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光斑暗区的背光结构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4953880发布日期:2023-07-29 12:34阅读:5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解决光斑暗区的背光结构。


背景技术:

2.在背光结构中,为了让背光发光均匀和灯前视区避免光斑的出现,一定尺寸的背光需配一定的led灯数量,更重要的是灯到视区的距离h要足够大,如图1所示,为避免光斑的风险,常见设计是灯到视区的距离h≧2.5mm。但若h﹤2.5mm时,光斑就会出现,原因是led灯的集中发光角度为90
°
,90
°
以内的区域光比较集中,若h﹤2.5mm,led发光会越集中,光无法打散,导致灯前亮暗不均,形成光斑。
3.常规的背光结构剖视图如图2所示,扩散膜上的黑胶层也是为了吸光减少光斑问题产生,但由于灯到视区的距离太近了,黑胶无法完全均匀吸收,光斑还是存在。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解决光斑暗区的背光结构,通过在fpc灯前刷上黑色油墨通过黑色油墨的吸光作用降低灯前位置的聚光,减少了光斑的产生。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解决光斑暗区的背光结构,包括胶铁架、led灯、fpc、导光板、反射片和遮光片,胶铁架为矩形框架,在其内部形成安装区;fpc弯折设置在胶铁架靠近背部的一侧;led灯设置多组,且均集成在fpc上,相邻设置的led灯之间间距相同;导光板位于胶铁架内侧,并固定在led灯的上方;
6.反射片沿着导光板朝向外部的一侧设置一层并将led灯罩住;
7.导光板朝向内部的一侧,依次设置扩散膜、增光膜和遮光片;
8.扩散膜朝向led灯的一侧设置吸收光斑的黑胶层;
9.fpc上涂刷黑色油墨层;黑色油墨层紧贴着导光板,且黑色油墨层位于led灯的照射方向上。
10.优选的,增光膜分为上增光膜和下增光膜两层。
11.优选的,下增光膜朝向扩散膜一侧设置,上增光膜朝向遮光片一侧设置。
12.优选的,led灯位于屏幕底部,led由底部向上照射发光。
13.优选的,led灯与导光板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处设置导光网点;导光网点凸出高度为0.01mm,直径为0.04-0.12mm。
14.优选的,导光网点在led灯前稀疏布置形成第一反射区;导光网点在相邻设置的led灯的间隙处密集布置,形成第二反射区。
15.优选的,导光网点的疏密布局使用gtools软件预先设定好。
16.优选的,黑色油墨层吸收灯光。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8.1、在原有的扩散膜上设置的黑胶层的基础上,在fpc上涂刷黑色油墨层,且黑色油
墨层位于led灯的照射方向上,光从led射出后,经黑色油墨吸光作用,降低灯前位置的聚光,在黑胶层吸收光线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了光斑的产生;
19.2、在led灯与导光板之间存在的间隙处设置了导光网点;导光网点的作用与导光板的作用相同,导光板灯前位置聚光较强,因此在此处布置稀疏网点,而相邻设置的led灯之间的间距处光线较弱,因此再此处布局密集网点,从而有效的减少光斑的出现。
附图说明
20.图1为现有技术背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现有技术背光结构的剖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背光结构剖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fpc具备放大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导光网点的分布图。
25.附图标记:1、遮光片;2、上增光膜;3、下增光膜;4、扩散膜;5、黑胶层;6、fpc;7、反射片;8、导光板;9、led灯;10、胶铁架;11、黑色油墨层;12、第一反射区;13、第二反射区。
具体实施方式
26.实施例1
27.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解决光斑暗区的背光结构,包括胶铁架10、led灯9、fpc6、导光板8、反射片7和遮光片1,胶铁架10为矩形框架,在其内部形成安装区;fpc6弯折设置在胶铁架10靠近背部的一侧;led灯9设置多组,且均集成在fpc6上,相邻设置的led灯9之间间距相同;导光板8位于胶铁架10内侧,并固定在led灯9的上方;
28.反射片7沿着导光板8朝向外部的一侧设置一层并将led灯9罩住;
29.导光板8朝向内部的一侧,依次设置扩散膜4、增光膜和遮光片1;
30.扩散膜4朝向led灯9的一侧设置吸收光斑的黑胶层5;
31.fpc6上涂刷黑色油墨层11;黑色油墨层11紧贴着导光板8,且黑色油墨层11位于led灯9的照射方向上。增光膜分为上增光膜2和下增光膜3两层,下增光膜3朝向扩散膜4一侧设置,上增光膜2朝向遮光片1一侧设置。设置成两层的增光膜增光效果更好。
