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障技术领域,是一种可快速组装的模块式拒马。
背景技术:
2.拒马路障是一种道路障碍物,现代社会中,主要用来阻止道路通行,常见于城市道路施工建设、道路卡口、边防据点和重要单位门口等,起到限制行人或车辆通行的作用,现有的拒马路障大都采用一体固定式,存在移动调整不方便,摆放费时费力,导致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快速组装的模块式拒马,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拒马路障因体积大而不便于摆放、运输、移动和存放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可快速组装的模块式拒马包括至少两个由左至右依次可拆卸安装在一起的拒马架,拒马架包括上横杆、下前横杆、下后横杆、前斜杆、后斜杆、底杆、上刺杆、下刺杆和支撑杆,上横杆前下方设有下前横杆,上横杆后下方设有下后横杆,上横杆与下前横杆之间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前斜杆,上横杆与下后横杆之间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后斜杆,下前横杆与下后横杆之间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底杆;前斜杆上部前方设有呈前高后低状倾斜的上刺杆,上刺杆后端与前斜杆前侧上部铰接在一起,前斜杆下部前方设有呈前高后低状倾斜的支撑杆,支撑杆后端与前斜杆前侧下部铰接在一起,对应前斜杆前方位置的上刺杆与支撑杆之间设有呈前高后低状倾斜的下刺杆,下刺杆下侧对应位置与支撑杆前端铰接在一起。
5.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6.上述前斜杆前侧中部可设有轴向设置的导向放置槽,下刺杆后端位于导向放置槽内。
7.上述拒马架还可包括挡片和挡块,对应导向放置槽左方位置的前斜杆前侧中部设有挡片,挡片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在一起的上连接部、圆弧部和下连接部,圆弧部呈开口向后的劣弧形,上连接部与前斜杆前侧对应位置铰接在一起,对应导向放置槽右方位置的前斜杆前侧中部设有挡块,挡块上侧设有左右贯通且开口向上的限位槽。
8.上述拒马架还可包括第一限位铰接座、第二限位铰接座和第三限位铰接座,支撑杆后端与前斜杆前侧下部通过第一限位铰接座铰接在一起,下刺杆下侧对应位置与支撑杆前端通过第二限位铰接座铰接在一起,上刺杆后端与前斜杆前侧上部通过第三限位铰接座铰接在一起。
9.上述拒马架还可包括固定杆和固定销,上横杆、下前横杆和下后横杆左端均设有前后贯通的外固定孔,上横杆、下前横杆和下后横杆右端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右端位于其右方的固定杆,固定杆上设有前后贯通的内固定孔,对应位置的固定杆右端分别位于其右方位置的上横杆左端内侧、下前横杆左端内侧和下后横杆左端内侧,外固定孔内设有内端穿
过对应位置内固定孔的固定销。
10.上述拒马架还可包括行走轮,位于最左方位置的底杆下侧前后间隔设有两个行走轮,位于最右方位置的底杆下侧前后间隔设有两个行走轮。
11.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设置多个拒马架可拆卸的安装在一起,实现模块化;通过设置铰接安装的上刺杆、下刺杆和支撑杆,便于折叠收纳,节约放置空间;通过设置固定杆,便于固定杆插入相邻拒马架的上横杆、下前横杆和下后横杆内,并通过固定销依次穿过外固定孔和内固定孔,由此实现两个或多个拒马架可拆卸的安装在一起;通过设置行走轮,便于移动拒马架,具有体积小、快速拆装和便于运输存放的特点。
附图说明
12.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3.附图2为附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4.附图3为附图1折叠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5.附图4为附图3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16.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上横杆,2为下前横杆,3为下后横杆,4为前斜杆,5为后斜杆,6为底杆,7为下刺杆,8为支撑杆,9为导向放置槽,10为挡片,11为挡块,12为第一限位铰接座,13为第二限位铰接座,14为固定杆,15为固定销,16为外固定孔,17为内固定孔,18为行走轮,19为上刺杆,20为第三限位铰接座。
实施方式
