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条并卷机,特别涉及一种条并卷机备用筒管自动送管装置。
背景技术:
2.长期以来大多数的条并卷机都是需要人工在备用筒管处进行筒管的放置,这种方法不仅操作麻烦而且效率低,而且当开车后,员工一旦忘记放管便会导致机器的停车从而影响生产产量。
3.近年来随着电子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让条并卷机不因为没用筒管而进行停车。保持较高的开车率,通常情况下纺织厂员工要较高频率的对机器进行放置筒管的操作。这种方法的缺点为:
4.1.需要专门的人工进行添加备用筒管;
5.2.一但忘记增加机器便会停车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条并卷机备用筒管自动送管装置,该条并卷机备用筒管自动送管装置能够有效减小机器的停机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7.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条并卷机备用筒管自动送管装置,包括筒管输送带机构、筒管挡板、筒管搬运机构、翻管机构、条并卷机备用筒管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翻管机构固定安装于条并卷机进管口外侧,翻管机构内设有能绕水平转轴转动的翻管板和驱动翻管板往复转动的翻管驱动装置,所述翻管板翻转能够将其上侧托持的筒管翻入条并卷机的进管口内,筒管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带能够连续将精梳机用完的空筒管向前输送,筒管挡板固定设于筒管输送带机构的机架位于输送一侧壁上,筒管挡板能够阻挡筒管在筒管输送带机构上继续向前运动,筒管搬运机构能够将到达筒管输送带末端的筒管搬运到翻管机构的翻管板上,条并卷机备用筒管检测装置能够感应条并卷机的备用筒管处的筒管,条并卷机备用筒管检测装置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通信,控制系统控制筒管搬运机构和翻管驱动装置启停动作。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管机构还包括翻管箱,所述翻管板位于翻管箱内,翻管箱一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条并卷机进管口正对的翻管出口,翻管箱另一侧壁上形成有供筒管搬运机构将筒管送入的筒管进口。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管搬运机构包括进管滑道、倾斜滚道、滑道支架、筒管推板和推管驱动装置,所述滑道支架固定安装于条并卷机一侧,进管滑道一端固定安装于滑道支架上,进管滑道另一端经翻管箱的筒管进口伸入到翻管箱内,且进管滑道另一端与翻管机构内的处于接管状态的翻管板对齐衔接,所述倾斜滚道一端固定安装于筒管输送带机构输送末端的框架上,倾斜滚道另一端与倾斜滑道一端连通,所述进管滑道和倾斜滚道均为一端高度高于另一端高度的倾斜结构,且倾斜滚道一端高度低于筒管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带表面,筒管推板能够沿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带宽度方向往复滑动,所述筒管推
板能够将位于筒管输送带末端的筒管推入倾斜滚道一端内,推管驱动装置驱动筒管推板往复运动,控制系统控制推管驱动装置启停动作。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管输送带机构输送末端位置固定设有筒管感应器,所述筒管感应器能够感应位于筒管输送带机构输送末端的筒管,筒管感应器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通信,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筒管输送带机构上的输送带间歇启停输送。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管滑道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滚轮,若干滚轮沿进管滑道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滚轮圆周外侧表面能够与进管滑道内筒管圆周外侧壁滚动接触。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管滑道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为朝向进管滑道内部方向倾斜的对称倾斜壁,所述滚轮圆周外侧表面高出进管滑道宽度方向的两侧壁端部设定高度,进管滑道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的滚轮滚动托持于进管滑道内筒管圆周外侧表面下方。