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液压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液压支护技术是建筑工程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它通常用于在施工过程中提供稳定的支撑和保护。液压支护技术使用液压系统来控制和调整支撑结构,使其能够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具体来说,该技术可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液压支护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支护结构的调整,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可以保证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液压支护技术可以通过液压系统自动调整支护结构,减少了人工操作的需求,降低了劳动强度。液压支护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例如在河流或湖泊中施工时,可以通过液压支护技术保持水位稳定,减少水质变化和对水生态的破坏。同时,可以适应各种施工需求,例如在地铁隧道、桥梁和建筑物等不同的建筑工程中,都可以使用液压支护技术来完成支护结构的调整和保护。
3.同时在应用时,液压支护技术需要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施工要求进行调整,例如在岩层或软土层中,可以调整支撑结构的高度和压力,以保证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总之,液压支护技术是建筑工程领域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它可以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适应不同地质条件,减少人工操作,保护环境,适应各种施工需求。
4.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的支护装置存在如下技术缺陷:
5.一、传统支护装置通常只能支撑单一方向或仅能进行有限的调整,难以适应不同高度、大小和方位的建筑结构。
6.二、传统支护装置的构造方式不够灵活,难以适应不同建筑结构的需求。
7.为此,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液压支撑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8.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液压支撑装置,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液压支撑装置,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线性自由度和第二线性自由度,所述第一线性自由度和第二线性自由度分别驱动支护机构进行升降调节和位置方位调节;所述支护机构通过第一支护件进行一方位的支护,所述支护机构包括对称的第三线性自由度,所述第三线性自由度调节第二支护件相对于第一支护件的相对角度进行另一方位的支护。
1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线性由度、第二线性自由度和第三线性自由度均为联动的关系,其相互之间为直接驱动模式,最终实现带动多端自由度的联动化驱动,其具体的驱动轨迹、方位及角度等参数;具体的,基于工作人员对上述自由度的行程量选型装配,及上述自由度之间的联动与外部控制器的控制进行实现。
11.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底架和铰接于所述底架上部的支撑架;第一伸缩缸输出y轴向的所述第一线性自由度,所述第一伸缩缸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铰接于所述底架和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支护机构连接。
1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的第一伸缩缸及支撑架之间的机械联动及相互配合,通过输出第一线性自由度进行多端联动及其配合的形式,带动支护机构进行高度调节;
13.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第二伸缩缸;所述第二伸缩缸输出x轴向的所述第二线性自由度,所述第二伸缩缸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支护机构。
1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的第二伸缩缸及支撑架之间的机械联动及相互配合,通过输出第二线性自由度进行多端联动及其配合的形式,带动支护机构进行相对方位的位置调节;
15.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护机构包括连接架;所述第一支护件包括第一支护台;所述连接架的远离驱动机构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护的所述第一支护台。
1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的连接架及第一支护台之间的机械联动及相互配合,通过第一伸缩缸和第二伸缩缸输出两个不同轴向的线性自由度进行多端联动及其配合的形式,带动第一支护台相对于支护一方位的高度及位置进行相对调整;基于上述驱动模式,第一支护台则可对外部建筑结构进行正面支护的作业。
17.其中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支护件包括第二支护台;所述第二支护台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护台的相对角度进行另一方位的支护并铰接于所述连接架的一端。
18.同时,所述第二支护台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铰接于所述连接架的两侧面。所述支护机构还包括第三伸缩缸;所述第三伸缩缸输出所述第三线性自由度,所述第三伸缩缸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铰接于所述连接架和所述第二支护台的外表面。
