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开合锁拉片组的制作方法-j9九游会真人

文档序号:35599866发布日期:2023-09-27 21:14阅读:16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是指一种自动开合锁拉片组。


背景技术:

2.拉链作为一种闭合连接配件,被广泛应用箱包、服装、帐篷等商品上。目前,现有的箱包上所使用的拉链大多为双拉头形式,双拉头形式的拉链设计为两个拉头相对设置,通过拉动拉头上的拉片,使拉头在拉链上往复动作,可以开启或封闭拉链的链牙。但是,现有的拉片都是简单的条状薄片,功能比较单一,尤其是运用在背包或使用双拉头拉链的箱袋时,该双拉头拉链很容易被打开,导致其内部的物品被盗。
3.为解决以上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 204742861u公开了一种磁性吸合单向解扣的拉链拉片,该技术方案通过对母拉片和公拉片的结构改进,使得两拉片可以通过磁性吸合连接,然后两拉片只能从单一的方向进行解扣,再利用锁件进行锁合固定,从而提高拉链的安全性。该技术方案虽然可以实现两拉片的自动吸合连接,但是该吸合连接后的稳定性或准确性较差,同时两拉片吸合叠放方式为开放式,人们可以简单直接地将两者分开,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4.授权公告为cn20962878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则公开了一种卡位式防盗拉片组,包括分别设置于不同拉头的第一拉片和第二拉片,所述第一拉片和第二拉片均设有镂空部,且所述第一拉片在镂空部的一侧设有一缺口,所述第二拉片通过所述缺口扣合于所述第一拉片。这种防盗拉片组在实际应用到箱包上时,由于箱包的晃动或碰撞等外界因素,第二拉片在实际使用中有发生从缺口脱落的情况,导致该防盗拉链组失去防盗效果。
5.为此,我们提供一种自动开合锁拉片组。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开合锁拉片组,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拉片组连接稳定性差,受外界晃动容易发生分离或容易被分开而失去防盗性能等缺陷。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8.一种自动开合锁拉片组,包括第一拉片和第二拉片,所述第一拉片包括第一拉片主体、挂杆、弹性件、活动块以及活动钩,所述第一拉片主体设有一个前端具有开口的活动块导轨槽,所述活动块可滑动设于所述活动块导轨槽上,该活动块与所述活动块导轨槽的后端之间设有所述弹性件,所述活动块上设有挂杆导轨,所述挂杆的后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活动块导轨槽的后端,挂杆的前端设有沿所述挂杆导轨连接的挂杆活动柱,所述挂杆导轨上具有活动柱进出口及用于锁止挂杆活动柱的活动柱限位槽,所述活动块的前端两侧分别可转动连接有一个所述活动钩,所述第二拉片具有一个连接在两个活动钩之间的挂台,所述挂台推动活动块向所述活动块导轨槽后端移动,活动块上的挂杆活动柱沿挂杆导轨滑动,当滑动至活动柱限位槽时锁止,两个活动钩闭合将挂台锁住;继续推动挂台使挂杆活动柱从活动柱限位槽脱出回至活动柱进出口处,活动块则在弹性件作用下推动活动钩回
至活动块导轨槽的开口处,挂台可从两个活动钩之间脱出。
9.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开口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个导向斜面,每个导向斜面的中部分别开设有一个与所述活动块导轨槽对应相通的活动钩导轨槽,每个所述活动钩的侧壁上对应设有一个滑动设于所述活动钩导轨槽的活动钩导轨。
10.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每个活动钩为l型,包括设于竖直部及连接于竖直部前端的水平部,所述竖直部的后端设有一个弹簧槽,所述弹簧槽上安装一个活动钩弹簧,所述水平部的侧面开设有一个活动钩槽。
11.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活动块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活动钩固定柱,每个活动钩固定柱均套设有所述弹簧槽及所述活动钩弹簧。
12.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活动块的前端部还设有一个与所述挂台对应抵接的接触块。
13.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第一拉片还包括一个盖板,所述盖板的侧壁上设有卡扣,所述第一拉片主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扣台。
14.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挂杆导轨还包括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所述第一引导槽和所述第二引导槽分别设于所述活动柱进出口与所述活动柱限位槽连线的两侧,使活动柱进出口与活动柱限位槽在两侧分别对应衔接。
15.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活动柱限位槽的上方设有一个v型挡止部,该v型挡止部的最低点偏离所述活动柱限位槽的中心轴线,其中,v型挡止部最低点所在一侧活动柱限位槽的最高点与其相应v型挡止部斜面的最高点之间形成限位进口端,活动柱限位槽另一侧的最高点与v型挡止部另一斜面的最高点之间则形成限位出口端。