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管板包括底面和侧面,两侧面对称设于底面两侧,且两侧面与底面共同形成开口端尺寸大于底部尺寸的梯形空间,所述翻管板的两侧面上设有若干镂空槽,所述镂空槽内能够转动的设有导向滚轮,所述导向滚轮圆周外侧表面伸出翻管板侧面表面设定距离。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道支架上还能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的进管滑道支撑板和倾斜滚道支撑板,所述进管滑道支撑板与进管滑道一端固连,倾斜滚道支撑板与倾斜滚道另一端固连,所述滑道支架上还设有第一定位连接件和第二定位连接件,所述第一定位连接件和第二定位连接件分别能够将进管滑道支撑板和倾斜滚道支撑板与滑道支架固定定位。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筒管输送带机构的机架位于输送方向末端的侧壁上还固定安装有一弹性挡板,所述弹性挡板能够弹性阻挡与最末端一个筒管相邻的筒管继续向前运动。
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翻管驱动装置为翻管驱动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翻管板侧壁铰接相连,所述翻管驱动气缸缸体沿其活塞杆伸缩方向的两端还分别设有到位感应开关和复位感应开关,所述到位感应开关和复位感应开关分别能够感应活塞杆位置并传信于控制系统。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筒管挡料装置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与条并卷机上的条并卷机备用筒管检测装置进行通信,当条并卷机上备用筒管放置处无筒管时,控制系统就控制筒管搬运机构将输送带机构输送末端的一个筒管搬运到翻管机构的翻管板上,由翻管板翻转将筒管送入条并卷机内用于备管,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条并卷机自动备管,大幅度减少了工人放置筒管的时间,通过电气件与机械机构的配合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筒管的运送,减少了人为原因机器缺少筒管的故障,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停车率,提高机器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一种条并卷机备用筒管自动送管装置,包括筒管输送带机构4、筒管挡板17、筒管搬运机构、翻管机构和条并卷机备用筒管检测装置和控制系统,所述翻管机构固定安装于条并卷机进管口外侧,翻管机构内设有能绕水平转轴转动的翻管板8和驱动翻管板8往复转动的翻管驱动装置9,所述翻管板8翻转能够将其上侧托持的筒管15翻入条并卷机的进管口内,筒管输送带机构4的输送带能够连续将精梳机用完的空筒管向前输送,筒管挡板17固定设于筒管输送带机构4的机架位于输送一侧壁上,筒管挡板17能够阻挡筒管15在筒管输送带机构4上继续向前运动,筒管搬运机构能够将到达筒管输送带末端的筒管搬运到翻管机构的翻管板8上,条并卷机备用筒管检测装置能够感应条并卷机的备用筒管处的筒管,条并卷机备用筒管检测装置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通信,控制系统控制筒管搬运机构和翻管驱动装置9启停动作。
22.工作时,当条并卷机备用筒管检测装置感应到条并卷机的备用筒管放置位置无筒管15,就发出信号给控制系统,由控制系统控制筒管搬运机构将筒管输送带机构4末端的一个筒管15搬运到翻管板8上,由翻管板8翻转将筒管15倒入条并卷机进管口,筒管输送带机构4在对筒管15进行输送时,输送到末端的筒管被筒管挡板17挡住定位,便于筒管搬运机构准确取管,避免筒管15在运送过程中发生错位导致送管发生卡位,该结构实现了条并卷机自动备管,节省了人工,且由于整个筒管输送线能容纳的筒管远远大于普通条并卷机器所能储存的筒管,大幅度减少了工人放置筒管的时间,通过电气件与机械机构的配合在合理的时间内完成筒管的运送,减少人为原因机器缺少筒管的故障,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停车率,提高机器生产效率。
23.所述翻管机构还包括翻管箱16,所述翻管板8位于翻管箱16内,翻管箱16一侧壁上形成有与所述条并卷机进管口正对的翻管出口,翻管箱16另一侧壁上形成有供筒管搬运机构将筒管送入的筒管进口。
24.筒管将翻管板8放在翻管箱16内,可以防止筒管15脱离翻管板8,同时,筒管与筒管进口正对的箱体侧壁来限制筒管15在翻管板8内的位置,进而使筒管15的位置和条并卷机器的入管口一致,避免筒管错位带来的卡管等故障。
25.翻管箱16的翻管出口处最佳设置一个能够绕水平轴翻转的翻管机构保护板盖12,其可以防止进入翻管板8内的筒管在翻管前从翻管口错位,翻管机构保护板盖12使得筒管只有在翻管板8翻转时才可以翻出并进入条并卷机内,同时避免在机器的运行过程中受外力的干扰,同时防止运行中人做人员手等误碰带来的危险和伤害,减少了安全隐患。