17.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18.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19.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0.如附图1、2、3、4所示,该可快速组装的模块式拒马包括至少两个由左至右依次可拆卸安装在一起的拒马架,拒马架包括上横杆1、下前横杆2、下后横杆3、前斜杆4、后斜杆5、底杆6、上刺杆19、下刺杆7和支撑杆8,上横杆1前下方设有下前横杆2,上横杆1后下方设有下后横杆3,上横杆1与下前横杆2之间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前斜杆4,上横杆1与下后横杆3之间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后斜杆5,下前横杆2与下后横杆3之间左右间隔固定安装有至少两个底杆6;前斜杆4上部前方设有呈前高后低状倾斜的上刺杆19,上刺杆19后端与前斜杆4前侧上部铰接在一起,前斜杆4下部前方设有呈前高后低状倾斜的支撑杆8,支撑杆8后端与前斜杆4前侧下部铰接在一起,对应前斜杆4前方位置的上刺杆19与支撑杆8之间设有呈前高后低状倾斜的下刺杆7,下刺杆7下侧对应位置与支撑杆8前端铰接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多个拒马架可拆卸的安装在一起,实现模块化,避免整体体积大且笨重,不易运输、携带和存放;通过设置铰接安装的上刺杆19、下刺杆7和支撑杆8,便于折叠收纳,节约放置空间,并且能更具使用场景的需求,选择是否将上刺杆19、下刺杆7和支撑杆8展开;通过设置上横杆1、下前横杆2和下后横杆3,使拒马架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
起到稳定可靠的路障效果。
21.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可快速组装的模块式拒马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22.如附图1、2、3、4所示,前斜杆4前侧中部设有轴向设置的导向放置槽9,下刺杆7后端位于导向放置槽9内。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导向放置槽9,一方面能使铰接安装的下刺杆7和支撑杆8旋转收纳在其内,节约放置时的空间;另一方面,对下刺杆7展开时后端导向限位,避免单一铰接点在使用时不稳定。
23.如附图1、2、3、4所示,拒马架还包括挡片10和挡块11,对应导向放置槽9左方位置的前斜杆4前侧中部设有挡片10,挡片10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安装在一起的上连接部、圆弧部和下连接部,圆弧部呈开口向后的劣弧形,上连接部与前斜杆4前侧对应位置铰接在一起,对应导向放置槽9右方位置的前斜杆4前侧中部设有挡块11,挡块11上侧设有左右贯通且开口向上的限位槽。在使用过程中,在下刺杆7和支撑杆8向上折叠收回至导向放置槽9内后,再将上刺杆19向下折叠收回,使上刺杆19位于下刺杆7前方,通过顺时针旋转挡片10,使下连接部位于限位槽内,实现阻挡上刺杆19及下刺杆7,避免下刺杆7和支撑杆8从导向放置槽9脱离并展开;通过设置圆弧部,避免挡片10旋转时产生位置干涉,使挡片10中部能够位于上刺杆19前方,起到阻挡其展开的作用。
24.如附图1、2、3、4所示,拒马架还包括第一限位铰接座12、第二限位铰接座13和第三限位铰接座20,支撑杆8后端与前斜杆4前侧下部通过第一限位铰接座12铰接在一起,下刺杆7下侧对应位置与支撑杆8前端通过第二限位铰接座13铰接在一起,上刺杆19后端与前斜杆4前侧上部通过第三限位铰接座20铰接在一起。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铰接座12,使支撑杆8与前斜杆4的铰接更加稳定,并实现对支撑杆8旋转角度的限位,起到稳定的支撑作用;通过设置第二限位铰接座13,使支撑杆8与下刺杆7的铰接更加稳定,并实现对下刺杆7旋转角度的限位,保障其路障作用;通过设置第三限位铰接座20,使上刺杆19与前斜杆4的铰接更加稳定,并实现对支撑杆8旋转角度的限位,保障其路障作用。
25.如附图1、2、3、4所示,拒马架还包括固定杆14和固定销15,上横杆1、下前横杆2和下后横杆3左端均设有前后贯通的外固定孔16,上横杆1、下前横杆2和下后横杆3右端内侧均固定安装有右端位于其右方的固定杆14,固定杆14上设有前后贯通的内固定孔17,对应位置的固定杆14右端分别位于其右方位置的上横杆1左端内侧、下前横杆2左端内侧和下后横杆3左端内侧,外固定孔16内设有内端穿过对应位置内固定孔17的固定销15。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固定杆14,便于固定杆14分别插入相邻拒马架的上横杆1、下前横杆2和下后横杆3内,并通过固定销15依次穿过外固定孔16和内固定孔17,由此实现两个或多个拒马架可拆卸的安装在一起,具有拆装时快速、省时和高效的特点,且拒马架模块化的设置,易运输、携带、加工和存放。
26.如附图1、2、3、4所示,拒马架还包括行走轮18,位于最左方位置的底杆6下侧前后间隔设有两个行走轮18,位于最右方位置的底杆6下侧前后间隔设有两个行走轮18。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设置行走轮18,便于移动本实用新型。
27.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