16.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7.该实用新型的自动开合锁拉片组,其中一个拉片设有活动块、活动块导轨槽、挂杆以及活动钩,另一个拉片设有挂台。利用挂台推动活动块运动,使挂杆上的挂杆活动柱沿活动块轨道滑动,当滑动至活动柱限位槽时锁止,两个活动钩闭合将挂台钩住,两个拉片连接一起,无法分离。由于挂杆活动柱被限位于活动柱限位槽上,且活动钩闭合将挂台钩住,故该结构的拉片组之间合锁稳定,不易被分开,也不会因拉片晃动而出现二者相互分离;而解锁时只需再次按压具有挂台的拉片,使挂杆活动柱从活动柱限位槽脱出,活动块则在弹性件作用下电动活动钩回至活动块导轨槽的开口处,挂台可从两个活动钩之间脱出,故开锁方便便捷,具有一定的隐蔽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拉片省略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块的俯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合状态的主视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开锁状态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实用新型。
24.一种自动开合锁拉片组,参照图1和图2,包括第一拉片1和第二拉片2。其中,第一拉片1包括第一拉片主体10、挂杆20、弹性件30、活动块40以及活动钩50,第一拉片主体10设有一个前端具有开口110的活动块导轨槽11。开口110的两侧分别形成一个向外扩张的导向斜面111,每个导向斜面111的中部分别开设有一个与活动块导轨槽11对应相通的活动钩导轨槽112。
25.参照图1,活动块40的两侧分别设有活动块导轨401,活动块导轨对应可滑动设于活动块导轨槽11上,该活动块40与活动块导轨槽11的后端之间设有弹性件30,弹性件30优先采用复位弹簧。具有地,活动块40的后侧壁及活动块导轨槽11的后端内侧壁之间均设有弹簧固定柱402,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对应卡设在弹簧固定柱402之间。
26.参照图1,上述活动块40上设有挂杆导轨41,挂杆20的前端设有挂杆活动柱21,而后端则设有挂杆固定柱22。活动块导轨槽11的后端内侧壁上设有挂杆固定孔113,挂杆固定柱22可转动地套设在挂杆固定孔113上。挂杆活动柱21则设于挂杆导轨41上,可沿着挂杆导轨41滑动。
27.参照图2和图3,挂杆导轨41上包括活动柱进出口411、活动柱限位槽412、第一引导槽413和第二引导槽414。其中,活动柱限位槽412为弧形凹槽结构,当挂杆活动柱21陷入该活动柱限位槽412内时,在无其他外界作用力下,挂杆活动柱21无法滑动。第一引导槽413和第二引导槽414分别设于活动柱进出口411与活动柱限位槽412连线的两侧,使活动柱进出口411与活动柱限位槽412在两侧分别对应衔接。其中,第一引导槽413用于将挂杆活动柱21从活动柱进出口411引导滑动至活动柱限位槽412上;而第二引导槽414则是将从活动柱限位槽412内脱出的挂杆活动柱21引导回位至活动柱进出口411。第二引导槽414与活动柱进出口411之间设有导向台阶415,以将活动柱进出口411处的挂杆活动柱21引导至第一引导槽413中。
28.参照图2和图3,上述活动柱限位槽412的上方设有一个v型挡止部42,该v型挡止部42的最低点偏离所述活动柱限位槽412的中心轴线,其中,v型挡止部42最低点所在一侧活动柱限位槽412的最高点与其相应v型挡止部42斜面最高点之间形成限位进口端4121,活动柱限位槽412另一侧的最高点与v型挡止部42另一斜面最高点之间则形成限位出口端4122。
29.参照图1,上述每个活动钩50的侧壁上对应设有一个滑动设于活动钩导轨槽112的活动钩导轨51。每个活动钩50为l型,包括设于竖直部501及连接于竖直部前端的水平部502,所述竖直部501的后端设有一个弹簧槽503,所述弹簧槽503上安装一个活动钩弹簧52,所述水平部502的侧面开设有一个活动钩槽53,该活动钩槽53可为第二拉片挂台的插入提供让位空间。
30.参照图1,上述活动块40的前端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活动钩固定柱403,每个活动钩固定柱403均套设一个弹簧槽503及一个活动钩弹簧52。当活动钩50滑动至开口两侧的活动钩导轨槽112时,两侧的活动钩50在活动钩弹簧52的作用下,分别对应张开抵在开口110的导向斜面111上。
31.参照图1,上述第二拉片2具有一个连接在两个活动钩50之间的挂台201,而活动块
40的前端部设有一个与挂台201对应抵接的接触块43。
32.参照图1,上述第一拉片1还包括一个盖板60,所述盖板60的侧壁上设有卡扣61,所述第一拉片主体1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卡扣61相配合的卡扣台114。
33.参照图1和图2,第一拉片组装时,将复位弹簧放入第一拉片主体11,由两个弹簧固定柱402固定,活动块导轨401配合活动块导轨槽11将活动块40横向装入第一拉片主体10,挂杆20放入第一拉片主体10,挂杆固定柱22和挂杆活动柱21分别与挂杆固定孔113及活动块导轨401配合安装,活动钩弹簧52套入弹簧槽503,将活动钩弹簧52及弹簧槽503压入活动钩固定柱403,安装盖板60,卡扣61套入主体卡扣台114,第一拉片1组装完成。
34.参照图1和图4,合锁时,挂台201推动活动块40前端部的接触块43,使活动块40向活动块导轨槽11后端移动,活动块40拉动活动钩50同步移动,而活动块40上的挂杆活动柱21沿挂杆导轨41滑动,挂杆活动柱21先由活动柱进出口411进入第一引导槽413,沿着第一引导槽413滑动,当挂杆活动柱21推进至限位进口端4121所对应的v型挡止部42斜面最高处时放开推力,在复位弹簧作用下活动块40稍微回弹,挂杆活动柱21则从限位进口端4121继续移动卡入活动柱限位槽412,两个活动钩50处于闭合状态钩住挂台201,第一拉片1和第二拉片2连接一起,无法分离。
35.参照图1和图5,开锁时,按压第二拉片2,使挂台201推动挂杆活动柱21从活动柱限位槽412处向上移动,在v型挡止部42最低点的作用下,挂杆活动柱21偏向限位出口端4122一侧移动,直至滑动至限位出口端5122所对应的v型挡止部42斜面最高处时,放开推力,挂杆活动柱21沿着第二引导槽414滑动回至起点即动柱进出口,活动钩50回至活动块导轨槽11的开口111处,且在活动钩弹簧52作用下向外张开,挂台201可从两个活动钩50之间脱出,第一拉片1和第二拉片2分离。
36.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相关技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网站地图