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工程用土工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防渗的复合土工布。
背景技术:
2.土工材料作为一种合成材料,广泛应用于岩土工程中。工材料分为土工布、土工膜、土工格栅、排水板、复合土工膜、土工网、土工格室和膨润土防水毯等。复合土工布作为土工材料的一种,其用玻璃纤维或高强聚酯纤维纱与无纺织物经经编织造或粘合而成的新型复合土工材料,有机地结合了玻璃纤维和无纺织物两者的优良性能,除具备土工格栅所具有的高强度、低延伸、高弹性模量和耐温等特性外,还具有良好的防渗透及反滤能力,能有效地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减少维修频次,降低工程造价,适用于道路的路面路基、水利堤坝等工程的加筋增强及隔离防护。
3.现有中国专利文件公开号为cn211994523u的一种防渗的复合土工布的复合纤维层中采用适应变形能力好、抗刺破强度高和抗圆柱强度高高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层,能很好提高土工布的抗拉伸强度、抗撕裂强度和抗高速水流冲刷能力,从而提高土工材料保土性能。
4.但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方案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5.现有复合土工布的复合纤维层通过在两个土工织物层的辅助下,可以使土工布具有良好的适应变形能力,但其在使用过程中会隔绝土工布两侧的水,防止顶部的水向底部渗透,其底部的水无法及时向顶部蒸发,对于岩土的防护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现有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渗的复合土工布,通过将底部纤维层和顶部纤维层缝制,在顶部纤维层的表面与底部纤维层的表面贴合后,使限位棱条伸入定位槽的内部,在安装槽口的内部与散发辅槽的内部相连通后,可以使落在第一土工织物层表面的水渗入顶部纤维层的表面,使水沿着多个导水槽向一侧流动,当第一土工织物层的表面无水时,岩土中的水可以蒸发从第二土工织物层经散发主槽、散发辅槽和安装槽口的内部向第一土工织物层的表面散发,较为方便,现有复合土工布在使用过程中会隔绝土工布两侧的水,防止顶部的水向底部渗透,其底部的水无法及时向顶部蒸发的问题。
7.本技术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8.一种防渗的复合土工布,包括顶部纤维层和底部纤维层,顶部纤维层用于引导外部水在复合土工布的表面流动,所述顶部纤维层的顶部加工有多个导水槽,所述顶部纤维层的内部加工有多个安装槽口,所述顶部纤维层的底部加工有多个定位槽;
9.底部纤维层用于引导岩土中蒸发的水向复合土工布的表面散发,所述底部纤维层的顶部固定式连接有限位棱条,所述底部纤维层的内部加工有多个散发主槽,所述散发主槽顶部的外壁加工有两个散发辅槽;
10.其中,所述顶部纤维层的顶部缝合有第一土工织物层,所述底部纤维层的底部缝
合有第二土工织物层。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所述导水槽和多个定位槽交错设置,所述安装槽口的内部与定位槽和导水槽的内部相连通。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棱条伸入定位槽的内部,所述限位棱条的表面与定位槽的内壁相贴合。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散发主槽和散发辅槽的内部相连通,所述散发辅槽两侧的顶部内壁均固定式连接有下水挡片。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水挡片插接式连接在安装槽口的内部,所述安装槽口的内部与散发辅槽的内部相连通。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下水挡片一端的底部与散发辅槽的底部内壁留有间隙,所述下水挡片另一端的底部与限位棱条和底部纤维层的表面留有间隙。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顶部纤维层的底部表面与底部纤维层的顶部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土工织物层的底端与顶部纤维层的顶端相贴合。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8.1.通过将底部纤维层和顶部纤维层缝制,在顶部纤维层的表面与底部纤维层的表面贴合后,使限位棱条伸入定位槽的内部,在安装槽口的内部与散发辅槽的内部相连通后,可以使落在第一土工织物层表面的水渗入顶部纤维层的表面,使水沿着多个导水槽向一侧流动,当第一土工织物层的表面无水时,岩土中的水可以蒸发从第二土工织物层经散发主槽、散发辅槽和安装槽口的内部向第一土工织物层的表面散发,较为方便;
