢管焊接夹具的夹持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结构建筑的钢管焊接夹具的挤压块配合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钢结构建筑的钢管焊接夹具的弧形槽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底板、2-安装滑块、3-驱动螺杆、4-第一安装杆、5-控制旋钮、6-第一铰接杆、7-第二铰接杆、8-第二安装杆、9-限位块、10-挤压块、11-第一弧形槽、12-第二弧形槽、13-安装板、14-移动杆、15-推动弹簧、16-握杆、17-安装架、18-配合块、19-连接板、20-配合板、21-夹持板、22-移动螺杆、23-移动滑块、24-固定板、25-调节旋钮、26-弧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23.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钢结构建筑的钢管焊接夹具,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端表面前侧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第一安装杆4,底板1的上端后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杆8,第二安装杆8的表面分别铰接有镜像设置的第一铰接杆6,第一铰接杆6的另一端分别铰接有第二铰接杆7,第二铰接杆7的另一端共同与第二安装杆8表面铰接;第一铰接杆6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块9,底板1上端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挤压块10,挤压块10位于两个限位块9之间。
24.本装置在使用时可以将两根矩形钢管分别放置在限位块9的内侧,将矩形钢管的
内端对齐后通过控制挤压块10向后端移动对两个矩形钢管进行挤压,可以保证两根矩形钢管对接时的稳定性,然后便可以方便使用者对两个矩形钢管的内端进行焊接;在焊接时可以根据两个方向钢管对接角度的同时控制第一安装杆4进行前后移动,在第一安装杆4移动使在第一铰接杆6和第二铰接杆7的连动下可以改变两个限位块9之间的夹角,根据两个矩形钢管对接的角度进行设置,方便针对两个不同角度的矩形钢管焊接时进行夹持,角度调节方便,方便使用者使用。
25.为了提高挤压块10挤压矩形钢管的力度,提高两个矩形钢管在夹持时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安装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13,安装板13的前端向后侧开设有滑动孔,滑动孔内侧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移动杆14,移动杆14的后端与挤压块10固定连接,移动杆14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握杆16,挤压块10与安装板13之间的移动杆14表面套有一个推动弹簧15,推动弹簧15可以为挤压块10向后侧移动提供推力,在使用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向钢管宽度的不同调节挤压块10的位置,向前侧移动挤压块10时推动弹簧15受到挤压便会为挤压块10提供向后侧移动的力,用于提高对两个矩形钢管的挤压力。
26.为了时挤压块10在对矩形钢管挤压时更加的稳定,所述挤压块10与限位块9相对应的一面分别开设有与限位块9平行的斜面,在挤压矩形钢管时通过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压迫便可以提高对矩形钢管挤压的稳定性;为了使挤压块10和限位块9配合时可以对具有弧形面的钢管进行夹持,所述限位块9相对应的一面分别沿长度方向开设有第一弧形槽11,挤压块10的斜面部分开设有与第一弧形槽11相互配合的第二弧形槽12。通过第一弧形槽11和第二弧形槽12的配合可以时挤压块10对具有弧面的钢管进行挤压固定,提高本装置的适用范围;滑动孔内壁相对应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凸起,移动杆14表面相对应的两侧分别开设有限位凹槽,通过限位凸起与限位凹槽的滑动配合可以时移动杆14只能轴向移动,使挤压块10使用时更加的稳定。
27.为了方便控制两个第一铰接杆6之间的夹角,方便适用需要不同对接角度的钢管,所述底板1的上端前侧开设有安装滑槽,安装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安装滑块2,第一安装杆4固定连接在安装滑块2的上端,安装滑块2表面螺纹连接有驱动螺杆3,驱动螺杆3的后端与安装滑槽内壁转动连接,驱动螺杆3的前侧与底板1前端转动连接,驱动螺杆3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控制旋钮5,在转动控制旋钮5时可以带动驱动螺杆3转动,在驱动螺杆3转动时便可以带动安装滑块2进行前后移动,进而便可以带动第一安装杆4进行前后,起到控制两个第一铰接杆6夹角的作用。
28.为了方便增加钢管的焊接方式,所述第一铰接杆6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7,安装架17的后端相互铰接并且安装架17后端的铰接点与两个第一铰接杆6的铰接点同轴心,两个安装架17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配合块18,配合块18呈梯形结构并且配合块18的内端分别与限位块9平行设置,在焊接时如需两个钢管已经焊接完成后需要第三根钢管垂直与两个平面设置的钢管进行焊接,可以将需要垂直焊接的钢管放置在两个配合块18之间,将需要焊接的端部与两个平面设置有的钢管对接,在两个配合块18的支撑下可以使钢管保持垂直放置的稳定,方便对垂直设置的钢管进行焊接。
29.为了增加钢管的焊接方式,使本装置可以对需要以端口对接的方式焊接的两个钢管进行夹持,所述第一安装杆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9,安装板13和连接板19的上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配合板20,两个配合板20的高度相等,安装板13和连接板19的左端分别开设
有移动滑槽,移动滑槽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可上下移动的移动滑块23,移动滑块23表面分别螺纹连接有移动螺杆22,移动螺杆22与移动滑槽内壁滑动连接,移动螺杆22的底部贯穿移动滑槽并且移动螺杆22的底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调节旋钮25;移动滑块23的左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4,固定板2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21,夹持板21与配合板20分别上下对应,配合板20与夹持板21相对应的一面分别开设有弧面,弧面可以适配具有弧面的钢管,配合板20和夹持板21相对应的一面具有平面的部分用于适配具有平面结构的钢管,在使用时可以将两端钢管分别放置在前后两侧的配合板20和夹持板21之间,通过转动调节旋钮25带动移动滑块23进行移动,在移动滑块23移动的同时通过固定板24的连动作用下带动夹持板21向配合板20的方向进行移动,通过夹持板21与配合板20的配合下对钢管进行固定,然后在转动控制旋钮5带动第一安装杆4移动,使两个钢管的端部对接,便可以方便对两个钢管的端部进行焊接,使用简单方便,功能多样。
30.为了避免在扩大两个第一铰接杆6的夹角时移动螺杆22的下侧阻碍到第二铰接杆7的摆动,左侧的第二铰接杆7的表面开设有弧形槽26,弧形槽26与两个第二铰接杆7的铰接点同轴心,当第二铰接杆7向外侧摆动时弧形槽26可容纳前侧的移动螺杆22的下侧进入,而调节旋钮25位于第二铰接杆7的下侧,在两个第二铰接杆7向外侧摆动时移动螺杆22的下侧便可以进入到弧形槽26内,不影响使用者的调节。
31.本装置在使用时可以通过移动握柄带动挤压块10的移动对具有平面结构和弧面结构的钢管进行夹持固定,推动弹簧15可以提供挤压力,不仅可以适用两个钢管不同对接角度焊接的夹持,还可以将两个钢管放置到夹持板21和配合板20之间,通过转动调节旋钮25带动夹持板21向配合板20的方向移动,将两个钢管进行夹持固定,然后通过转动控制旋钮5使两个钢管的端部对接,使两个钢管端部相互对应进行焊接,还适用第三根钢管以垂直的位置对两个平面设置的钢管进行焊接,使用范围广泛,并且操作简单方便,稳定性。
32.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