1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上述的第二支护台及第一支护台之间的机械联动及相互配合,通过第三伸缩缸输出相较于第二伸缩缸不同轴向的线性自由度进行多端联动及其配合的形式,带动第二支护台相对于支护一方位的另一个垂直或倾斜状的另一方位,对其高度及位置进行相对调整;基于上述驱动模式,第一支护台和第二支护台相互配合,则可对外部建筑结构进行正面与两侧面的支护的作业。
20.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驱动模式并不局限于此;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其还可优选选型为:所述第一伸缩缸、所述第二伸缩缸和第三伸缩缸为不同的液压缸。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基于支护机构和驱动机构之间的机械联动及其相互配合,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如下技术优点:
22.一、多自由度式液压调节:使得支护结构能够在多个方向上进行调节和控制,以适应不同高度、大小的方位,能够提供更精确和可靠的支护效果。
23.二、包覆式支护:这种支护方式能够对折角式建筑的外部进行包覆式支护,使得支护结构更加紧密和稳定。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
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护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驱动机构;101、底架;1011、轮体;102、第一伸缩缸;103、支撑架;104、第二伸缩缸;2、支护机构;201、连接架;202、第一支护台;203、第三伸缩缸;204、第二支护台。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0.需要注意的是,术语“第一”、“第二”、“对称”、“阵列”等仅用于区分描述与位置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对称”等特征的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同样,对于未以“两个”、“三只”等文字形式对某些特征进行数量限制时,应注意到该特征同样属于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数量;
31.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同时,所有的轴向描述例如x轴向、y轴向、z轴向、x轴向的一端、y轴向的另一端或z轴向的另一端等,均基于笛卡尔坐标系。
32.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说明书附图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在现有技术中,传统支护装置通常只能支撑单一方向或仅能进行有限的调整,难以适应不同高度、大小和方位的建筑结构。传统支护装置的构造方式不够灵活,难以适应不同建筑结构的需求;为此,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液压支撑装置,包括驱动机构1;驱动机构1包括第一线性自由度和第二线性自由度,第一线性自由度和第二线性自由度分别驱动支护机构2进行升降调节和位置方位调节;支护机构2通过第一支护件进行一方位的支护,支护机构2包括对称的第三线性自由度,第三线性自由度调节第二支护件相对于第一支护件的相对角度进行另一方位
的支护。
34.在本方案中,上述的驱动机构1和驱动机构1为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装置中的主体功能性机构;在上述机构的基础上,其安置于驱动机构1的底架101上;具体的,底架101作为整体装置的基准支撑结构,其底部接触于环境地面,为上述装置提供了针对外部环境配合的基础,并可适配外部工作人员对其进行保养、调节及相关零部件的装配等常规机械养护作业;
35.具体的,底架101的底部还设有轮体1011,用于辅助上述装置的运输。
36.在本方案中,上述的第一线性由度、第二线性自由度和第三线性自由度均为联动的关系,其相互之间为直接驱动模式,最终实现带动多端自由度的联动化驱动,其具体的驱动轨迹、方位及角度等参数;具体的,基于工作人员对上述自由度的行程量选型装配,及上述自由度之间的联动与外部控制器的控制进行实现。
37.在本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2:驱动机构1包括底架101和铰接于底架101上部的支撑架103;第一伸缩缸102输出y轴向的第一线性自由度,第一伸缩缸102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铰接于底架101和支撑架103;支撑架103与支护机构2连接。
38.在本方案中,通过上述的第一伸缩缸102及支撑架103之间的机械联动及相互配合,通过输出第一线性自由度进行多端联动及其配合的形式,带动支护机构2进行高度调节;
39.具体的,驱动机构1还包括第二伸缩缸104;第二伸缩缸104输出x轴向的第二线性自由度,第二伸缩缸104的缸体和活塞杆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03和支护机构2。通过上述的第二伸缩缸104及支撑架103之间的机械联动及相互配合,通过输出第二线性自由度进行多端联动及其配合的形式,带动支护机构2进行相对方位的位置调节;
40.具体的,第一伸缩缸102输出行程量,驱动支撑架103进行高度调节;位于支撑架103上方的第二伸缩缸104驱动输出行程量,同时第二伸缩缸104相对于第一伸缩缸102为交错轴向布置,因此第二伸缩缸104的活塞杆作用于连接架201时,可对支护机构2进行相对于支护方位和深度的调节;
41.因此,第一伸缩缸102和第二伸缩缸104相互配合,可联动对支护的高度与方位进行定位与驱动支护。
42.在本技术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请结合参阅图3:支护机构2包括连接架201;第一支护件包括第一支护台202;连接架201的远离驱动机构1的一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支护的第一支护台202。