26.所述筒管搬运机构包括进管滑道5、倾斜滚道6、滑道支架14、筒管推板3和推管驱动装置,所述滑道支架14固定安装于条并卷机一侧,进管滑道5一端固定安装于滑道支架14上,进管滑道5另一端经翻管箱16的筒管进口伸入到翻管箱16内,且进管滑道5另一端与翻管机构内的处于接管状态的翻管板8对齐衔接,所述倾斜滚道6一端固定安装于筒管输送带机构4输送末端的框架上,倾斜滚道6另一端与倾斜滑道一端连通,所述进管滑道5和倾斜滚道6均为一端高度高于另一端高度的倾斜结构,且倾斜滚道6一端高度低于筒管输送带机构4的输送带表面,筒管推板3能够沿输送带机构的输送带宽度方向往复滑动,所述筒管推板3能够将位于筒管输送带末端的筒管推入倾斜滚道6一端内,推管驱动装置驱动筒管推板3往复运动,控制系统控制推管驱动装置启停动作。
27.筒管通过筒管推板3被推到倾斜滚道6上,筒管在倾斜滚道6上受重力作用向前滚动,当其滚动到倾斜滚道6末端后,自动滑动进管滑道5,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其轴向滑动最终进入翻管板8上等待翻管进入条并卷机,此外,筒管搬运机构也可以由夹爪和机械手配合将其搬运至翻管板8上,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很容易想到的等同替换结构,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
28.所述筒管输送带机构4输送末端位置固定设有筒管感应器,所述筒管感应器能够感应位于筒管输送带机构4输送末端的筒管,筒管感应器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通信,所述控制系统控制筒管输送带机构4上的输送带间歇启停输送。筒管感应器可以为由检测筒管光电1和光电反射板2组成的光电感应装置,也可以为接触开关,通过筒管感应器感应输送带末端的推管位置有无筒管,当此位置无筒管时,筒管输送带机构4便会移动使得筒管移动至推管位置,等待被送入翻管装置,光电感应装置检测推管位置是否存在筒管,从而保证每次都有管可推出。
29.所述进管滑道5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若干滚轮7,若干滚轮7沿进管滑道5长度方向间隔排列,所述滚轮7圆周外侧表面能够与进管滑道5内筒管圆周外侧壁滚动接触。通过滚轮7与筒管接触,筒管可以顺利滑入翻管板8,且滑动过程中不易磨损损坏。
30.所述进管滑道5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为朝向进管滑道5内部方向倾斜的对称倾斜壁,所述滚轮7圆周外侧表面高出进管滑道5宽度方向的两侧壁端部设定高度,进管滑道5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的滚轮7滚动托持于进管滑道5内筒管圆周外侧表面下方。该结构使得筒管进入进管滑道5后,被托持在两排滚轮7上向前输送,不接触进管滑道5底面,无滑动摩擦。
31.所述翻管板8包括底面和侧面,两侧面对称设于底面两侧,且两侧面与底面共同形成开口端尺寸大于底部尺寸的梯形空间,所述翻管板8的两侧面上设有若干镂空槽,所述镂空槽内能够转动的设有导向滚轮,所述导向滚轮圆周外侧表面伸出翻管板8侧面表面设定距离。筒管进入翻管板8后,也有导向滚轮滚动接触,防止其与翻管板8表面发生滑动摩擦。
32.所述滑道支架14上还能沿竖直方向升降运动的进管滑道支撑板13和倾斜滚道支撑板18,所述进管滑道支撑板13与进管滑道5一端固连,倾斜滚道支撑板18与倾斜滚道6另一端固连,所述滑道支架14上还设有第一定位连接件和第二定位连接件,所述第一定位连接件和第二定位连接件分别能够将进管滑道支撑板13和倾斜滚道支撑板18与滑道支架14固定定位。
33.筒管进管滑道支撑板13和倾斜滚道支撑板18来调节进管滑道5和倾斜滚道6的斜度,使得筒管每次都有足够的力来进行滑动,进而保证筒管顺利输送,进管滑道支撑板13和倾斜滚道支撑板18上可以设置长条形槽口,第一定位连接件和第二定位连接件可以为螺丝,通过螺丝夹紧将进管滑道支撑板13和倾斜滚道支撑板18与滑道支架14固定定位,此外,第一定位连接件和第二定位连接件也可以为电机带动丝杆螺母机构。
34.所述筒管输送带机构4的机架位于输送方向末端的侧壁上还固定安装有一弹性挡板,所述弹性挡板能够弹性阻挡与最末端一个筒管相邻的筒管继续向前运动。弹性挡板可以挡住与筒管输送带机构4末端筒管相邻的一个筒管,避免搬运位于筒管输送带机构4末端的筒管时,与相邻一个筒管发生干涉,导致相邻筒管掉落,当筒管输送带末端一个筒管搬运走以后,在筒管输送带机构4输送力作用下,被弹性挡板挡住的筒管会克服弹性挡板弹力向前输送成为下一个等待被搬运的筒管。
35.所述翻管驱动装置9为翻管驱动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与翻管板8侧壁铰接相连,所述翻管驱动气缸缸体沿其活塞杆伸缩方向的两端还分别设有到位感应开关10和复位感应开关11,所述到位感应开关10和复位感应开关11分别能够感应活塞杆位置并传信于控制系统。
36.筒管被从输送带机构推送到筒管运输机构后,控制系统经过一定的延时发送信号使得翻管驱动气缸动作使得到位感应开关10亮则说明翻管到达位置,将筒管送入条并卷机内,接着翻管驱动气缸复位,翻管板8复位,回到原位后复位感应开关11亮则说明整个一系列动作的完成,其中位感应开关和复位感应开关11可以为光电开关或接触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