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生态建设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宕口生态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2.一直以来,受发展理念及经济实力的影响,城市扩张及矿山资源开采对山体植被的连续性造成了严重破坏,形成的一个个山体宕口,俨然生态疮疤,亟需通过地形重塑、地形重建等措施进行修复治理。
3.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对于提升生态质量、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生态修复是协助一个遭到退化、损伤或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的过程。目前的宕口生态修复,技术理念多局限于利用既有地势,进行绿化覆盖、增设人文景观等。对于持续扩张、用地紧张的城市来说,单纯的景观改造并不能兼顾城市的功能性及生态修复需求。针对因交通建设、资源开采等原因产生的宕口,需要一套系统的治理方法,在满足交通、人防等城市功能的前提下,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宕口生态修复方法,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拟进行生态修复的宕口场地融入城市隧道或人防等结构设施建设,待设施建成后在结构上方进行地形重塑并复绿,保证植被的连续性,从而达到宕口生态修复治理的目的,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5.一种宕口生态修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6.s1:方案设计,结合生态地形情况及人防、交通规划、相关国家标准,进行山体生态修复方案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协同建设的交通/人防地下隧道设施、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
7.s2:场地修整,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确定拟修建的设施场地范围,并适当进行开挖修整,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适应工程设施建设。具体开挖及支护方式,结合边坡地质类别、风化程度、边坡高度或根据工程经验,按工程类比的原则结合已有稳定边坡等综合分析确定。开挖一级支护一级,随挖随支,一次开挖高度不得大于2.0m。支护形式根据边坡环境条件、边坡高度、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可选用坡率法、锚喷支护、板肋式锚杆挡墙、桩板式挡墙等。
8.s3:隧道设施施工,根据工程设计,修建隧道设施,满足使用功能。根据场地的不同,一般采取全封闭施工,如需兼顾不可中断的交通流等,则因地制宜进行分幅倒边施工。对于设计回填高度小于等于3m的隧道,可采用矩形断面结构,利于后期地形重塑;对于设计回填高度大于3m的隧道,可采用拱形断面,保证结构经济合理。
9.s4:地形重塑,隧道或人防设施修建完成后,回填土石方等材料,进行地形重塑。回填时应选择级配良好的砂土或碎石类土作填料,密实度不小于90%,以砾石、卵石或块石作填料时,最大粒径不大于200mm。回填时,按照测量放线、分层填土、摊铺平整、洒水晾晒、碾
压密实、检验签证、坡面整修的顺序进行施工。为防止回填交界面工后不均匀沉降,在回填过程中,应对现状边坡进行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不小于2m,坡度2%向里。土石方分层回填压实面应做成2%-4%横坡,以利排水,流入纵向设置的排水沟。
10.s5:土壤重构,底层为碎石垫层,利于回填土体排水,防止结构迎土面地下水富集,中层设置择级配良好的砂土或碎石类土,确保回填土体稳定密实,并结合周边地貌,初步完成地形重塑,上层设置50cm厚度的黏土层,防止雨水下渗;顶部根据植被种类,设置1.0m-1.5m厚种植土,注重养分。
11.s6:植被复绿,在进行地形重塑后,种植绿化,恢复植被,实现生态修复。平缓坡区(坡面倾角≤25
°
)采用穴植、播种,陡急坡区(25
°
<坡面倾角<45
°
)采用平台穴植、喷播、挂网喷播等,险崖坡区(坡面倾角≥45
°
)采用飘台种植、挂网喷播。植物选择上,平缓坡区均可采用当地适生的旱生植物,宜适当选用观赏价值高的植物。陡急坡区和险崖坡区宜选用抗瘠薄、抗旱、根系发达的植物,根据生态修复规划目标,陡急坡区可适当选用抗风性强的乔木,险崖坡区植物宜以灌木、藤本、草本为主。喷播区宜选用根系发达、分生、自繁能力强的植物。