32.led灯9位于屏幕底部,led由底部向上照射发光,而黑色油墨层11位于led灯9的照射方向上;在常规设计中fpc6灯前位置处是刷白色油墨的,目的是为了聚光;而针对本实用新型若再使用白色油墨,则会导致聚光更加明显,光斑更突出;因此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在fpc6上涂刷黑色油墨层11,在原本的在扩散膜4上的黑胶层5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吸光作用,光从led射出后,经黑色油墨吸光作用,降低灯前位置的聚光,减少了光斑的产生。
33.实施例2
3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解决光斑暗区的背光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由于led灯9与导光板8之间存在间隙,在间隙处设置导光网点;其中导光网点凸出高度为0.01mm,直径为0.04-0.12mm。导光网点的疏密布局使用gtools软件预先设定好,导光网点在led灯9前稀疏布置形成第一反射区12;导光网点在相邻设置的led灯9的间隙处密集布置,形成第二反射区13。
35.导光网点的作用与导光板8的作用相同,如图5所示,导光板8灯前位置聚光较强,
因此在此处布置稀疏网点形成第一反射区12,而相邻设置的led灯9之间的间距处光线较弱,因此再此处布局密集网点形成第二反射区13,从而有效的减少光斑的出现。
36.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解决光斑暗区的背光结构,包括胶铁架(10)、led灯(9)、fpc(6)、导光板(8)、反射片(7)和遮光片(1),其特征在于,胶铁架(10)为矩形框架,在其内部形成安装区;fpc(6)弯折设置在胶铁架(10)靠近背部的一侧;led灯(9)设置多组,且均集成在fpc(6)上,相邻设置的led灯(9)之间间距相同;导光板(8)位于胶铁架(10)内侧,并固定在led灯(9)的上方;反射片(7)沿着导光板(8)朝向外部的一侧设置一层并将led灯(9)罩住;导光板(8)朝向内部的一侧,依次设置扩散膜(4)、增光膜和遮光片(1);扩散膜(4)朝向led灯(9)的一侧设置吸收光斑的黑胶层(5);fpc(6)上涂刷黑色油墨层(11);黑色油墨层(11)紧贴着导光板(8),且黑色油墨层(11)位于led灯(9)的照射方向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光斑暗区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增光膜分为上增光膜(2)和下增光膜(3)两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解决光斑暗区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下增光膜(3)朝向扩散膜(4)一侧设置,上增光膜(2)朝向遮光片(1)一侧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光斑暗区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led灯(9)位于屏幕底部,led由底部向上照射发光。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光斑暗区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led灯(9)与导光板(8)之间存在间隙,间隙处设置导光网点;导光网点凸出高度为0.01mm,直径为0.04-0.12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解决光斑暗区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光网点在led灯(9)前稀疏布置形成第一反射区(12);导光网点在相邻设置的led灯(9)的间隙处密集布置,形成第二反射区(1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解决光斑暗区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导光网点的疏密布局使用gtools软件预先设定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光斑暗区的背光结构,其特征在于,黑色油墨层(11)吸收灯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解决光斑暗区的背光结构。其包括胶铁架、led灯、fpc、导光板、反射片和遮光片,胶铁架为矩形框架,在其内部形成安装区;fpc弯折设置在胶铁架靠近背部的一侧;led灯设置多组,且均集成在fpc上,相邻设置的led灯之间间距相同;导光板位于胶铁架内侧,并固定在led灯的上方;反射片沿着导光板朝向外部的一侧设置一层并将led灯罩住;导光板朝向内部的一侧,依次设置扩散膜、增光膜和遮光片;扩散膜朝向led灯的一侧设置吸收光斑的黑胶层;fpc上涂刷黑色油墨层;黑色油墨层紧贴着导光板,且黑色油墨层位于led灯的照射方向上。本实用新型通过fpc灯前位置刷黑油和导光板灯前减少网点来实现避免光斑的问题。光斑的问题。光斑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何纯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信利半导体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7
技术公布日:2023/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