19.2.通过将下水挡片伸入安装槽口的内部,使下水挡片的底部和散发辅槽的底部内壁、限位棱条的表面和底部纤维层的底部内壁之间留出间隙,当岩土中的水被蒸发时,可以从第二土工织物层经散发主槽和散发辅槽的内部向底部纤维层的内部排出,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土工织物层和顶部纤维层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24.附图说明:1、第一土工织物层;2、顶部纤维层;3、底部纤维层;4、第二土工织物层;5、安装槽口;6、下水挡片;7、散发辅槽;8、散发主槽;9、限位棱条;10、导水槽;11、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25.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26.实施例1:
27.本实施例介绍了一种防渗的复合土工布的具体结构,具体参照图1-图4所示,包括顶部纤维层2和底部纤维层3,顶部纤维层2的顶部加工有多个导水槽10,顶部纤维层2的内部加工有多个安装槽口5,顶部纤维层2的底部加工有多个定位槽11,顶部纤维层2的顶部缝合有第一土工织物层1;
28.底部纤维层3的顶部固定式连接有限位棱条9,底部纤维层3的内部加工有多个散
发主槽8,散发主槽8顶部的外壁加工有两个散发辅槽7,底部纤维层3的底部缝合有第二土工织物层4;
29.其中,为了降低顶部纤维层2的整体厚度,使多个导水槽10和多个定位槽11交错设置,在保证顶部纤维层2结构特性的情况下,使安装槽口5的内部与定位槽11和导水槽10的内部相连通,并使散发主槽8和散发辅槽7的内部相连通,当将限位棱条9伸入定位槽11的内部,限位棱条9的表面与定位槽11的内壁相贴合后,可以使顶部纤维层2引导外部水在复合土工布的表面流动,当顶部纤维层2顶部无水流动时,可以引导岩土中蒸发的水向复合土工布的表面散发;
30.其次,顶部纤维层2的底部表面与底部纤维层3的顶部表面相贴合,第一土工织物层1的底端与顶部纤维层2的顶端相贴合,当水在第一土工织物层1、顶部纤维层2、底部纤维层3和第二土工织物层4之间流动时,可以降低水在复合土工布内的残留量,降低复合土工布的整体重量。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32.上述设计通过将底部纤维层3和顶部纤维层2缝制,在顶部纤维层2的表面与底部纤维层3的表面贴合后,使限位棱条9伸入定位槽11的内部,使安装槽口5的内部与散发辅槽7的内部相连通,并在顶部纤维层2的顶部缝制第一土工织物层1,在底部纤维层3的底部缝制第二土工织物层4,当外部水落在第一土工织物层1的表面渗入顶部纤维层2的表面时,水沿着多个导水槽10向一侧流动,可以起到排水功能;
33.同时,当第一土工织物层1的表面无水时,岩土中的水可以蒸发从第二土工织物层4经散发主槽8、散发辅槽7和安装槽口5的内部向第一土工织物层1的表面散发,较为方便。
34.实施例2:
35.以实施例1为基础,本实施例介绍了散发辅槽7的具体结构,散发辅槽7两侧的顶部内壁均固定式连接有下水挡片6;
36.其中,下水挡片6插接在安装槽口5的内部,因安装槽口5的内部与散发辅槽7的内部相连通,可以使下水挡片6在导水槽10的两侧内壁形成阻挡,便于第一土工织物层1渗入顶部纤维层2表面的水直接进入安装槽口5的内部向底部纤维层3的内部流动;
37.其次,为了方便岩土中的水被蒸发从第二土工织物层4经散发主槽8、散发辅槽7和安装槽口5的内部向第一土工织物层1的表面散发,当将下水挡片6伸入安装槽口5的内部后,在下水挡片6一端的底部与散发辅槽7的底部内壁留有间隙,下水挡片6另一端的底部与限位棱条9和底部纤维层3的表面留有间隙,方便为水汽留出足够的流动空间。
38.具体的工作步骤为:
39.s1、水落在第一土工织物层1的表面,向第一土工织物层1的内部渗透落在顶部纤维层2的表面由伸入安装槽口5内部的下水挡片6阻挡顶部落下的水,使水沿着顶部纤维层2顶部加工的导水槽10向低处流动;
40.s2、顶部纤维层2顶部的水完全排除时,岩土中的水被蒸发,并从第二土工织物层4经散发主槽8、散发辅槽7和安装槽口5的内部流动,水汽从下水挡片6与散发辅槽7底部内壁、限位棱条9的表面和导水槽10内壁之间的间隙留出。
4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42.上述设计通过将下水挡片6伸入安装槽口5的内部,使下水挡片6的底部和散发辅
槽7的底部内壁、限位棱条9的表面和底部纤维层3的底部内壁之间留出间隙,可以在下水挡片6阻挡第一土工织物层1底部落入顶部纤维层2顶部的水,使水沿导水槽10流动排出,并使岩土中的水被蒸发时,可以从第二土工织物层4经散发主槽8和散发辅槽7的内部向底部纤维层3的内部排出,效果较好。
43.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