43.在本方案中,通过上述的连接架201及第一支护台202之间的机械联动及相互配合,通过第一伸缩缸102和第二伸缩缸104输出两个不同轴向的线性自由度进行多端联动及其配合的形式,带动第一支护台202相对于支护一方位的高度及位置进行相对调整;基于上述驱动模式,第一支护台202则可对外部建筑结构进行正面支护的作业。
44.在本方案中,为了应对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因折角式建筑结构的特殊支护需求(即该折角也需要进行支护),所以第二支护件包括第二支护台204;第二支护台204相对于第一支护台202的相对角度进行另一方位的支护并铰接于连接架201的一端。
45.同时,第二支护台204的数量为两个,并对称铰接于连接架201的两侧面。支护机构2还包括第三伸缩缸203;第三伸缩缸203输出第三线性自由度,第三伸缩缸203的缸体和活
塞杆分别铰接于连接架201和第二支护台204的外表面。
46.在本方案中,通过上述的第二支护台204及第一支护台202之间的机械联动及相互配合,通过第三伸缩缸203输出相较于第二伸缩缸104不同轴向的线性自由度进行多端联动及其配合的形式,带动第二支护台204相对于支护一方位的另一个垂直或倾斜状的另一方位,对其高度及位置进行相对调整;基于上述驱动模式,第一支护台202和第二支护台204相互配合,则可对外部建筑结构进行正面与两侧面的支护的作业。
47.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果该建筑结构的折角为一个,驱动对应方位的一个第三伸缩缸203驱动第二支护台204对其支护即可。
48.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果该建筑结构的折角为对称式两组的结构,则驱动所有第三伸缩缸203驱动第二支护台204对其支护即可。
49.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为适应不同建筑结构的需求,本装置的核心原理是设置不同方向的可调式支撑点,能够对建筑物的不同形态和结构进行支撑,从而适应不同建筑结构的需求。
50.在本方案中,为适应不同建筑结构的需求,本装置可以通过附加多种不同的功能性模块进行辅助作业;
51.示例性的,将驱动机构1和支护机构2模块化装配,使得其能够快速拆卸和组装,方便在不同建筑结构之间进行转换和适应。
52.示例性的,在本装置中加入机器视觉控制技术,能够对建筑物的形态和结构进行实时感知和分析,从而进行自适应调整,提高了适应性和稳定性。
53.示例性的,通过多传感器联动控制技术,能够对建筑物的形态、温度、风力等环境因素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进行自适应调整,提高了适应性和稳定性。
54.示例性的,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优化设计,能够实现对建筑物结构和环境的深度理解和优化,提高了装置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55.优选的,第一伸缩缸102、第二伸缩缸104和第三伸缩缸203为不同的液压缸。
56.在本方案中,本装置整体的所有电器元件依靠驱动机构1内所安装的蓄电池进行供能;具体的,装置整体的电器元件与蓄电池输出端口处通过继电器、变压器和按钮面板等装置进行常规电性连接,以满足本装置的所有电器元件的供能需求。
57.具体的,本装置的驱动机构1的外部还设有一控制器,该控制器用于连接并控制本装置整体的所有电器元件按照预先设置的程序作为预设值及驱动模式进行驱动;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驱动模式即对应了下文中的相关电器元件之间对应的启停时间间距、转速、功率等输出参数,即满足了下文所述的相关电器元件驱动相关机械装置按其所描述的功能进行运行的需求。
58.优选的,控制器为plc控制器,通过梯形图、顺序功能图、功能块图、指令表或结构文本的等常规plc控制的模式完成上述控制需求;需要指出的是,其编程所驱动的电器元件或其它动力元件的运行启停时间间距、转速、功率等输出参数是非限定性的;具体的,依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相关驱动控制上的调节。
59.在本方案中,本装置整体的所有液压元件依靠外部液压油箱配合其油泵进行供能;具体的,装置整体的液压元件与液压油箱的油泵输出口处通过电磁阀、换向阀和管体等装置进行常规液动连接。
60.优选的,上述液压元件的驱动同步由控制器进行控制。
61.以上所述具体实施方式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2.实施例
63.为使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示例性的说明。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实施例的限制。
64.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相关原理,其中示例性应用时:
65.s1、运载驱动机构1到达指定支护位置;
66.s2、第一伸缩缸102输出行程量,驱动支撑架103进行高度调节;位于支撑架103上方的第二伸缩缸104驱动输出行程量,同时第二伸缩缸104相对于第一伸缩缸102为交错轴向布置,因此第二伸缩缸104的活塞杆作用于连接架201时,可对支护机构2进行相对于支护方位和深度的调节;
67.s3、基于s2,通过上述的连接架201及第一支护台202之间的机械联动及相互配合,通过第一伸缩缸102和第二伸缩缸104输出两个不同轴向的线性自由度进行多端联动及其配合的形式,带动第一支护台202相对于支护一方位的高度及位置进行相对调整;基于上述驱动模式,第一支护台202则可对外部建筑结构进行正面支护的作业;
68.s4、通过上述的第二支护台204及第一支护台202之间的机械联动及相互配合,通过第三伸缩缸203输出相较于第二伸缩缸104不同轴向的线性自由度进行多端联动及其配合的形式,带动第二支护台204相对于支护一方位的另一个垂直或倾斜状的另一方位,对其高度及位置进行相对调整;基于上述驱动模式,第一支护台202和第二支护台204相互配合,则可对外部建筑结构进行正面与两侧面的支护的作业
69.s4.1、如果该建筑结构的折角为一个,驱动对应方位的一个第三伸缩缸203驱动第二支护台204对其支护即可。
70.s4.2如果该建筑结构的折角为对称式两组的结构,则驱动所有第三伸缩缸203驱动第二支护台204对其支护即可。
7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相关实际应用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