12.进一步的,在步骤s3中拟修建设施可以是城市交通明挖现浇地道/隧道,也可以作为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设施。
13.进一步的,在步骤s4中地形重塑主要目的是恢复宕口开采前的地势形态,保证山体植被绿化的连续性,提高生态旅游价值,地形重塑的回填材料及高度,应结合地质灾害隐患防治、水土保持、植被重建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提升等综合考虑。
14.进一步的,在步骤s6中植被复绿在植物选择上,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乡土适生植物优先、营建近自然植物群落的原则,苗木规格不宜过大,苗木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关规定。
15.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6.1、本发明一种宕口生态修复方法,实现宕口的生态修复重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自然形态,并综合运用适宜技术,有效治理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在保障安全和恢复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利用,优化空间格局,提升生态功能;
17.2、本发明为道路交通、人防工程设施建设创造空间;
18.3、本发明将宕口生态修复与城市交通、人防设施等结合起来,既实现了采石宕口生态重建,也促进了城市交通及人民防空事业的发展。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20.图1为本发明宕口生态修复治理的剖面示意图;
21.图2为本发明所述步骤s3分幅倒边施工示意图;
22.图3为本发明所述步骤s4地形重塑挖台阶示意图;
23.图中:1-宕口原地面线,2-边坡破裂线,3-砂浆锚杆,4-锚喷支护,5-隧道设施,6-碎石垫层,7-土石方层,8-黏土隔水层,9-种植土,10-台阶边线。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宕口生态修复治理的剖面示意图,从下到上依次包括宕口原地面线1、边坡破裂线2、砂浆锚杆3、锚喷支护4、隧道设施5、碎石垫层6、土石方层7、黏土隔水层8、种植土9和台阶边线10。
25.一种宕口生态修复方法,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拟进行生态修复的宕口场地融入城市隧道或人防等结构设施建设,待设施建成后在结构上方进行地形重塑并复绿,保证植被的连续性,从而达到宕口生态修复治理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26.s1:方案设计,结合生态地形情况及人防、交通规划、相关国家标准,进行山体生态修复方案设计,设计内容包括协同建设的明挖现浇城市交通四联拱隧道、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
27.s2:场地修整,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确定拟修建的隧道结构范围,结合中风化灰岩地质情况,边坡采用直立开挖,开挖一级支护一级,随挖随支,一次开挖高度不大于2.0m,支护形式采用锚喷支护4,其中砂浆锚杆3的规格为c28@200cm,梅花型布置,网片规格为φ8@200,喷射混凝土强度采用c25,厚度100mm;
28.s3:隧道设施施工,根据方案设计重塑地形荷载情况,隧道结构采用直墙四联拱形式,为保证交通不中断,采用半幅施工、半幅通行方案,纵向分幅施工缝设在受力最小处,该步骤的具体施工示意图如图2所示;
29.s4:地形重塑,隧道设施修建完成后,回填土石方等材料,进行地形重塑,回填时采用级配良好的砂土或碎石类土作填料,密实度不小于90%。回填时,按照测量放线、分层填土、摊铺平整、洒水晾晒、碾压密实、检验签证、坡面整修的顺序进行施工。为防止回填交界面工后不均匀沉降,在回填过程中,应对现状边坡进行挖台阶处理,台阶宽度不小于2m,坡度2%向里。土石方层7回填压实面做成2%横坡,以利排水,流入纵向设置的排水沟,该步骤的具体施工示意图如图3所示;
30.s5:土壤重构,回填方底层设置30cm厚碎石垫层6,利于回填土体排水,防止结构顶面地下水富集,中层设置择级配良好的砂土或碎石类土,确保回填土体稳定密实,并结合周边地貌,初步完成地形重塑,上层设置500mm厚度的黏土隔水层8,防止雨水下渗,顶部设置1.5m厚种植土9,便于种植乔木。
31.s6:植被复绿,在进行地形重塑后,种植绿化,恢复植被,实现生态修复,坡面倾角≤25
°
,采用穴植、播种,植物选择适生的旱生、观赏价值高的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